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学校管理之我见

公保当周

◎公保当周(青海省黄南州河南县塞尔龙乡初级中学,青海河南县811500)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162-01

摘要:学校管理中心就是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狠抓教学,讲究方法;发扬民主,学会倾听;运用激励策略,促进管理优化是学校管理中的一点经验。

关键词:学校管理;学会倾听;激励策略;研究方法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所涉及到的三个方面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是一个由“人到人”构成的管理系统。所以,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对育人质量的管理。

一、狠抓教学,讲究方法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在教学管理中,有的经验是:一计划、二对象、三原则、四方法。

(一)计划,即教学时间、内容计划。从初三的教学内容出发,什么时间完成什么内容,什么时间单元小结,什么时间复习考试,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中考的重点、难点,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对应计划,并要在教学时间的占有上得到体现,以杜绝教学的随意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原则,即40分钟原则、完成教学的阶段性原则、整体效益原则。40分钟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每一节、精讲精练。阶段性的体现不单单在讲授上,更重要的是在习题上。第一阶段是掌握概念,所给习题必须是巩固性的;第二阶段是初步形成能力,所给习题应是提高性的;第三阶段是综合能力的加强,所给习题要求基础加深、综合性加强、技巧加大,这样才能章法分明、由浅入深。整体效益的原则是要各科教师协力同心,使学生各门功课均衡发展。

(三)方法,即以练带讲法、查缺补漏法、抓资料信息法、抓师生关系融洽教学相长法。以练带讲是根据学生素质的实际而制定的,通过做题发现问题,通过做题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内涵、外延以及应用,科任教师必须通过指点、启发、提示,突出以练带讲,让学生多动手,克服满堂灌、一言堂;查缺补漏是要求在复习阶段注意回头来查漏和征求学生意见的补缺工作,决不能因平时教学的疏漏和不慎造成知识短缺的现象;抓资料信息,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的途径,把握最新资料信息并根据本校教学需要,有选择地应用,绝不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抓师生关系的融洽,教与学紧密配合,预防教学分离、单打一,师生之间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教学相长。尤其要注意差生的转化工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发扬民主,学会倾听

人们倾听自然之声,吹奏器乐之音,弹拨心灵之弦,方能欣赏到一曲天地人和的颂歌。人际交往艺术犹如音乐艺术,师生的情感也是可以在倾听中加以融合和升华的。倾听对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至少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倾听可以更客观全面地认知自我与他人。知人不易,自知更难,认知的智慧必来自于对多种感觉通道的敞开和利用。与传统教学相比,现代教师的优势应不再是一支笔、一张嘴。在信息网、多媒体的强烈冲击中,教师也应开发自己的视听,与时代接轨,让“人师”的形象立体化。当然,敞开视听,不可或缺,但有时也会出现“眼见未必为实”或“道听途说”之嫌,所以,不耻下问,多听、多看,方可有成竹在胸的自信。

(二)倾听搭建的是平等沟通、自由倾诉的平台。不可否认,新一代大学生与网络的亲近程度似乎已远胜于现实的交流,时间的投入、心理的投入,让身边的说教者无力相争。网络的引力何在?无非它最大程度地扩大了自我展示和探索的平台,可以自由倾诉,尽情发挥与创造,并总能获得或多或少的互动与回应。教育者如能走进这个平台,或在自己育人的舞台上也能搭建这样的平台,那么,“真人秀”的魅力一定会更值得学生的期待。

(三)倾听对于洞察事件真相、缓冲争辩氛围、营造良好人际环境必不可少。面对师生争辩,我们应当鼓励的是学生的理直气壮,以弥补中国传统文化中学生个性发展之不足,对于权威的代表教师而言,则也许“理直气和”才是最恰当的选择。人际交往中,误解总是在所难免,然而,强者的自谦中多一分容忍,弱者的自信中多一分争辩,交往的天空才会出现多样化的和谐之音、彩虹之色。

学校管理者对教师如果善于倾听,发扬民主,就会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就会使学校管理减少失误,确保发展方向;教师对学生如果善于倾听,就会听到学生心灵的呼唤,了解学生真实的感受和需要,教师就会“说”到学生心坎上,在此基础上,才有本事让“讲话”产生对话的立体效应。

三、运用激励策略,促进管理优化

教育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信任激励法。

我们知道:刘备“三顾茅庐”力请诸葛亮显示出一个“诚”字,魏征从谏如流得益于唐太宗的一个“信”字。信任是人与人相处的润滑剂,它可以是加速个体自信心爆发,从某种角度上讲自信比努力对于学生的成长更为重要。信任激励是一种基本激励方式。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学校、班集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振,有助于形成校级、年级组、班级凝聚力和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体现在在班级管理与活动中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扬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上,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情感激励法。

情感是影响人们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任何人都有渴求各种情绪的需求。按照心理学上的解释,人的情感可分为利他主义情感、好胜情感、享乐主义情感等类型。“感人心者莫乎情”,教师要根据学生需要和情感之间合乎规律的联系,通过满足学生某种需求的方式,激发广大教师、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情绪。“没有教师与学生心灵的唤醒,没有学生精神的参与,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管理者应走进教师,教师应走进学生,走向学生的情感世界,与他们的情感进行零距离接触。一旦师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他们就会产生一种集体归属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教育质量迈上新台阶,沿着正确方向大踏步前进。

(三)行为激励法。

人的情感总受行动的支配,而人的激励又将反过来支配人的行动。我们所说的行为激励就是以目对象富有情感的行为情感来激励他人,从而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我们常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是目种典型人物的行为,能够激激发人们的情感,引发人们的”内省”与共鸣,从而起到强烈的示范作用,就像一面旗帜,引导人们的行动。这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和号召力,也更具有生动性和鲜明性,容易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给人以鼓舞、教育和鞭策,激起人们摹仿和追赶的愿望。在进行行为激励时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管理者必须为教师做出表率,教师对学生以身作则,教师是组织者、领导者,其一言一行无时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因此每个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爱生敬业,使学生从老师身上看到什么是“认真”、“诚实”和“进取”,并以此去感染学生;其次要实事求是地宣传校级、班级榜样的先进事迹,激发广大师生学习和赶超榜样的动机;第三是要引导广大师生辩证地看待榜样,防止机械的、形式主义的模仿;最后还要关心榜样的成长,使之不断提高、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