高压氧治疗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高压氧治疗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喻胜卫傅炜钢宋兰芝

喻胜卫傅炜钢宋兰芝(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材料与方法:选择窒息后64例HIE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治疗HIE新生儿有明显临床治疗作用。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高压氧

【中图分类号】R45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051-0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如智力低下、癫痫、脑性瘫痪、痉挛和共济失调等。我们应用高压氧治疗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32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观察对象我院的HIE患儿64例。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均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所制定的标准。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高压氧组32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儿均为足月儿,在性别,出生体重,窒息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1.2临床表现及头颅CT检查

1.2.1临床表现治疗组:兴奋、激惹8例;意识障碍11例;惊厥15例;肌张力增高10例;肌张力降低或消失22例;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21例。对照组:兴奋、激惹10例;意识障碍13例;惊厥14例;肌张力增高9例;肌张力降低或消失21例。两组意识障碍程度、肌张力及原始反射改变、以及惊厥发生情况等,均无显著性差异。

1.2.2头颅CT检查两组病例均在生后3-7天内进行第一次头颅CT检查,治疗组中:轻度15例,中度13例,重度4例;对照组中:轻度12例,中度15例,重度5例。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如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清除氧自由基、防治感染、纠正酸中毒、以及应用脑细胞代谢药物等常规治疗均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排除婴儿氧舱治疗禁忌症,于患儿出生72小时后,开始给予高压氧治疗。使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01研究所生产的婴儿透明氧舱,以纯氧加压治疗,加压及减压时间分别为15分钟和20分钟,维持0.05-0.07MPa压力30分钟,共历时1小时,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3疗效评定

新生儿期疗效观察项目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疗程,半数病例于一疗程结束时复查头颅CT。疗效判定以临床症状5天内消失者为显效;10天内消失者为有效;10天后仍不消失者为无效。

4结果

高压氧组患儿的兴奋、激惹,惊厥,昏迷,肌张力异常及其他神经症状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3-5天。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见附表,以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采用轶和检验及卡方检验,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u=3.29>1.96p<0.05)(x^=11.4p<0.05),表明高压氧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附表两组HIE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注:两组经统计学处理u=3.29>1.96p<0.05;x^=11.4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5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血供氧含量减少与脑血流的灌注量减少互为因果。脑的代谢最为旺盛,但脑组织本身不能储存能量,其能量来源主要于葡萄糖的持续有氧代谢,一旦发生缺氧,脑组织只能依赖于效率极低的葡萄糖无氧酵解,导致脑能量严重不足,钠泵衰竭,在其他因素的共同参与下,致使细胞内外离子流发生改变,引起细胞内水肿,组织缺血,最终导致脑组织坏死。此外,由于脑血流分布不平衡,缺血时,易致足月儿旁矢状区损伤及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新生儿脑的发育不成熟,脑血流自主调节的范围较小,轻微的血压波动,即会导致脑的缺血或过度灌注,而且对缺氧极为敏感,使脑的功能状态严重损伤,甚至发生白质软化或出血。缺血缺氧后引起一系列生化代谢改变,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已引起广泛重视。缺氧使ATP的合成量明显减少,使脑细胞因能量衰竭而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缺血缺氧使ATP消耗分解增加,其最终产物氧自由基亦大量增加,可损伤细胞膜,破坏血脑屏障,形成脑内血管性水肿,加重脑损害。缺血缺氧时由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ATP不足,钙泵衰竭,大量钙离子内流,细胞内外正常钙离子梯度破坏,细胞内钙离子超载,也可导致细胞死亡[1]。

高压氧治疗能增加脑组织氧含量,增强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善微循环的其它功能,纠正脑缺氧。高压氧可加强脑细胞的自身功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大脑神经细胞,从而减轻脑组织的损伤。高压氧还能增加细胞内线粒体中H+-ATP酶活性,使ATP生成增多,有利于细胞代谢,纠正酸中毒,促进受伤脑组织恢复。高压氧可使脑血管收缩,减少血流及毛细血管渗出,降低颅内压。高压氧还可使钙开放通道减少,减轻细胞内钙离子超载,降低脑细胞膜损害。

因此,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的治疗,在积极做好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基础上,及早应用高压氧治疗,效果是明显的[2]。婴儿氧舱操作简单,安全方便,适于新生儿临床使用。虽然在高压氧治疗时产生的氧自由基加重细胞损害,但适时大量补充Vitc等氧自由基清除剂是防止或减少氧应激的重要措施。本文3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采用高压氧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无视网膜病和肺损伤等负作用发生,值得推广应用[3]。

参考文献

[1]张家骧,魏克伦,薛辛东主编.[M].新生儿急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14-623.

[2]高月乔,郑红云,田红,高压氧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06).926-927.

[3]刘景昌主编.[M].高压氧医学的理论与新技术.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8.6-732-40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