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麻醉学科发展模式的探讨

/ 2

对我国麻醉学科发展模式的探讨

马元贵陈其虎孟彦平

马元贵陈其虎孟彦平

(新疆昌吉州中医医院麻醉科831100)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8-0254-01

麻醉学是近代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我国广大麻醉工作者承担的任务既繁重而又有风险,虽然近年来麻醉科的工作日渐被受到重视,但迄今未能从根本上确立麻醉师的社会地位与价值,这不能不对我国麻醉队伍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大学本科毕业生不愿意到麻醉科工作或者中途改行时有所闻,长此下去,不仅对我国的麻醉学科的发展不利,对整个医学的发展亦起促退作用。面对这种情况,单纯靠提意见,发牢骚,或在牢骚之余而失去信心都是无济于事的,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分析这一问题,并通过共同探索,努力解决好这一问题,使我国麻醉学的发展走上新台阶。下面仅就我国麻醉学科的发展模式提出我们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1.麻醉学经过百余年的演变和发展,特别是近二十余年的巨大进展,其内容已超出了原“麻醉”词义的范畴,而成为研究临床麻醉、重症检测治疗、急救复苏理论和技术的综合性学科。现代麻醉学集中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多种边缘学科中有关麻醉学的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从而形成了麻醉学自身的理论和技术体系,这一体系的特征性很强,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正因为如此,麻醉学才得以内科学、外科学等并立为二级学科。麻醉学的这种巨大演变,与其初级阶段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1).麻醉科工作领域的扩大,除手术室外,还有门诊与病房(恢复室、ICU);(2).工作任务的增加,除临床麻醉外,还有麻醉恢复室和ICU的建立与管理、急救与生命复苏、疼痛的研究与疼痛治疗等;(3).即使临床麻醉,其工作重点亦已转向对人体生理机能进行检测、调节与控制,因此,现代麻醉学实际上是麻醉学与急救医学的综合体。虽然,我国目前麻醉科的发展问题已受到一定的重视,近几年也补充了一定数量的医师与设备,但这种重视更多的是从实用主义出发的。因为手术领域的扩大、危重复杂病例增大的改变或更新,基本上仍以其初级阶段的模式、范畴与程序在进行建设与运转。因而,在总体上,我国麻醉科现实与现代麻醉学的进展之间的差距并未随时间的推移而缩小,因此,二级学科的桂冠对多数麻醉科来说仍是名难副实,所以,如不从麻醉科的模式上加以发展,要求从根本上确立麻醉科医师的社会地位与价值是不可能的,至少是极其艰难的。

2.根据国外麻醉学科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当务之急是麻醉科的范畴必须扩大,为了做到这一点,确定我国麻醉科的发展模式是为关键问题。因为只有确立了发展模式,才能按模式的要求有目的的去培养与补充人才并增添设备,才能真正做到扩大工作范畴并达到优良的治疗、科研和教学水平,才能最后是我国的麻醉学科步入二级学科,并使麻醉医师成为“完全”的医师。

3.关于麻醉恢复室。ICU及疼痛门诊的资料已有较多的报道,此处不予阐述。麻醉科门诊至今甚少提及,麻醉前检查系指凡手术科认为有手术指征或确定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人,在入院前必须到麻醉科门诊进行麻醉前检查与准备,这样做的好处有:(1)麻醉前进行系统检查、审核手术指征与前面准备,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2)由于手术及麻醉前准备在门诊已基本完成,有利于提高医疗效率(如病床周转率);(3)加强麻醉医师的责任性并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利于麻醉学科的自身发展;(4)由于手术科与麻醉科分别进行手术前和麻醉前的准备,可减少事后因意见不一而导致处理上的矛盾(有时甚至停手术);(5)有一定的经济效益[2]。

4.如果按照上述模式来建设我国的麻醉学科,可以相信,麻醉医师的社会地位与自我价值必能从根本上提高并获得肯定。但是,要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将面临很多困难,除了人、财的困难外,亦不能低估条框的限制和习惯势力的束缚,然而,如果麻醉队伍的同道们能统一认识,团结奋斗,先点后面,做出成绩,为病员所欢迎,为社会所公认,那么,众志成城的局面亦完全是可能的。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克服来自我们自己队伍中由于认识不足所形成的阻力,这种阻力或不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同志至今仍认为麻醉学就是临床麻醉,就是为手术提供条件,而视麻醉学的其他的内容为“非本份”、甚至为“不务正业”,殊不知这种认识已与今天的麻醉学概念极不适应,即使是临床麻醉,应该说,为手术提供条件在麻醉技术、条件与药物已有很大发展的今天已不成难题,而对病人生理机能进行监测与调控正是现代麻醉学的的创新所在。

因此,如不自我解放,更新概念,要求有较大的发展,亦就相当困难,我们有些同志一方面固守临床麻醉,一方面又要求有较多的社会地位与价值,者恐怕是难以两全的。二是由于长期以来麻醉科的工作局限在手术室内,因此麻醉医师的临床诊治水平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如果能顺应现代麻醉学的发展潮流,以只争朝夕、艰苦创业的精神,改革并建立我国麻醉科的新模式,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麻醉科不仅能自立于临川二级学科之林,麻醉医师作为“无名英雄’“为社会所不能理解”时代可能从此宣告结束,我们将迎来一个新的时期。

参考文献

[1]古妙宁.浅谈麻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医药指南[1].2010,3(3):16-17.

[2]孙梯业,朱锡光,陈自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途径和方法的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2,(04):29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