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罗菲娅

罗菲娅

重庆市綦江区文龙小学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二十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新兴心理学研究领域,所倡导的是相信人性积极的力量。随着目前心理学在教育行业内的日渐普及,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也已经渗透到学校日常班级管理之中。在班级管理当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对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提高、培养学兴趣、发掘学生潜能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一线教师在工作中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教育;班级管理

引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初始阶段,各种潜在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还都处于萌芽状态,积极的心理暗示往往会对学生成年后的性格、品质、人格产生正面的影响。与此同时,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遵循客观规律,合理利用积极心理学,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发掘每个个体的潜能,为每个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一、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各自的成长背景和不同成长经历,正因如此,对相同事物的理解也会有差异,与此同时,学生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之后要有一个适应期,这期间不仅要适应学习的内容更多的是要适应新的同学和老师,而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会有好动、易怒、情绪无常的性格特点。因此,在一时期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因为一点小事就不管不顾,在不合时宜的时间、地点产生口角甚至打架,这种情况的产生也可以理解为是集体荣誉感的缺失所致。

这种情况发生以后,作为教师不能简单直接的对学生进行批评,反而应该鼓励和开导学生去发现彼此身上的优点,并将这些优点不断放大。“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时,还要言传身教,教会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还可以多开展如体育竞赛、植树造林等集体活动,树立集体观念,一起分享集体的成果进而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有助于发掘学生潜能和特长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学科”。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精神品质,积极心理学通过发掘这些内在资源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的发挥潜力,并以此获得美好的成果。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内在情绪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面。

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在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优缺点,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教师要多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来发掘学生身上的潜能和长处,注意观察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每个学生建立适当的机会去发挥他们的长处,并加以鼓励。如对于在运动会上表现出色的学生,可以鼓励其竞选班级体育委员;对于歌声优美的同学可以安排其在升旗仪式上领唱国歌;对于写字工整的同学可以将其作业进行展览等。又如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同学接受数学知识比较快有的同学写作能力优秀,这时候作为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知道老师在时刻关注着他们,长此以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让学生对其擅长的领域产生更加深入的兴趣,这也符合我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大方针,这种人尽其才的方式也必定是未来教育的大势所趋。

(三)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学环境和班级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积极向上的班级中的孩子更容易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利用好小学生的一些正面情绪,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逐渐形成有利于学生长期发展的学习环境。

在实际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将其他班级的优点与我班的缺点进行对比,鼓励学生迎头赶上,如班级的课间纪律比较吵闹,教师不要简单粗暴的进行制止,应如大禹治水一样疏大于堵,让学生分批去那些课间纪律好的班级去参观,回来后为学生定一个小目标就是我们班级的课间纪律要好过其他班,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监督逐渐形成一个好的班级课间纪律。

除此之外,在班级建设的过程中要提倡“家”的思想,为学生树立教室就是我家的思想,实际班级管理中尊重每一个家庭成员,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人爱好。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确立班级规章制度,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建设当中,在日常小事管理中建立起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与凝聚力。还可以增加一些个性化的布置,如手工作品展示台,特色盆栽等,在班级的布置中,要鼓励学生人人动手参与,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家庭环境”,长此以往也能打消一些学生对于来学校上学的抵触情绪。

(四)积极心理学有助于构建正确的师生关系

一切情绪都是相互作用与反作用的教师的各种情绪,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尤其是师生关系的形成。若教师开朗乐观,学生也在相处中保持快乐情绪,从而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样能够更好的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当教师利用积极的评价来描述学生时,教师在学生心中也是一样的。当双方在彼此眼中都是一个正面的形象时,班级的管理工作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教师用乐观、开朗、满意的情绪投入到班级管理中,班级的学生也会像花朵一样欣欣向荣。

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善用积极心理学的手段,注重营造教师自身魅力,运用好鼓励机制。做到不浮于表面,不虚有其形,用真诚的态度鼓励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给与积极肯定的回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运用积极心理学创造良好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人格的培养[1]。

二、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一)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情绪,

“悲观的人看到只剩半杯水,乐观的人看到还剩半杯水”,这应该是学生时代广为流传的鸡汤了。不过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说,这确实是应对困难的一个好方法,这种积极和建设性并不是否认客观的困难,反而恰恰是看到客观的现实以后的一种积极地理解和应对。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萌芽阶段,教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利用好这一阶段学生的天真烂漫,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情绪。积极乐观情绪的培养,不仅能让学生消除对学校的厌倦,对其以后的成长也具有长远的影响。教师应该用乐观的态度管理班级,营造出积极向上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学生个性能得以施展,学生特长得以发挥,用积极鼓励的态度管理班级,会促使学生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肯定自己,相信自已,从而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暗示。心理学研究表朗、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是使学生快乐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健康的基础。

(二)运用积极心理暗示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暗示的作用尤为重要,长期负面的心理暗示会使学生的成长落入恶性循环,而用正面的心理暗示则会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学生得到肯定的鼓励,教师也会获得正面的反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向理想状态靠近。小学阶段的学生,易受外界的影响,正确的引导不仅可以使学生往积极的方向发展,成长后也会形成积极的人生观。班主任的管理作用就尤为重要,需要带动整个班级的氛围,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优点。

如一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喜欢把破坏班级纪律的学生名字写到黑板上,而另外一些则让班干部把认真学习的学生名字记到黑板上。虽然,都是记名字,但这两种方法往往会出现截然相反的两种效果。在心理学中有一种非常有趣的心理现象叫从众心理。把班级中表现不好的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一开始会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随着黑板上名字的增多,从众心理一定会让违反纪律的学生增多,这样的心理暗示往往起到反作用。

又如小学低年级学生上课爱哭闹、不认真上课,影响任课老师的教学。这时班主任需要发动积极心理学的力量,“好孩子都是上课认真听讲”、好学生听老师的话”等语言先进行暗示引导,给孩子们灌输他们都是优秀的最乖的评价。在每一个心中,都愿意自己是一个“好孩子"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而在教师的暗示下,好孩子上课是认真坐好,听老师上课的,学生会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慢慢的“变乖”,慢慢的向教师既定的目标发展,这就是积极暗示的作用[2]。

结语:综上所述,虽然,积极心理学目前还作为一个新兴概念,但通过研究不难发现其对于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当下的素质教育所呼唤的就是这种积极心理教育,实现积极心理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对于新概念的理解,作为现代教育背景下的教师,教师要明确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个性特点的研究,深入学生当中,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解决内心困惑及难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鼓励学生发挥特长与个性,从而更好在学生成长道路上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琳珂.积极心理学与班级管理[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5):73

[2]颜予盟.论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以小学低年级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5(上旬刊):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