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曲《我住长江头》的艺术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1

浅析歌曲《我住长江头》的艺术特征

顾欣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顾欣

摘要:青主,原名廖尚果,是我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一位重要的作曲家。早年参加了辛亥革命,1912年政府派遣留学德国攻读法学系,同时学习钢琴和理论作曲。1922年回国参加国民革命,1927年被国民党政府通缉,被迫隐姓埋名,从事音乐工作。他的爱国情怀激发了他的歌曲创作。《我住长江头》这首抒情的艺术歌曲是他在1930年发表的。本文将从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创作特点和演唱要求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

关键字:艺术歌曲创作特点词曲结合中西结合

一、《我住长江头》的创作背景

青主,原名廖尚果,是我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一位重要的作曲家。早年参加了辛亥革命,1912年政府派遣留学德国攻读法学系,同时学习钢琴和理论作曲。1922年回国参加国民革命,1927年被国民党政府通缉,被迫隐姓埋名,从事音乐工作。他的爱国情怀激发了他的歌曲创作。《我住长江头》这首抒情的艺术歌曲是他在1930年发表的,歌词选自北宋词人李之仪的著作《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表现的是一位女子对爱人的美好情感,青主借这首感情真挚的词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贞,对战友的思念之情。

二、《我住长江头》的艺术特色

《我住长江头》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名作,全词如下: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这首诗描写的是对恋人的思念和表现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此词以长江起兴。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这“共饮”表现出了离别只恨。“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不能停止。最后两句“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情感升华,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相通。这样一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诗词刻画了女子对爱人的思念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在旋律创作上,青主用悠长舒缓的音乐表现出诗词的意境,歌曲的全曲自始至终都采用了如流水般的钢琴伴奏音型,听歌曲的时候好像听众身临其境。同时,歌曲的旋律与歌词有着密切的配合,极少大的跳进,级近和小音程的跨度比较多,突出了歌曲的抒情性。

三、歌曲的创作特点

青主把自己留学期间所学到的西洋音乐艺术体裁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相结合,借鉴外国的创作手法以中国的古诗词为歌词,开创了用古诗词来创作艺术歌曲的先河。歌曲的钢琴织体多采用流动的十六分音符,刻画出江水的连绵不绝和对爱人绵长的思念,钢琴伴奏以分解和弦为主,使江水与歌声融合,来描绘滔滔江水下女子的哀诉。歌曲的和声、曲式、主题发展等都运用了西洋的技术手法,一改中国传统的作曲技法,作曲家还兼用五声和七声调式,增强了歌曲的表现力,史这首歌曲成为里程碑之作。

四、歌曲的演唱要求

这首歌曲富含了艺术歌曲的独特特征,短小精致的结构却蕴藏了一部高度浓缩的诗音画作品,声中有诗,诗中有画。歌曲中每字每句都是经过了作者的精雕细琢,反复思量的结果。因此,在演唱这首歌曲时一定要注意的语句及旋律的走向以及情感的把握。歌曲的表面是一位女子诉说相思之苦的爱情歌曲,情感是热烈奔放的,但实质歌曲是作曲家在流放时对战友表达缅怀的歌曲,情感态度是既热烈又深沉的,要求演唱者在诠释歌曲的时候要对歌曲有透彻的理解和领悟。

五、结语

《我住长江头》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优秀艺术歌曲,通过对这首歌曲在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的深入了解,以及对创作特点和演唱方法上的分析,要求我们在对这首歌曲的演唱上,对其节奏韵律有恰当的把握,也要深刻理解音乐情感上的内涵。因此,我们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除了要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方法来演唱之外,还要注重音乐情感的表达以及要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处理方式。不仅要完整的完成演唱,还要打动自己,更要打动听众,真正的做到用心灵歌唱。

参考文献

[1]于润洋.音乐美学史学论稿[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4

[2]张世彬.中国音乐史论述稿[M].(香港)友联出版社,1957

[3]青主.乐话[M].商务印书馆,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