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法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三种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法比较

郑秀萍郑学章王椿

郑秀萍郑学章王椿(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4)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9-0338-02

【摘要】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安全、有效的固定方法。方法将18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3组,试验A组采用寸带固定法的方法;试验B组采用F型-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用胶布固定方法;对三组气管插管固定牢固度及护士操作所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B组F型-气管插管固定器在牢固度、舒适度、口腔并发症均优于其他两组(P<0.05),在护士操作所需时间方面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F型-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法更安全、美观,且口腔并发症少,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关键词】气管插管固定方法

气管插管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气管导管移位、脱落等可危及病人生命安全。而对经口气管插管的安全固定是插管成功、维持患者有效通气的保证[1]。我国目前对气管插管病人多采用的是双道胶布交叉固定导管,但意外脱管发生较多。我院重症医学科自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试用不同方法来固定气管导管,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科住院治疗并气管插管的患者180例,男120例,女60例。年龄16-96岁,平均58岁。疾病种类:呼吸衰竭63例、心衰45例、支气管哮喘22例、感染性休克10例、支气管扩张5例、脓毒症10例、外科手术后合并肺部感染25例。插管最长时间168h,最短3h。均在咪唑安定镇静下附加双手腕关节约束,咪唑安定用量按0.05mg/(kg•h)微量泵输注,口腔均无溃疡,门齿无脱落。

1.2分组

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实验A组60例;实验B组60例;对照组60例。三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固定方法

实验A组:寸带固定法:剪1条长约3cm、宽1cm的胶布,气管插管成功后确定深度用胶布在导管出体外处的刻度上作一记号,露出气管插管刻度,用寸带在胶布上打结,放置牙垫,用寸带将牙垫和气管插管捆绑在一起,然后绕颈部1周固定,最后寸带在两侧耳后绕过头部1圈固定[2],这样就形成三角体。此法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舒适度,同时也解决了因鼻翼部油脂腺分泌旺盛造成胶布松脱的问题。实验B组:F型-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的方法,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前将F型固定头带横穿式放置于患者颈部,打开固定组件处调节卡口(将自锁式旋钮向OFF方向旋转),待气管插管置入后,将咬合板放入病人口中,气管导管从调节卡口处放入,将自锁式旋钮向ON方向旋转锁定导管,将固定头带从固定组件两端的孔内穿入,最后扣紧尼龙粘扣。应用F型-气管插管固定器彻底解决胶布受潮湿脱落的问题,固定精确,不容易脱管,同时也为护士操作节省了时间。对照组:医用胶布固定方法是待气管插管置入后将牙垫放入患者上下门齿之间,先用胶布将牙垫与气管插管捆绑,再用胶布将其固定于患者面部。

2评价方法

2.1观察病人及插管情况

2.1.1观察病人气管插管固定牢固程度在呼吸机管道连接紧密、气囊无漏气的情况下,观察气管导管有无脱落和移位。无脱落:无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导管口距门齿距离不变;吸痰管插入通畅。脱落或移位:出现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症状和体征;呼吸机呼出潮气量低于设置潮气量10%以上,气道压由于人机对抗及会厌阻挡等原因在脱管早期下降不明显;导管口距门齿距离拉长;吸痰管插入不畅;听诊两肺呼吸音较低,但对称。

2.1.2观察气管插管固定及为每例病人更换固定器或胶布所需时间。

2.1.3观察病人皮肤过敏及其他不适情况。

2.2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各组病人气管插管固定效果比较采用χ2检验;三组固定及更换固定器或胶布所需时间以(x-±s)表示,进行t检验。

3结果

表1三组病人气管导管固定效果比较

表2三组病人气管导管固定时间及固定更换所需时间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5.

4讨论

4.1气管插管固定牢固程度

本实验对照组中有1例病人由于口腔分泌物较多使胶布渗湿,1d内更换5次胶布。实验A组:使用寸带固定气管插管,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寸带固定脱出率比较低,但寸带固定时间比较长。并且这种固定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验B组F型-气管插管固定器由于固定带绕颈后1周,并从固定器另一端小孔内穿人后扣上尼龙搭扣,进一步加强了固定效果,不易松脱,因而其固定导管比较牢固。

4.2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对病人舒适度

胶布贴在皮肤上使皮肤有紧绷感,质地较硬,偶而还可以引起皮肤过敏,其刺激皮肤的程度,红晕范围在胶布周围发生并引起痒感,有时还会引起胶布紧贴部位组织损伤,使用中又粘粘糊糊,感觉很不适。应用F型气管插管固定器无皮肤过敏现象,因而更适合于对胶布过敏的病人使用。在临床工作中,固定气管插管目的是防止气管导管上下移动、损伤气管黏膜及脱出。寸带固定法从外观看起来显得不人性化、不美观。气管插管固定器色彩鲜艳美观,增加了病人的美观度,维护了病人的尊严。

4.3口腔感染方面

对组照双道胶布交叉固定导管,其胶布是从口腔中进行交叉,口腔及其周围胶布1/3处于潮湿状态,口腔护理死角多,易产生口腔感染。实验A组用寸带在气管插管上打死结,放置牙垫后又打死结,口腔护理死角更多,更易产生口腔感染。而气管插管固定器与气管导管之间连结紧密,不残留小的腔隙,1:3腔护理死角少,减少口腔感染。但是由于气管插管固定器费用较高,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广泛应用。在临床使用时要利弊权衡。

参考文献

[1]宋志英,刘玉玲.老年无齿患者经口气管插管两种固定方法比较[J].护理学杂志,2010,25(8):11~12.

[2]安刚,薛窝善.现代麻醉学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