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读题的失误情况及其原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中考阅读题的失误情况及其原因研究

孙锦

孙锦徐州市铜山区清华中学

阅读理解题作为一种综合性测试题型,在中考中所占比例为30分,是卷面分值的三分之一,直接影响英语总成绩。但是,在笔者从事英语教学的十多年时间里,尽管平时学生都在做这种题型练习,老师也做了大量指导,可是中考中学生在此题失分还是很多,以至于一遇到此类题型题目就心烦意乱、焦虑、害怕、导致阅读理解题失分率居高难下。

本次研究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及测试形式对笔者所在学校初三年级,二十班级学生进行不记名形式的,有关阅读题的调查,各个班级统计结果基本相似。

笔者经过调查问卷,阅读测试之后发现,首先,在教师方面:重视阅读结果,轻视阅读策略的培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关于阅读策略引导非常少。更谈不上系统的传授了。阅读题往往在学生做完之后,对对答案了之。而且平时学生做题的时间也不能够保证。学生往往草草看一遍题就选上答案,因而最终正确率很低,有些教师即使注意策略培养,但却脱离学生主体,不能因地制宜培养,效果甚微。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运用自己的母语阅读策略去阅读英语阅读题。这样下去,逐渐对英语阅读失去兴趣,产生阅读焦虑感。

其次,在学生方面:阅读题是学生很不愿意认真完成一类试题。问卷中“你对阅读题有什么认识?”一项73%学生回答“不喜欢做阅读题”;学生有的说“太难懂,文章长,生词多,句子复杂”;有的说“选项干扰性较大”;有的说“读不懂文章大意”;有的说“读懂了,却还是做不对答案”;有的说“做那么多,错了也很多,没有成就感,没信心了,见了就头疼就焦虑,害怕”。从以上言语可以看出,在题目本身难度很大情况下,学生没有教师策略引导情况下,再加上自己没兴趣,没信心和方法,最终导致中考阅读题正确率不高。

结合学生做过中考阅读题,笔者分析了学生阅读题失误点:

一、选择类阅读题失误点

2011年南京市英语中考试卷中阅读理解题“D”主要介绍了加利福尼亚州的25分硬币的背面人物约翰·缪尔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为自然生态保护做出的贡献。文章属于一篇人物传记,文中出现了很多人名和地名,使文章有些生涩难懂。

1.急于求成,慌忙答卷

WhydidPresidentTheodoreRooseveltvisitJohnMuir?

A.BecauseRooseveltlovedwatchingnature.

B.BecauseRooseveltreceivedlettersfromJohnMuir.

C.BecauseRooseveltadmiredJohnMuir’slovefornature.

D.BecauseRooseveltwassadabouttheproblemswithfarmland.

该题难度不大,但考生在答题当中,却有大部分考生选择答案B,因为在浏览文章时,学生发现缪尔写信这一内容,而且就在第三小节开头,他们看后,也不假思索,感觉这就是本题答案,慌忙做出了选择。其实,学生没有进一步看下文,恰恰因为总统对缪尔的崇敬才使他去拜访缪尔,信只是一个载体,并非真正的原因。即使有信在,不能打动总统,吸引总统,信又有何用呢?信起到作用是使总统注意到这件事,重视这件事,对缪尔个人魅力感兴趣,才促使总统之行。干扰项B功能很强,误选B的占考生的35%。考生失误主要是急于求成,慌忙答题。教师应该帮助考试分析失分原因,鼓励他们沉着、细致、坦然去做题,不可匆忙答卷。

2.忽视文章细节内容,盲目答题

WhatdidJohnMuirspendmuchofhislifedoingwhenhewasayoungman?

A.Watchingnaturalviews

B.Writingabouttheplaceshevisited

C.Exploringthebeautyofthewilderness

D.Creatingfarmlandforsheepandcattle

此题主要考察考生对语篇中的某一话题具体理解判断能力。四个答案中的信息文章中都有所表述,考生要选择出符合本题的信息,找到选择它的依据,把握重点在时间状语从句(当他年轻的时候)这一细节,才可以排除其他选项,从而选对答案。本题答案应该选择“C”在文章第二小节“Asayoungman,hespendmuchofhislifeexploringthebeautyofthewilderness.”

考生主要失误在于不能在语段中找出与题干相关的依据,与干扰项比较从而区分排除干扰项的能力。选择错误考生占25%,学生需要更多分析和比对练习,提高综合分析理解能力。

3.在思维答题中,随便另加自己的主观意识

Whatisthewriter’spurposeofwritingthisarticle?

A.Toadvisereaderstobecomeactiveconservationists.

B.Tomakeusinterestedinthestoryaboutagreatman.

C.Totellussomethingaboutanimportantpersoninhistory.

D.Togiveinformationabouthowtoconservetheenvironment.

本题主要考察考生理解文章深层信息的能力。文章中出现几个事实交错,考生需要对其梳理,以文章中的句子为依据,不可自己随便揣摩和判断。

为了解答此题,考生要对文章进行梳理:文章第一段大意:由25分硬币引出本文的主人公;第二段大意:介绍他年少时对自然的爱好;第三段大意:缪尔做的一些关于自然生态保护的事迹;第四段大意:主要介绍和总统关于自然保护的交流;第五段大意:缪尔对现代的深远影响。所以纵观整篇文章答案还是应该选择C。一些同学却选择D,加进去自己想当然的意识,根本不尊重文章本身,导致出错。本题难度系数为0.21错误率为37%。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在做这种题型时,一定要有依而寻,一定要再本文里有所体现,不可自己主观臆断。

4.思维混乱,胡乱选择

WhyisJohnMuirfeaturedonthebackofCaliforniastatequarter?

A.Becausehewalkedoverathousandmilesacrossthecountry.

B.Becausehehelpedpeopleunderstandtheimportanceofprotectingthenaturalworld.

C.Becausehewrotearticlestospreadthewordaboutconservingforests.

D.BecauseheoncewroteseveralletterstoPresidentTheodoreRoosevelt.

本题主要考察文章内容的影响意义,考生其实不难选出正确答案。但是考生思维混乱,选择了列举事实的答案,没有把握缪尔的事迹给我们带来的深远影响和意义的正确答案。本题答案应该选择B。

文章最后一段中写到“Hisworkasaconservationisthelpedustoseethebeautyofournaturalworld.JohnMuirmadeusunderstandtheimportanceofprotectingourearthandourresources—then,now,andforthefuture.”结合文章大意,整体理解文章,答案应该选择“B”,考生有33%选择了C。

二、任务型阅读的失误点

2011年徐州市中考题中的第五大题:任务型阅读。这是一篇大学生面试的对话,Stephen这个夏天就要大学毕业,他计划去找工作,于是他进行了面试。面试对话难度不大,对话之后有五个题目:三个回答问题的题目,一个连词成句题,一个汉译英题目。

1.对文章及任务题目理解不透

WhichlanguageisStephentakingateveningclasses,English,ChineseorJapanese?

其实,本题是很简单的,依据“I’mtakingChineseateveningclasses.

IlearnedJapaneseatschool,too.”可知答案应该是Chinese.但有些考生却写了ChineseandJapanese.没有分辨出“ateveningclasses”“atschool”是不同的,前者指夜里辅导班,后者指在学校的班。考生在答题时,对本题题目本身理解不透彻,反而那么简单题目却失误。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吸取教训,下不为例。任务型阅读中题目答案大部分就在文章当中,或者就是原文。因而,教师要告知学生,答案最好用文章中的原句来回答,审题要认真、仔细。

2.逻辑关系混乱,表达能力太差

WhatareStephen’sadvantagesinaskingforthisjob?(列出四个方面)

本题考查考生对于对话综合理解能力,比较难,需要考生总结统筹全篇。考生遇到这种题型,就会不知所措,分不清文章逻辑关系,在表述时也是错误百出。反思平时教学当中,教师在遇到此种题型时往往是直接告诉答案,没有系统策略引导和对应的练习操练。学生受到的训练和指导少之又少,这应该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渗透阅读策略培养,有针对性选题、做题。只有这样才可以改变现状。

总结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我们教师的责任还是比较大的,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我们应该做的更好,学生们才可以做的更好。正如Numan所说:“教师主宰课堂,单纯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会遏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出现许多定势的循环错误现象。只有给学习者提供大量“rehearsal”环境和机会,才能使其逐渐积累语言经验,发展语篇意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我们要逐渐发展学生的语篇完善能力,加强对学生语篇阅读能力的培养,包括掌握基本句法,学会辨认语篇标记和逻辑符号,理解语篇逻辑手段,领悟篇章的“cohesion”和“coherence”连贯表达,包括辨认语篇的指称衔接、替换和省略的手段、连词的衔接和词汇衔接中的重申和搭配等。”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培养跨文化意识,善于捕捉语篇的文化差异;多给学生提供各种题材和体裁的阅读材料,在阅读教学中,把语篇当成语义单位,关注语言的意义,而不是形式单位,既关注语言的结构。因而,教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呢,培养学生阅读材策略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很多教师却忽视。教师应该从基本的Reading部分材料联系中考阅读材料,利用这些材料,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策略,不可纸上谈兵。笔者认为,培养初中生英语阅读材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策略渗透到平常教学中,月月练,周周练,天天练,日积月累,学生得到有意识的材料训练之后,才能改变中考阅读理解的正确率不高的现状,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实现学语言的真正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