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物教材潜力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1

挖掘生物教材潜力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王敏

河南省永城市高级中学王敏

思想教育是高中生物教材面向现代化所不可忽视的内容。应通过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对于培养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十分必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必须制定各学科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分解贯彻到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由此可见,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生物教师长期而又紧迫的任务。本文就如何挖掘高中生物教材潜力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作以浅显的探讨。

一、注重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

高中生物教材中蕴藏着许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它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依据。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该从生物学的特点出发,认真发挥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点,寻找知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点,从而使爱国主义教育既有科学性,又有思想性,使其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与此同时,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把一些政治口号、政治术语贴到教学内容上,生搬硬套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生物课变成政治课;更不能把一些伪科学的、形而上学的东西也搬进课堂,破坏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使我们结合生物教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偏离了轨道。因此,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必须从具体的事例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围绕教学目的,使教学中的生物科学知识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爱国教育与国家实际相结合

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是爱祖国。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有关内容,用真实的材料、确切的数字进行讲解。如我国有1100多种鸟类,占世界鸟类种数的13.5%,我国还有金丝猴、大熊猫、银杉、珙桐等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品种等。通过讲解,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同时,我还向学生指出,我国的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由于盲目的、不科学的开发利用,还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巨大,对资源的需求量大等特点,因此我国的资源实际上并不丰富,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加之我国生物科学的发展,比起许多先进国家来,也是相对落后。所以生物资源亟待保护和发展,我们应该有危机感。不要因为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只讲光明一面,不讲落后的一面,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实事求是地对学生讲清我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如我国可耕地总和仅占世界的7%,许多动植物种类已经灭绝或濒于灭绝、植被减少、洪水泛滥等,以危机感来激发更深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祖国的紧迫感和为我国生物科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的责任感。

三、注重理论学习与乡土教育相结合

在生物教学中,如果我们只是在课堂上大讲爱国主义理论,而不与实际相结合,这种脱离实际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没有收效的。因此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我们必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联系本省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热爱家乡,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家乡就是祖国的代名词。让学生了解乡土的生物资源,以及它的保护、开发、利用现状,使学生从熟悉的环境中获得祖国的具体体验,从热爱家乡出发奠定献身祖国的思想基矗同时还引导学生大处着眼,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保护自然环境。如果我们只在课堂学习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的知识,而不进行乡土资源的调查、生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那么学生就缺乏对乡土直接的感性认识,热爱乡土、热爱祖国的教育就会逊色。因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领会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质,从而达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预期目的。

四、注重爱国教育与学生能力培养相结合

现代社会要求人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从为发展高科技产业培养人才来说,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更为令人瞩目。新的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在提出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笔者认为这一提法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否则,只是空有一腔热情,而没有实际服务国家的能力。

1、研究能力的培养。研究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两个方面的基础,一是必要的知识基础;二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方面的基础。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首先要重视打好上述两个方面的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教材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促进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介绍科学家从事某项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生物科学的研究过程一般要经过搜集资料、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来检验假设、得出结论、运用结论解释其他相关事实并再次检验结论等阶段;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法、归纳法、演绎法等。通过生物科学史上的范例,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无疑会有利于研究能力的培养。

2、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就是在原有认知基础上,通过创造性思维,获得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创造新产品的能力。创造能力是能力的最高表现形式,高科技时代尤其需要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不论是不是每个人都具有先天的创造潜力,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创造潜力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和训练才能表现为创造能力,正如一个具有绘画天赋的人,只有通过正确的绘画教育和训练才能成为优秀画家一样。创造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独特性、跳跃性、连动性、发散性等特点。好奇心强,敢于怀疑,富于想像,善于联想等心理特征,是创造性思维必备的前提。通过灵感而顿悟,往往是完成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以为新编高中生物教材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初步的创造能力。(1)通过趣味性强的设疑,介绍科学家敢于怀疑现有结论(如达尔文怀疑“特创论”和“用进废退”学说),介绍有待解决或有争议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和独立思考的精神。(2)提出一些多解性思考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哪些生物能进行无性生殖?人类可以利用的能源有哪些?对固体废弃物应该怎样处理?(3)通过介绍生物学家运用大胆的想像、丰富的联想,并通过灵感而获得新发现的实例,给学生以创造性思维的启示。(4)在某些实验项目的实验指导中,要求学生提出可替代的材料和方法,以及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