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临床诊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临床诊疗分析

孙国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哈拉玉宫乡中心卫生院841000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临床诊疗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性原则,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妇产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治疗的患者患例共80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主要研究、观察对象,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疾病症状、发病原因、疾病类型以及治疗方案等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临床诊疗效果。结果:80例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疾病治疗显效43例(53.75%)、治疗有效31例(38.75%)、治疗无效6例(7.50%),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症情况,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加强诊疗管理,规范无菌操作,提高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降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

关键词: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诊疗方法临床效果

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带来多重困扰,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因此下降[1]。妇产科感染性疾病因包括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术感染、性生活不注意、抵抗力下降或外伤导致,患者生殖道内微生物过度生长引发疾病,临床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症情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诊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率[2]。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性原则,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妇产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治疗的患者患例共80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主要研究、观察对象。80例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患者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48岁,患者平均年龄(35.2±5.0)岁,患者中产科感染性疾病36例、妇科感染性疾病44例,有47例患者接受中药中医治疗,33例患者接受西医手术治疗。患者年龄、疾病类型和治疗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对本次实验结果不产生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疾病症状、发病原因、疾病类型以及治疗方案等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临床诊疗效果。

临床诊断: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全身发热、局部发热等症状,若患者有明显的局部红肿、热痛症状,则可以判断患者为局部性感染。若患者出现全身性的疼痛、发热等症,同时伴有下腹部疼痛、血常规异常和体温升高等症,则判断患者为全身性的感染。患者确诊为妇产科感染性疾病后,需要刮宫、培养,对其病原菌进行确定[3]。

临床治疗:确定患者病原菌、控制感染源,部分患者局部脓肿、感染,要实施脓液引流处理;部分患者感染组织存在坏死问题,需要清创后,对其坏死组织祛除;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可疑物的植入,临床治疗中要及时祛除。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需要告诫患者远离感染源,使用抗生素治疗,要求合理用药、以控制患者病情为主。一些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由于炎症问题较为严重,仅是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法有效控制其疾病症状,因而要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控制患者炎症反应,增强体内抗过敏毒素,防止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等问题[4]。

1.3评价指标

根据患者实际治疗情况,将临床疗效划分为治疗显效、治疗有效、治疗无效三个等级。治疗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如红肿发热等症全部消失,白细胞值逐渐恢复,且无明显的感染性病灶;治疗有效:患者红肿发热症状有好转,感染性病灶不断缩小,并开始愈合;治疗无效:患者治疗前后的病症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出现加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参与本次实验研究的80例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患者,采用上述措施实施临床诊断和治疗,患者的临床诊疗效果统计分析如下:80例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疾病治疗显效43例(53.75%)、治疗有效31例(38.75%)、治疗无效6例(7.50%),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病症,患者生殖道内的微生物过度生长导致发病,基层医院由于综合管理水平不高,医院的医疗设施不足,给患者的疾病治疗带来影响[5]。一些基层医院内部的病房分区和科室分区不够合理,产前区和产后区划分不合理,产科患者和妇科患者在同一个病区中接受检查,容易发生疾病污染问题,还有部分基层医院,病理区和病房分区不合理,加重污染问题。医院人流量较大,病房中的污染因子和细菌因子较多,加大妇产科患者感染性疾病的发病几率,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临床诊疗管理措施。基层医院要充分认识到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控制和治疗的重要性,合理划分医院的病区和检查室,加强管理,对内部的环境和设施予以合理布置。在控制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时,可以对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控制其症状,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感染,必要时,可对患者实施糖皮质激素治疗。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疗,一方面要加强对医院的综合管理,在无菌操作中,降低妇产科患者感染疾病的概率,另一方面,则是要分析患者的疾病原因,控制、隔离病源,针对性的进行药物治疗,控制患者病情,提升其临床治疗有效率。

参考文献:

[1]赵仙芳.血清降钙素原检验在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参考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4):1815-1816.

[2]段建萍.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20):191+193.

[3]徐灿,刘淼,韩晓云,韩道旭.妇产科患者感染性疾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诊断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2):2822-2824.

[4]朱健美.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0):36.

[5]刘毅.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73例临床诊疗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04):1335-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