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病机制

/ 2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病机制

柏佳明陈海鸥

柏佳明陈海鸥(江苏省溧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溧阳213300)

【中图分类号】R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9-0023-03

【关键词】儿童单纯性肥胖环境因素遗传因素

就全球而言,儿童正在面临超重和肥胖的威胁,无论在经济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超重和肥胖人数正以惊人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增长,近25年来超重和肥胖增加了1倍以上[1]。

肥胖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有两种类型:单纯性肥胖与继发性肥胖。儿童少年时期的肥胖主要为单纯性肥胖,特征是过度营养、运动不足和行为偏移。儿童期的肥胖对儿童各个系统的生长发育、智力、心理行为、营养状况都产生不良影响,对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健康和预期寿命造成损害[2],同时儿童期的肥胖可显著增加成人期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的患病风险。目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我国1986年首次进行的全国八大城市7岁以下学龄前儿童的肥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因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不足1%,但此后增长迅速,由1986年的0.91%上升至1996年的1.76%,再到2002年的8.1%[3]。

故对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病机制的研究,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症的发生,对早期预防许多成年期疾病有重要的意义。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病因十分复杂,发生原因及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已确定主要与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

1与儿童单纯性肥胖有关的的主要环境因素

1.1膳食因素膳食调查显示,在儿童的饮食结构中,高脂肪、高能量、低蔬菜量等现象与儿童的肥胖发生率有一定相关性[4],并且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每餐主食摄入量大、进食速度快、暴饮暴食是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早餐不规律、吃水果少、经常吃油炸食品、不常喝牛奶对儿童肥胖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1.2社会经济条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转型,肥胖的发生和流行首先发生在经济发达国家。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发达国家,肥胖儿童在低中收入家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高收人家庭。而在发展中国家,肥胖与社会经济的关系较复杂,城市儿童和高收入家庭儿童体重过度蓄积的危险性更高,并且在过去的10年中肥胖以极快的速度流行。儿童肥胖率随城市化、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原因可能与这部分人群容易采取“现代生活方式”、膳食和体力活动模式改变有关。一项在美国俄亥俄州进行的研究表明,在社会经济地位没有性别间差异的情况下,与白人相比,黑人儿童有着较低的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较高的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值,黑人儿童肥胖检出率高于白人儿童[5]。

1.3家庭环境家庭环境中,家庭生活的质量、父母教育水平与儿童肥胖密切相关。在发达国家中,低阶层儿童的肥胖检出率高于高阶层着数倍以上,文化程度高的父母认识到肥胖的危害,因而更倾向于调整孩子的饮食量,鼓励他们多参加体育活动;文化程度低的父母则相反,往往鼓励孩子多食,更倾向于购买那些低廉而热量高的食物,故子女肥胖患病率高。而在发展中国家,肥胖儿童主要发生在高阶层人群,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人群儿童肥胖预防意识较差。

1.4体育活动在肥胖儿童中,室外活动量明显降低是肥胖儿童的一个生活特点,运动不足使能量消耗减少,促使肥胖发生,而肥胖的体型反过来又使运动能力减弱,由此逐渐形成恶性循环。活动量少是肥胖的成因抑或结果尚无定论,但活动量少对肥胖的维持作用确是明显的。

1.5心理因素有人研究发现,肥胖儿童随着肥胖的加重及年龄的增长,其个性趋于性格内向、不稳定,行为问题及社会回避现象增多,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尤其女性儿童更加注重自己的外表并对周围的刺激格外敏感,以致于较男性更易表现出退缩、孤僻、缺乏自信和注意力分散等气质特征。这些气质特征可能进一步加重肥胖,如此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6]。

2与儿童单纯性肥胖有关的的遗传因素

遗传在肥胖发生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欧美一些国家进行的一系列以家庭为单位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和双生子的研究结果显示,肥胖呈明显的家庭聚集性。目前虽已确定并克隆了参与能量调控的若干基因,但肥胖是一种多基因疾病,且伴有基因-基因和基因-环境的相互作用,难以用单一基因的突变来解释[7]。遗传基因决定的易感性,提示个体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出现肥胖。是否真的发生肥胖,还与该个体对环境作用的敏感性有关。

2.1ob基因1950年,Ingalls首先从一种过度肥胖小鼠(体重是正常的3倍)中发现,其致肥病因是某基因的隐性突变。该小鼠被命名为ob/ob小鼠,该基因即肥胖基因。1994年Zhang等人利用定位克隆技术(positionalCloningTechnology)首次从小鼠中获得OB基因。全长219kb,其编码产物命名为肥胖蛋白(Leptin),也有人译为“瘦素”。Leptin不仅有增加能量消耗、减少食物摄入、调节能量平衡的作用,而且还参与神经内分泌代谢系统的活动[8]。有学者认为肥胖的发生是由于下丘脑瘦素受体敏感性下降,致瘦素抵抗,体重控制失衡,因而发生肥胖[9]。

2.2β3-肾上腺能受体β3-肾上腺能受体(β3-AR)主要分布在肠道、心肌等部位,与脂肪代谢密切相关。该基因变异的儿童的体重、BMI均高于无变异者。可能与β3-AR基因Trp64Arg变异造成机体能量代谢降低有[10]。

2.3LPL基因LPL是体内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与乳糜微粒(CM)中甘油三酯代谢的一种重要限速酶,其基因位于人染色体8p22,表达于体内的大多数组织,尤其是骨骼肌、心肌和动脉组织,还由巨噬细胞分泌,它的活性是影响血脂水平的重要因素。国内外研究发现LPL基因的非编码区存在的多种遗传位点变异可导致LPL活性的下降并影响体内的血脂水平[11]。

2.4Orexin基因Orexin的作用与Leptin绝然相反。1998年YanagiSawa等在寻找G蛋白受体相连结的配体时在下丘脑侧部偶然发现2种与食欲有关的神经肽OrexinA和OrexinB,即增食因子。Orexin是一种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作用的调节肽,可促进采食、参与能量代谢的调节、参与脂岛轴的调节等。因Orexin的分布局限,功能专一,无疑为治疗肥胖提供了新的途径,并因此成为肥胖研究中的新热点[12]。

2.5ApoE基因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E是一种由遗传决定的具有多态性的蛋白质,由人类第19号染色体一个基因位点上的三个等位基因ε2、ε3、ε4编码。ApoE广泛存在于脂蛋白的构成、转化和代谢过程中。ApoE基因多态性影响血脂浓度[13]。

综上所述,儿童青少年肥胖病因主要为环境和遗传因素等。目前,儿童青少年肥胖症呈逐年上升趋势,肥胖的防治应该作为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受众多因素的限制,肥胖症的治疗仍是医学上的难点,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及行为治疗等方面的综合配合及科学的防治。因此,在今后儿童肥胖研究工作中,我们还需进一步研究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等因素及我国人群基因在儿童肥胖发生中的作用,并进一步了解儿童肥胖的危害,什么类型的儿童肥胖更具有危险性等,尽早阐明各地域儿童肥胖病因,以便准确、科学地指导儿童肥胖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WhitlockEP,WilliamsSB,GoldR,etal.Screeningandinterventionsforchildhoodoverweight:asummaryofevidencefortheUSPreventiveServicesTaskForce[J],Pediatrics,2005;116(1):235-241.

[2]马丽玉,郭志平.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预防[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7,19(12):646-647.

[3]张庆莲,汪云利.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与预防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06,8(4):73-75.

[4]苏巴丽,丁元林,刘丽萍,等.肇庆市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保健.2007,15(8):28-30.

[5]菅平女,张月明,刘英.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社会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12):3337.

[6]傅荣佳,宋黎,于永清.单纯性肥胖儿童气质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3):193-196.

[7]陈荣华,李晓南.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的流行现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6):541-542.

[8]丛琳.肥胖蛋白受体.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1,28:232-2341.

[9]NiswenderKD,SchwartzMW.Insulinandleptinrevisited:adipositysignalswithoverlappingphysiologicalandintracellularsignalingcapabilities[J].FrontNeuroendocrinol,2003,24(1):1-10.

[10]莫宝庆,李忠,赵岩.学龄儿童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变异的分布.中国公共卫生,2004,20(3):307-308.

[11]李东海,喻荣彬,徐耀初.儿童肥胖发病机制研究进展.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3,19(1):24-26.

[12]FlierTS,MartosFlierE,Obesityandhypothalamus:novelpeptidesfornewpathways[J].Cell,1998,92:437.

[13]王莲,刘长云,赵园园,等.单纯性肥胖儿童脂代谢与LEPR及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7,3(4):18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