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9
/ 2

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研究进展

朱虹静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患者一次性吸入过多的CO出现中毒现象为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一氧化碳进入机体内,会与血液内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出现碳氧血红蛋白,让血红蛋白失去携氧作用,让组织处于缺氧状态,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健康。一样化痰中毒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等特点,应立即进行科学、规范的抢救。现今随着人们对一氧化碳中毒的了解,对于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实施院前急救的相应护理方式也有效的进展。本文将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特点以及院前的一些急救护理措施进行综述。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研究进展

急性CO中毒属于急危重症,多发生在冬季。是因病人短时间内吸入较多的CO所导致的。让机体内具有携氧能力的血红蛋白慢慢转变成不具有携氧能力的碳氧血红蛋白,进而让机体内的一些组织处于缺氧状态,严重时还会引起低氧血症[1]。机体内的各个组织对缺氧现象的耐受能力不同,其中耐受能力最弱的是脑组织。当急性CO中毒病人出现低氧血症之后,还会增加迟发性脑病和脑水肿的风险。为此,本文将重点综述院前急救护理的措施,以便让病人及时有效的接受治疗,挽救其生命。

一、急性CO中毒的临床特点

一次性吸入CO的浓度越高,且接触CO的时间越久,其患者CO中毒的程度就越重。临床上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急性CO中毒分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三种,其轻度急性CO中毒病人,在中毒早期临床症状没有特异性,常表现为四肢无力、恶心呕吐以及头晕头痛等症状。和食物中毒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较为相似,这也是急性轻度CO中毒病人常被误诊的原因。急性中度CO中毒病人出现一些轻度临床症状的同时,还有伴有昏迷和虚脱等临床症状,血液内有30%到40%左右的碳氧血红蛋白,患者的黏膜和皮肤颜色呈现出樱桃红色。急性重度CO中毒病人一般情况下,是因发现其中毒的时间比较晚,吸入的CO量也比较多,或者是在短时间内吸入体内较多高浓度的CO而出现重度CO中毒,血液内有50%左右的碳氧血红蛋白,病人会出现深度昏迷现象,没有能力控制大小便,伴有高热、肌肉痉挛、心律失常、脑水肿、呼吸抑制以及四肢肌张力提升等现象[2]。该类病人在经过正规治疗后,发生迟发性脑病的风险比较高。据有关学者指出,脑细胞出现4分钟至6分钟的缺氧现象时对脑部的损伤就是不可逆的损伤。对急性CO中毒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科学的治疗对其预后康复有着重要价值。

二、急性CO中毒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1)院前指导:待接到关于CO中毒的急救电话时,详细记录中毒病人的联系方式和详细地址,并大致了解病人的病情发展情况,及时准确做出初步诊断。并叮嘱家属将患者搬离中毒现场,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区域,有助于新鲜空气的吸入。同时将患者的腰带和衣领都解开,让其保持呼吸通畅,并做好保暖措施,以防寒冷刺激导致血流不畅的现象,预防患者出现呼吸骤停、缺氧以及休克等不良现象。

(2)现场急救:①待接到出诊信息后,快速准备相应急救药品和设备,并迅速赶往现象。准确评估患者的血压、意识、心率、体温以及脉搏等相应生命体征,并时刻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实施气管插管和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同时用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面罩或者鼻导管对病人进行适当流量的吸氧操作[3]。②急性重度CO中毒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应在3条之上,留置输液针,并妥善固定好,以防出现药液外渗和导管脱落现象。对于牙关紧闭的患者,使用医用开口器让其嘴部张开,并将牙垫放入口腔内,以防患者咬伤舌头。给病人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和甘露醇等药物,预防病人发生脑水肿现象。对于存在抽搐现象的病人,给其静脉滴注地西泮药物10mg至18mg。③对于缺氧时间超过6分钟的CO中毒患者,做好脑水肿、肺水肿以及心肌损伤等不良症状的预防措施,在使用呋塞米药物控制患者颅内压时,注意观察病人是否有肢体功能异常和抽搐等现象,若出现异常,要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3)安全转运:待中毒病人病情稳定之后,立即转送到院内进行治疗。搬动时让患者头部和救护车行驶的方向相同,并加强患者头部的保护。转送途中,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保持车内空气流通,进而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同时也要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对于CO重度比较轻的患者,给其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和讲课教育,给其讲解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发病症状以及相应的救治措施等,以提升患者的安全意识和治疗依从性[4]。对于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的病人,将其四肢进行适当的约束。让其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因误吸分泌物出现窒息现象。提前和院内人员进行联系,告知院内人员中毒病人的基本信息,让其提前做好抢救和接诊工作。

三、小结

研究发现出现急性CO中毒且在24小时之内死亡的病人,其血液颜色是樱桃红色,其体内重要脏器出现点状出血、充血以及水肿等现象。昏迷数日之后去世的急性CO中毒病人,脑组织会出现明显的水肿和充血现象,在苍白球位置存在软化灶,大脑皮质部位存在坏死灶,小脑细胞存在变性现象,心肌存在缺血性损伤,或者心内膜部位存在多发性的梗死灶[5]。急性CO中毒病人死亡率非常高。对急性CO中毒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科学的院前急救护理,能为院内治疗提供有效的帮助,在挽救患者生命和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燕华,莫丽平,黄小琴,等.无缝隙护理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1):116.

[2]杨莹,刘秋霞,陈默,等.院前联合院内急救护理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预后影响探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31(11):1320.

[3]赖瑞清,赖淑清,李秋满,等.12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对策探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0):296-297.

[4]江英,关秀丽.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临床特点及护理研究新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4):2157-2159.

[5]陈晓梅,马德元.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及护理要点[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8):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