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体会

李国波

李国波

(四川省芦山县人民医院内科625600)

【摘要】目的:浅谈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38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精心治疗,36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2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早日痊愈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患者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8-0185-01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代谢综合征”来命名,其组分主要包括糖耐量受损(糖尿病、糖耐量低减)、脂代谢紊乱、高血压、肥胖或中心性肥胖、微量白蛋白尿等代谢异常。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代谢综合征患者38例,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5岁-42岁。

1.2结果:3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经过治疗后康复率高,已经有36例患者痊愈满意出院,2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继续留院接受治疗。

2治疗

2.1全面控制各项代谢危险因素

2.1.1超重及腹部肥胖:对超重、腹部肥胖患者,应遵循减轻体重的饮食,可采取多种方案。对代谢综合征患者最常采取平衡热量饮食,使患者逐渐降体重到正常标准。但长期靠饮食减轻体重有时困难,常需药物减肥。治疗过度肥胖有两类药物:一是食欲抑制剂芬特明衍生物;二是sibutramine(抑制中枢对五羟色氨及去甲基肾上腺素再摄取)药物。

2.1.2血脂异常:血脂水平测定至少应包括4项,即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HDL-C及TG。临床常用调脂药物:贝特类:为一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激动剂。PPAR-α为PPARs家族中的一员,位于肝脏及血管内皮细胞中,是一种特异性转录因子,被激活后可影响高密度脂蛋白(HDL)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脂肪酸及其代谢物和某些药物可作为自然配体使之激活。贝丁酸类可直接作用于PPAR-α,后者可激活决定脂蛋白结构和功能的5个关键基因[载脂蛋白(Apo)A2I、ApoA2Ⅱ、脂蛋白脂酶(LPL)、ATP结合盒转运子(ABC)-1及清道夫受体(sR)-B1基因],进而对HDL的代谢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增加HDL合成与功能,从而加速胆固醇从外周组织的清除和肝脏对胆固醇的摄取;另外,由于其增加LPL、ApoA-I、ApoA-Ⅱ表达,降低ApoC-Ⅲ表达,同时增加脂肪酸氧化(人线粒体中),因而可降低富含TG的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及乳糜微粒(CM),且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及血中LPL活性增强作用下,VLDL转变成LDL过程中小而密LDL-C(sLDL-C)比例减少;同时HDL还有抗氧化作用等,从而达到调整脂质异常,增强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1.3高血压:中年人超重及肥胖常与血压水平正相关,与人群中高血压流行相关。糖尿病或其他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血压应降至<17.3/11.3kPa,包括代谢综合征中的高血压。安静状态下,坐位右上臂血压≥17.3/11.3kPa患者应立即降压,达到血压<17.3/11.3kPa的目标值[1]。

2.1.4炎症:Festa等(Circulation,2000)报道亚临床慢性炎症为代谢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临床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中不包括炎症活性的测定,只是提供评估危险性的参数。实际上,炎症指标为健康人群中心血管事件及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预测指标,但炎症与代谢病及心血管病的相关性常被低估。近来认为将炎症指标及代谢综合征指标列入传统危险因素对心血管病的危险性评估是有用的。血浆C-反应蛋白(CRP)在各种貌似健康的代谢综合征妇女中,可提供其以后发生心血管病危险及预后的额外信息。在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炎症起重要作用。

2.2改善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大都有胰岛素抵抗,因而有主张对糖代谢异常的患者试用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因为这类药物能促进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改善胰岛素抵抗并降低血糖。但该药在无胰岛功能存在时,不能增加胰岛素生成。常用的TZDs有吡格列酮及罗格列酮。近年有报道TZDs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持续有效控制血糖,降低血压,改善脂质代谢异常,降低微量白蛋白等,因此,TZDs几乎可全面改善代谢综合征的多项异常[2]。

3讨论

有关MS的诊断、评估、病因及治疗既有争议,也有共识,MS的发病过程和病理生理特点不完全等同于单纯的肥胖症、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原发性高血压,它既有上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又有自身的一些特征,较单一病更为复杂。另外,MS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靶器官损害的程度也有所差异,如何针对每一个体的不同病情采取个体化治疗值得考虑。

参考文献

[1]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教授赵连友;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对策[N];医药经济报;2011年.

[2]项坤三;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2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