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ICU综合症预防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3

多元文化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ICU综合症预防中的作用

闫硕赵文静王晓庆鲁曼华

闫硕赵文静王晓庆鲁曼华[通讯作者]沈阳军区总医院急诊医学部辽宁沈阳110084

【摘要】目的:探讨进行多元文化护理对ICU综合征的具体预防疗效.方法:相关病例的临床分析和具体的多元文化护理,根据每位患者不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会地位等,采用有计划性,针对性、全方位、全过程的护理.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和有效的护理,从而有效的预防机械通气患者ICU综合症的发生.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多元文化护理,有效的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多元文化护理;机械通气患者;ICU综合症【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DOI:10.1016/j.issn.2095-8578.2015.01.013

ICU综合症主要体现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多元文化护理是指将多种文化渗透到ICU护理工作中,对病人施以全程、全方位、多媒体的影响,以利于疾病的康复.我院ICU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共收治神志清醒或经治疗后神志清醒的机械通气患者共983名,针对这983名患者实施多元文化护理.

1.病因分析1.1环境.ICU特殊环境易让患者心生恐惧,ICU医护人员工作繁忙、病室嘈杂,易产生很强的精神心理压力.

1.2沟通障碍.因为患者带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造成语言沟通障碍,患者的要求不能顺利表达,易导致患者产生悲观、焦虑抑郁情绪.特别是全麻或昏迷初醒期患者,在机械通气前未与其进行沟通,患者醒后对陌生环境不认同.

1.3疾病及药物影响因素.既往有过精神病、脑外伤或脑血管疾病、有药物依赖的患者更易发生此病症.由于病情危重,患者在ICU滞留时间越长,ICU环境及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对患者的刺激也越大,患者由此产生的不良情绪也就越多,发生ICU综合症的几率也就越大.

1.4与亲友隔离、信息缺失.如患者在监护病房与亲友隔离,易产生分离性焦虑.再加上医护人员无暇与患者充分交流,使患者得不到及时的信息,患者会因此而产生孤独、恐惧、忧郁、厌世等消极情绪反应.

1.5生活不能自理,活动受限.患者因病情重,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士照料,隐私被暴露;另外约束工具的使用也让患者觉得尊严丧失,以致出现悲观、抑郁.

1.6医护人员在床旁讨论病情.看到多名医生同时到床旁查房或会诊也会增加患者的焦虑和不安全感.

1.7患者的综合因素.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疾病情况等均是影响ICU综合征的发生因素.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年龄越大、文化程度低沟通困难者发病率较高.

2.多元文化护理在预防ICU综合症中的应用多元文化护理是在适应新的医学模式下产生的一种高层次护理,它要求在疾病护理的同时做到文化护理.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一般泛指科学知识.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域外活动的增加,护理亦被赋予多元文化的内容.为了预防ICU综合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治愈,实施多元文化护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严密观察病情.早期评估精神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掌握机械通气的应用指征,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

2.2改善环境.保持室内清洁、整齐、舒适、安静、温湿度适宜,设备应摆放整齐,灯光可使用柔和光线,不要直接对着患者的眼睛,房间设有窗户和钟表置于患者视野范围.妥善安排治疗操作时间,尽量保持患者白天清醒,夜晚睡眠,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患者之间用幔帘隔开,以避开抢救对患者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将噪声按其来源分为两类:一类与机器有关,不可控;另一类与人的行为有关,可控.并且认为50%以上的噪声属于后者,是可控的,医务人员尽量避免在患者床边讨论病情,大声喧哗,呼吸机、监护仪等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调至合适大小.

2.3提高操作技能.熟练掌握仪器的性能、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并能对有关数据、图像、检验结果做出正确分析与处理,对患者说明使用仪器必要性和安全性,以防患者不安[1].当监护仪报警时,要沉着镇定,反应迅速,避免造成紧张气氛.

2.4加强护患沟通.语言交流是护理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过程能够减少患者的焦虑和忧郁,并从感情上激发患者信任度[2].护士应掌握多种语言的常用会话,如英语、地方方言等,与患者无障碍交流,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归宿感.

2.4.1做好入室前的访视.患者与医务人员建立强有力的信任关系,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3].护士在术前应访视患者,介绍ICU的环境,必要时让患者接触病房,介绍各种护仪器、导管及插管的作用及重要性,使患者事先有良好的心理准备,避免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的发生[4].有学者认为,护理人员在帮助患者防治ICU综合征中起关键作用,术前让患者熟悉一下有关的护理人员,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依赖是很有意义的.对老年、性格内向、既往病史中有过脑外伤、精神失常等患者,更要做好此项工作;对紧急进入ICU患者,要争取时间进行心理护理,要讲解重症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5].

2.4.2加强入住后交流.

2.4.2.1根据不同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由于每位患者的社会地位、文化层次及宗教信仰不同,对疾病的态度及对治疗中的文化需求也不同,尽可能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满意的服务,做好解释,按医疗护理常规进行治疗和护理[6].

2.4.2.2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人的情感与行为由其认知过程所决定,错误的认知引起错误的判断和推论,导致病态的情感和行为[7].对进入ICU患者,护士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有关的医学知识,帮助患者客观的看待自己的病情,使其懂得进入ICU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治疗、护理,身边的各种仪器是为了帮助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变化,使患者在对ICU的了解中自然地减轻心理压力,对自己的病情有正确认识.

2.4.2.3加强非语言沟通.心理学家指出[8],信息交流=7%言语+38%语调+55%面部表情.ICU部分患者因气管插管、气管造口等原因失去语言表达能力,护士要掌握一些非语言沟通技巧,通过体势语言与病人沟通.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增加视觉信息传递,以掌握其生理及心理动态,增强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2.5鼓励家属参与心理护理.家属探视并不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允许家属探视,可以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焦虑程度,增加患者的信息,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对遗弃和分离的恐惧[9].家属不仅仅是单独的探视者,而逐渐成为医护人员的合作伙伴,因此,根据治疗护理的具体情况,适度地开放ICU探视,让家属亲友多亲近患者,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2.6舒适护理.2.6.1及时有效地镇痛.54%术后患者的疼痛比护士想像的严重得多,92%的病人迫切需要术后镇痛[10].有研究显示,护士通报给患者的安全而有效的疼痛处理信息将增加治疗的顺应性,帮助患者使其感到疼痛得到控制,改进了临床效果,减少了焦虑,增加了满意度[11].

2.6.2保持体位的舒适.给予合适的卧位,适当的垫衬,必要的翻身按摩并肢体活动,减少病人的不适、烦躁.

2.6.3尽量减少约束带的使用.对危重患者限制活动的措施被称为“保护措施”,但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不自觉的伤害.其结果使病人产生明显的心理反应,如激动、逆反、丧失尊严、恐惧及其他相关的复杂变化.对于精神状态异常的患者禁忌使用约束性治疗,可酌情使用药物治疗[12].

2.6.4加强治疗的计划性.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或尽量集中操作,使病人至少有70—90分钟的持续睡眠时间[13],在操作过程中动作要敏捷、轻柔,并做好解释工作.

2.6.5避免暴露隐私.可能减少ICU患者全身裸露的次数和时间,在为患者擦浴、导尿、灌肠等处置及患者大小便时,随时给予遮挡,使病人感到被尊重,防止不安、抑郁的产生.

2.7暗示治疗.指用语言使病人不经逻辑判断直接接受灌注给他的观念,从而消除其症状.通过积极的语言强化病人治疗的信心、减轻疼痛.积极的暗示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可以提高病人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和整个机体的正性反应,使病人在提示和鼓励下精神振作、充满信心,有利于康复.

2.8音乐疗法.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悠扬适宜的旋律可是人放松、产生其他交流所达不到的效果.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日本心脏血压研究所对47名进而ICU3~5天后出现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进行音乐疗法,结果表明,副交感神经活动指标的高频成分在音乐疗法后呈有意义上升,交感神经活动的指标低频成分和高频成分的比值则有意义下降,提示音乐欣赏疗法减少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副交感神经活动.在ICU紧张环境中应用音乐疗法,可缓和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促使感情情绪镇静化,抑制各种压力反应,减少和预防ICU综合征的出现.

2.9提高自理能力.心理学者雅各布森和精神病学家沃尔普认为,肌肉放松可以对抗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情绪的目的.ICU患者病情较重,当其身体状况允许时,医务人员要鼓励且协助患者床上料理个人生活(如吃饭、洗漱、活动肢体等),逐步增加活动,使其正常行为不断得到强化,逐渐摆脱认为自己是重病患者身份的心理,患者活动后肌肉和心理的放松状态抑制了焦虑情绪的发生,也减少了ICU综合征的发生.

3.讨论简言之,针对ICU综合症患者,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实施多元文化护理,用爱心、细心、热情,同情心,适当的语言和熟练的技术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保证患者接受治疗时最佳的心理、生理状态,是有效预防ICU综合症的发生的保证.我们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王志红,周兰珠,主编.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65-179.

[2]郭凤琳,张家驹.ICU综合征及音乐治疗[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3):103-104.

[3]孙淑兰.监护仪给病人身心引发的伤害及护理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4(2):34-35.

[4]刘化侠.机械通气病人的不适与痛苦[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52-53.

[5]陈光,黄维惠.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2,29(1):57.

[6]关靖宇,林秀英,狄桂萍.护士与昏迷患者语言交流的技巧[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6):267-268.

[7]陈玉红.ICU综合征的心理护理[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8,4(6):20-21.

[8]史铁英.ICU患者心理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7,13(6):324-325.

[9]吴虹.非语言交流与病人心理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6,12(1):33-34.

[10]张代玲.病人自控止痛泵术后镇痛的护理新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2):51-53.

[11]荣金明,杨巧玲,陶泓.疼痛的基础和临床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5):215-219.

[12]李书品,马海龙,刘晓梅.在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减少使用约束措施[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11):520.

[13]金奕,杨荣兰.肝移植患者术后监护期间精神状态异常的观察与护理80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8):23.通讯作者简介:鲁曼华(1966.1)女,本科学历:沈阳军区总医院: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心理学临床应用:单位电话024-28856114地址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