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支持性照顾需求与护理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支持性照顾需求与护理对策探讨

黄婷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的支持性照顾需求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1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肿瘤患者78例,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39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39例为研究组,通过癌症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调查问卷(SCNS)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期间的支持性照顾需求,并结合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相近,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上述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4.8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35%,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临床治疗期间,结合患者的支持性照顾需求,对患者施以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优化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放疗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良性建设护患关系。

关键词:肿瘤;放疗;支持性照顾需求;护理干预;护理满意度

癌症不仅会给患者生理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一些患者在病情确诊后可以进行自我调节,从而积极面对治疗,但多数患者会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长期处于焦虑、痛苦的状态,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对癌症患者行放射治疗期间,明确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对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是确保患者积极面对治疗的关键性内容[1]。笔者选择我院于2017年11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肿瘤患者78例,对比常规护理以及支持性照顾需求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7年11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肿瘤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与病理学切片确诊,不存在脏器功能障碍以及精神障碍等情况,且在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后于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合格。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39例为对照组,39例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中有21例为男性,18例为女性,年龄介于25岁-74岁之间,平均为(48.27±11.34)岁;研究组患者中有23例为男性,16例为女性,年龄介于24岁-76岁之间,平均为(48.36±11.43)岁。比较两组患者呈现出的基线资料,数据比较接近,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值得开展。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如下:密切记录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详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病情相关内容宣教,病房护理等。

研究组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期间,通过SCNS调查分析患者的支持性照顾需求,调查问卷共含有五个维度,具体如下:①健康信息,共计条目15个;②照顾与支持,共计条目8个;③心理需求,共计条目22个;④生理及日常生活,共计条目7个;⑤其他方面,共计条目4个。对患者不同维度的具体需求进行准确记录,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从而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2]。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方法如下: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SDS评分>53分,表明患者存在抑郁心理,且得分越高,患者抑郁情况越严重;SAS评分>50分,表明患者存在焦虑心理,得分越高,患者焦虑症状越严重[3]。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向患者发放本院自制护理服务满意情况调查问卷,共三个等级,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期间,观察指标借助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记录形式为x±s,t为检验值;计数资料记录形式为n/%,X2为检验值;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相近,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上述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3.讨论

对肿瘤患者行SCNS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支持性需求普遍以健康信息、心理、照顾与支持为主,因此,在肿瘤患者临床放疗期间,需要从上述三个维度为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服务。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上述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4.8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35%,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本研究所行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将其整理如下:①医疗指导:护士需要通过医疗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帮助患者准确了解病情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放疗期间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以及缓解措施,以此避免患者因未知而产生负性心理,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4]。②心理干预:护士需要通过主动沟通明确掌握患者心理变化,并在日常护理中给予患者充分关怀,避免患者因陌生环境、病情而产生治疗抵触感,同时加强对患者家属的教育,叮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情感支持,以此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5]。③生活护理:护士不仅需要做好病房护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还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若患者身体允许,不可限制患者自由活动,同时还要加强对患者隐私的保护[6]。

结束语:

综上,明确肿瘤患者临床治疗期间的支持性照顾需求,对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为患者放疗创造较好的基础条件,从而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操帅,谢莉玲,杨志敏,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不同治疗阶段支持性照顾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03):199-201.

[2]杨璞,朱建华,肖文华,等.中晚期癌症患者支持治疗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6,37(05):452-456.

[3]彭丽娟,周秀琴,熊曼.肿瘤放射治疗并发放射性皮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6):27-30.

[4]公冶金燕,王小妹.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联合使用西妥昔单抗后口咽部细菌感染风险回归模型探讨及护理[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6,33(02):219-223.

[5]刘群慧,张甜,胡月,等.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B),2017,38(08):64-67.

[6]张春琦,杨丽,卢佳美.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期间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6,37(19):2950-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