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现状分析、改变方法及意见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现状分析、改变方法及意见探析

李昭陈龙霞

海西州公安局特警支队/李昭

青海省公路建设工程总公司/陈龙霞

【摘要】建国六十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告械人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这是因为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并为其提供智力条件;而物质文明建设则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外在条件和物质基础。因此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密切关联,不可分离,如人之两手,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特征途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强化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唤起社会对这一领域的高度关注,是当前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净化社会风气、遏制腐败滋生的关键之举、治本之策。本文通过对会计行业现状多角度的分析,指出了会计诚信对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明确了其内在的基本要求,剖析其原因,并提出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重塑会计诚信的方案。我们看到,“仁义礼智信,信内求财;温良恭俭让,让中取利”的儒家伦理道德文化思想与理念,使我们炎黄子孙沐浴在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与礼仪之邦德灿烂阳光中,并在建立与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与文化,规范企业思想与行为推进社会与企业正义.促进市场经济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1现状分析

1.1法制观念淡薄。

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与单位领导在工作中的地位为从属关系,单位领导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完全拥有指挥权和管理权。其次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出政绩,浮夸风盛行,盲目地下达经济增长指标,迫使企业在无法完成任务时不得不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提供不实的会计信息。

1.2假名目繁多。

主要表现为帐外设帐、假帐真算和真帐假算。帐外设帐的最大问题就是造成会计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及时,为腐败、偷税漏税等各种违法犯罪提供有利条件。假帐真算与真帐假算则一是不按规定进行收入确认,利润虚假。二是会计当期的成本、费用结转不真实。该列的成本、费用挂账不列该提的费用不提或少提,不该提的变相提取,乱挤乱摊成本费用。

1.3道德意识不强,职业素质不高。

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过分追求物资利益,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泛滥,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工作责任心不强。违反财经纪律,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不顾一切地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是利益的驱使,包括单位利益和个人利益。单位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各方面的信任,由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会计必须接受单位负责人的领导,并获得加薪、升迁、奖励等利益。

1.4制度不完善。

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不统一,各职能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整体监督效能不能有效发挥。我国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力度不大,违反会计法规的成本低廉,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违法者就见利忘义,造成整个会计行业出现诚信危机。还有,企业会计准则第九条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这一原则使会计人员可以通过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的使用,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从而达到制造虚假业绩的目的。2改变方法

2.1重塑社会信用。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实守信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独立而特殊地存在于各行业之中,尤其容易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所以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尤为重要,特别是提升企业管理者、经营者及监管者等市场参与者的诚信意识,营造“信则共赢,不信则共亡”的氛围,以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从立法的层面上讲,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社会公平信用法规,为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从信用结构来看,政府信用始终是最大的信用,整个社会信用都是基于政府信用来推动和发展的。

2.2追究强势群体。

加大对经济领域内强势群体的诚信管理,强化对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强化单位领导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目前我国对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因此,相对于因造假取得的巨额经济和政治收益而言,造假成本显然过于低廉,以至不断出现会计造假的案例。

2.3完善职业道德规范,提高道德素养。

各财政部门,各行业会计协会应依据我国会计工作和从业人员的现状,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及时修订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研究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会计行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结合会计业务工作,开展具有会计行业特色、会计职业特点的道德实践活动,把诚信的观念贯穿于会计实际工作中去。如果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得不到提高,那么就会上顶不住压力,下挡不住诱惑,从而导致造假的发生。

2.4内监外管。

内部监督就是按照《会计法》有关会计内部监督的规定:一是记帐人员与业务、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二是单位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三是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四是明确内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外管就是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公正作用。必须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鉴证的法律责任,促使注册会计师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还有,就是作为外部监督力量的财政、税务、证监、银监等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由财政、税务、审计、监察等部门对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经常性、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和督促;二是由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评估。通过监管,既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又可以帮助会计人员正确理解和执行国家财经制度。

2.5终身教育。

一方面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切实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和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只有经过专业资格确认的会计人员才能持证上岗,坚决反对“任人唯亲”。还要加强专业学校的德育教育。使在校学生通过会计职业道德学习,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履行监督职能的自觉性。

2.6建立会计岗位轮换制度。

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实行有计划的会计轮岗制度,有利于加强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使会计人员能掌握多种岗位技能,促使本单位会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有利于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接触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业务岗位,激发会计人员创造出业务工作的新思路。

3政策建议

从国家的角度讲,市场信息失真可能导致政策制定的偏差,干扰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资源配置低效劣化,造成大范围的国家利益受损。从企业角度讲,会计信息失真,可能对企业产生经营造成误导,导致企业的决策失误,失去市场机会,使企业的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受损。从投资者角度讲,失真会计信息,就降低投资者的信心。由此可见,会计诚信缺失,既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决策,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使会计行业本身深受其害,危害会计工作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规范体系,使内控系统秩序失控,会计秩序混乱,滋生腐败和犯罪。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实践活动,任重而道远,要靠我们每个会计人员不懈的努力。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会计人员只有不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牢固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市场经济需要诚信,会计行业的生存与发展更是与行业诚信建设水平休戚相关。

因此,要解决当前行业存在的问题,必须以诚信为突破口,采取积极措施,根据会计行业诚信内涵的要求,加紧推进行业诚信建设。基于当前行业诚信水平受到多种不利因素和环境的影响与制约,行业的诚信建设需要采用综合性的、有针对性的政策,包括加强诚信教育、法制建设、质量监管以及社会舆论监督等等。通过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使之有机结合,形成合力,贯穿于行业诚信建设的方方面面,促进行业诚信意识和诚信水平的加强与提高,把行业诚信建设的要求融于严格管理中,融于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中。4结束语通过分析,我们清楚的知道,规范会计工作秩序,重塑会计公信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督促检查和行业自律,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修养和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会计人员必须遵守《会计法》所规定的各项制度,这是强制的、无条件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会计职业道德原则。

会计人员要培养高尚的品德,不仅需要努力、认真地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提高对现代会计的认识,而且要自觉反省自己,以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战胜错误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具备实事求是的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行为端庄、生活严谨的作风,讲求实效、雷厉风行的作风,艰苦朴素、大公无私的作风,平易近人、以诚待人的作风,形成了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参考文献1张维宾.财务会计(新编)第三版.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2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第二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3许秀敏.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4叶陈刚.会计道德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5韩传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自律机制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