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机械通气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 2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何彩云沈丽霞聂仙娟

何彩云沈丽霞聂仙娟(广东省怀集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526400)

【关键词】机械通气气道湿化吸痰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247-02

机械通气是通过气管插管借助呼吸机,给呼吸功能不全的患儿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实施机械通气是抢救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患儿的有力措施,因新生儿不合作及生理解剖与成人不同等特点,对气道护理有着严格的要求和标准,护理不当易造成脱管、内脱管、痰阻、呼吸机相关肺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抢救成功率。我科在2010年1月-12月共48例患儿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在2010年1月-2010年12月共48例患儿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其中早产儿20例,足月儿28例,年龄最小为生后30分钟,最大为28天,使用时间1-7天,平均3.5天,结果36例治愈出院,7例放弃治疗,5例死亡。

2护理

2.1气管插管的护理,护士应迅速备齐所需物品,根据患儿体重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新生儿低压吸引器、喉镜、呼吸囊等,配合医生,尽快插上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选用黏性较强的对皮肤刺激少的3m丝绸胶布固定导管,保持胶布清洁干燥,气管导管外露部分做好标记并记录,以便在搬动患儿时能正确判断导管是否滑出,插管后气管导管与呼吸机接头部分紧密相连,并妥善固定。在搬动患儿时要先松开管道与床单位的固定处,以防牵拉引起脱管或导管移位。

2.2生命体征监测: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使用新生儿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呼吸、血压、体温和氧饱和度变化,每小时记录一次,定时监测血糖、血气分析的变化并做好记录,根据病情变化调节呼吸机参数及机械通气的模式。注意及时调节氧浓度,特别是早产儿,避免因长时间高浓度用氧引起视网膜病变。

2.3呼吸道的护理

2.3.1加强气道湿化,机械通气患儿在建立人气道后,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呼吸道干燥,容易引起气道阻塞、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加强气道湿化可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1]。

2.3.1.1气道湿化的方法有蒸汽加温湿化、雾化湿化和气管内直接滴注0.9%生理盐水0.5-1ml等[1]。

2.3.1.2湿化满意:分泌物容易吸出不粘稠,气管导管内没有痰痂,呼吸道通畅、无堵管。

2.3.2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吸痰工作是机械通气成功的重点。

2.3.2.1正确判断吸痰时机,高岩等[2]提倡“必要时”吸痰,有研究表明,适时吸痰可以有效减少吸痰的频率,减少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减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3]。

2.3.2.2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根据气管插管的型号选择适当的吸痰管,一般情况下,吸痰管外径比气管导管内径稍小能顺利通过气管插管为合适。

2.3.2.3正确的吸痰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吸痰前先给患儿吸高浓度氧气1-2分钟,待血氧饱和度升至95%以上再进行吸引,新生儿气道吸痰的负压不宜过大,一般新生儿吸痰负压为8-13.3KPA,吸痰时,先将吸痰管尖端放入无菌盐水中吸取少许,然后在无负压情况下轻轻插入气管导管内径,吸痰管插入长度与气管导管长度相符,如插入受阻,也可在吸痰管尖端外涂无菌医用润保润滑后再轻轻插入,当达到一定深度时,给予负压,一边轻轻地旋转,一边慢慢地退出,遇分泌物稍作停留,切忌上、下抽吸,以免损伤气道粘膜,吸痰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0秒,在吸痰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吸痰前后听诊肺部呼吸音。

2.4口腔护理,由于机械通气的患儿口腔处于开放的状态,口腔粘膜干燥,抵抗力减少,护理人员应加强患儿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根据患儿的病情及口腔情况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可选用0.9%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如患儿有霉菌感染时可选用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口腔护理。

2.5预防感染,降低机械通气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杨莲芳[4]认为预防为主,加强医护人员无菌观念,执行保护性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室内每日空气消毒2次,做好口腔、皮肤护理,执行各种操作均应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一接触一洗手,呼吸机管道每天更换并进行高压灭菌,每天更换湿化器中的无菌蒸馏水,及时倾倒呼吸机管道水陷阱内积水,防止细菌滋生。

2.6撤机拔管,在患儿肺部病变好转。一般情况好,血气分析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可逐步降低呼吸机参数,考虑撤机。撤机步骤如下:

2.6.1拔管前先帮患儿吸痰一次。

2.6.2拔管时,用复苏囊正压通气,使气道内保持正压,在患儿呼气时进行拔管。

2.6.3拔管后应进行口腔护理及清理鼻腔分泌物,改用头罩吸氧,根据患儿病情调节吸氧浓度,拔管后2小时内进行1-2次超声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便予吸出。

2.6.4拔管撤机后应严密观察患儿呼吸和氧饱和度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讨论

急性呼吸衰竭是新生儿科常见急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及时和正确使用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加强气道湿化,适时、有效的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善于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积极做好患儿生命体征监测,提高机械通气的护理质量,可大大提高机械通气治疗的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晓光、尚昕、农绍汉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18

[2]高岩、皮红英、李宁等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5,20(11):12-13.

[3]张兰芳、朱秀华、张玲,适时吸痰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护理学杂志,1999,46(5):12-13.

[4]杨莲芳,龚向英,新生儿机械通气相关肺炎临床分析[J],中国新生儿杂志,2006.21(5):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