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支持疗法在ICU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营养支持疗法在ICU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沈敏凤施瑜哲(通讯作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营养支持疗法在ICU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ICU收治的重症患者80例。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营养支持疗法。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营养良好为77.5%,对照组患者营养良好为37.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营养良好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MNA、体重指数(BMI)、性激素结核球蛋白(HBG)、白蛋白(ALB)指标的时候,均显示观察组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而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重症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予以营养支持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加其体质量,降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营养支持疗法;ICU;重症患者

【中图分类号】R4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2-0172-02

ICU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是治疗中的重难点[1]。大部分ICU重症患者由于感染、创伤、器官功能衰竭以及术后等导致机体各器官功能性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在应激刺激下就会出现系列的异常代谢改变,如肌肉消耗、蛋白丢失、伤口愈合缓慢以及肠道功能损伤等[2]。重症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营养吸收难度提高,导致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情况。本文研究分析营养支持疗法在ICU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ICU收治的重症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不能自主进食,需在他人帮助下进行实行气管插管,借助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患者年龄为35~85岁,平均年龄为(61.3±5.9)岁。脑血管意外13例,颅脑损伤16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11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患者年龄36~85岁,平均年龄为(62.1±5.3)岁。其中脑血管意外12例,颅脑损伤18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1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一般性资料并无实质性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即利用留置胃管的方式进食,并进行抗感染、解痉挛、纠正电解质与酸碱失衡。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营养支持疗法。根据患者的个体性情况给予维生素,补充能量和矿物质。采用鼻饲的方式予以患者全营养低渗型场内营养制剂。开始的时候浓度控制在0.6kcal/ml,每次用量控制在100~150ml,每次2~3h,每天5次。在患者肠道完全适应后逐步增加营养浓度和用量,浓度可增加值1.0kcal/ml,用量每次可增加至300~400ml,每天5次。根据患者病情的逐步改善可给予流质性食物。

1.3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对比分析营养情况和并发症情况。并利用专用标准在同一时间测定患者MNA、体重指数(BMI)、性激素结核球蛋白(HBG)、白蛋白(ALB)。BMI在18~25kg/m2表明为正常体质量,BMI小于18kg/m2为低体质量;营养评估采用微型营养评估法(MNA)进行分级,低于17分为营养低下,评分在17-24为营养不良,营养良好的评分超过24分。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采用t检验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性指标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营养良好为77.5%,对照组患者营养良好为37.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营养良好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对比[n(%)]

注:*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便秘7例,溃疡9例,胃潴留6例,肺炎8例,死亡5例,观察组患者中便秘3例,溃疡2例,胃潴留1例,肺炎2例,死亡1例,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一般情况下,ICU患者病情比较严重,且机体代谢保持着高分解的状态[3]。此时机体免疫力非常差,如发现感染将很难控制,或是细胞功能遭受损伤,就可能引发患者死亡。因此,在ICU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措施的过程中需加强营养护理,改善患者神经体液调节,提高ICU患者衰竭脏器功能,促进机体能量代谢,并维持相应的平衡状,促进心肺复苏,减轻或纠正ICU患者失衡的微环境,改善患者病情,降低病死率[4]。在实行营养支持疗法的过程中,肠内营养可作为肠粘膜吸收功能营养物质补充的重要途径。在为患者补充所需营养物质的同时,可促进肠粘膜血流,从而刺激患者的肠道激素,加快消化液分泌,以此可修复患者肠上皮,控制患者营养不良情况,预防出现肠功能衰竭与感染等情况,提高机体免疫力[5]。实行营养支持的过程中,需遵循从少到多,稀到浓的原则,以便患者肠道能够达到最佳的适应状态,预防并发症的产生。但临床治疗期间,如发生并发症,就需要及时的处理。明确营养导管的具体位置,观察患者体外标记是否存在移位的现象。在营养支持时,医护人员应注意抬高患者上半身,保持半卧位,并密切观察肠道的耐受性。实行营养支持的初期阶段,每隔2至3小时测定患者胃残夜。加强对ICU患者的护理管理,促进患者病情改善[6]。

综上所述,ICU重症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予以营养支持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加其体质量,降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秦文涛.营养支持疗法在老年ICU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6):47-47.

[2]刘彩云,刘天瑜,王健,等.营养支持疗法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2(19):115-116.

[3]李伟,张族勤.营养支持疗法运用于ICU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1):4922-4923.

[4]王春霞,郑翔鸿.关于营养支持疗法应用于ICU重症患者的临床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3):89.

[5]李志翔,胡英娜.72例ICU重症患者采取营养支持疗法进行治疗的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5,13(4):26-27.

[6]刘玉宝.探讨老年ICU重嘘患者洽峙中营养支持峙法的临床应用效果[J].引文版:医药卫生,2015,14(2):35-35.

通讯作者:施瑜哲,出生年月:1987年7月,学历:本科,籍贯:新疆,工作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科室:重症医学科一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