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混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2

预混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李彬彬杨顺东王合玉

李彬彬杨顺东王合玉(长阳县人民医院糖尿病科443500)

【摘要】目的:观察预混胰岛素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B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新诊断的37例T2DM患者在接受为期2月的预混胰岛素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浓度(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A)、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结果:治疗前后FPG、2HPBG、HbA1c、HomaA明显下降(P<0.01);HomaB明显升高(P<0.05);BMI治疗前后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混胰岛素治疗初诊T2DM能快速降低初诊T2DM患者的血糖,显著恢复B细胞功能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关键词】2型糖尿病;预混胰岛素;HomaA;HomaB;胰岛B细胞【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021-01

近年来有不少有关期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试验,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T2DM病患者可以快速稳定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的作用。本临床观察的目的是对那些新诊断的、伴有明显高血糖的T2DM接受预混胰岛素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A)、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的变化。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自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糖尿病专科门诊新诊断的T2DM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平均为(47±15)岁。入选条件:新诊断的T2DM(诊断根据WHO1999标准),其空腹血糖(FPG)大于14mmol/L未接受任何降糖治疗。

1.2方法所有患者经饮食和运动治疗一周后,检测FPG、2HPBG(酶反应法)、HbA1c(挪威NycoCardReaderⅡ特种蛋白金标检测仪,层析法)、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由BeckmanCoulter公司的ACCESS免疫检测系统检测,双抗抗体夹心法),测定身高及体重,检测血脂及肝肾功能,计算HomaA(公式为FPG×FINS/22.5)、HomaB〔公式20×FINS/(FPG-3.5)〕及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kg)2)〕。在经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预混胰岛素(诺和灵50R)早晚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根据微量血糖仪监测末梢毛细全血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的用量,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后,胰岛素日用量在30UC以下者停用胰岛素3天后,复查FPG、2HPBG、HbA1c、FINS,并计算HomaA、HomaB。治疗后FPG仍大于9.0mmol/L的患者或胰岛素日用量在40U以上者未停用胰岛素其治疗未复测FINS,不计入统计分析。

1.3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有x±s表示,治疗前后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HomaA、HomaB经对数转换后t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

2结果2.1血糖及HbA1c在治疗前后变化治疗2月前后,所有患者FPG由治疗前(15.8±3.4)mmol/L下降为(7.3±3.9)/mmol/L,差别有极其显著意义(P<0.01),2HPBG由治疗前(24±6.8)mmol/L下降为(13±3.7)/mmol/L,差别有极其显著意义(P<0.01),、HbA1c由治疗前(10.83.1)%下降为(9.3±2.2)%,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

2.2停用胰岛素的患者胰岛素平均使用时间(26±7)天。

2.3HomaA停用胰岛素的31例患者其HomaA由治疗前的9.9±3.5下降为5.9±2.3,治疗前后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

2.4HomaB停用胰岛素的31例患者其HomaB由治疗前的122±45下降为38±25,治疗前后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

2.5不良反应体重指数由治疗前的25±5上升为26±4,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有2例出现轻度低血糖反应,未见有其它不良反应。

2.6下一步治疗策略12例患者在停用胰岛素后血糖无明显升高,拟继续单纯饮食和运动治疗;有14例停用胰岛素前后血糖轻度升高,拟加用口服降糖药进一步治疗;有5例胰岛素停用前后血糖明显升高,拟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继续治疗;有6例因治疗后FPG仍大于9.0mmol/L故一直未停用胰岛素治疗拟加用口服降糖药。

3讨论近年研究显示,在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其胰胰岛B细胞功能呈进行衰退除了与其内在的遗传缺陷有关外,还可能因“糖毒性”和“脂毒性”对B细胞持续损伤有关。狭义的高血糖对胰岛B细胞的毒性作用,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及高胰岛素原血症,加重胰岛素抵抗,甚至致B细胞形态改变,增强对B细胞的损害1。如何保护B细胞的功能防止糖尿病的进展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血糖升高的水平通常代表糖代谢紊乱的程度,亦间接反应B细胞功能损伤程度2。

我们选择的37例患者,其FPG水平均在14mmol/L以上,提示这些患者的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较重或胰岛素抵抗较为明显,其胰岛功能受高血糖毒性抑制作用强,急需快速有效地降低血糖,以减轻糖毒性对B细胞胰岛素分泌和对胰岛素抵抗的不利作用3。近年来有不少有关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T2DM的临床观察报道,有不少患者以CSII治疗后仅需饮食和运动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但因受医疗条件和经济水平限制,在基层难于推广应用。我们对入选的患者采用了预混胰岛素每日两次治疗,患者普遍易接受,治疗前后不仅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有明显下降,胰岛素抵抗也得到减轻,B细胞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因此,胰岛素治疗不应再被视为是长期口药物联合治疗失败后的最终手段,更应把它看作是为了达到血糖控制目标而宜早期应用的治疗方法,同短期CSII强化治疗初诊的T2DM患者一样4,预混胰岛素每日两次也可达到快速控制血糖、显著改善B细胞功能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为下一步的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了参考,不同的是血糖控制达标的时间要更长些,CSII一般为2周,我们观察到是4周左右。本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指数平均水平有所增加,且差异有显著意义,可能与胰岛素使用后血糖及脂代谢改善有关。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注射治疗初诊T2DM对长期预后的影响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1]乔文颖,朱本章.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高血糖毒性作用的影响.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6:453-454.[2]贾伟平,项坤三.胰岛B细胞功能评估_从基础到临床.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3:199-201.[3]祝方,纪立农,韩学尧,等.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诱导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良好控制的临床试验.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5-9.[4]翁建平,李延兵,许雯,等.短期胰岛素输注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