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3

浅析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

王艳凤

王艳凤

摘要: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毕业分配制度的观念还没有完全消除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环境,心理压力陡然增大,使得一些大学毕业生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本文作者就大学生在择业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剖析,也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调适方法。

关键词:求职择业心理问题调适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08-0076-02

由于我国当前施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高校毕业生择业制度,大学生毕业时直接面对就业市场,同时由于近几年我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以及国际国内的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的影响,使得大学生毕业时的求职择业心理压力空前增大,就造成了大学生毕业时面对求职择业问题时产生了很多心理问题。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对其择业行为有着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使大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顺利就业,而且可使大学生在择业后顺利地适应职业及环境,尽快发挥自己的才能。健康的求职心理能够帮助大学毕业生走出心理困惑,更好的求职择业。

大学生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1缺乏自信心

由于好多大学生除了自己在校的学习成绩外,对自己的潜能优势缺乏了解,过低地估价自己,总是自惭形秽,自己看不起自己,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这是大学生很容易产生的消极心理。造成在择业过程中自己拿不定主意、犹豫、退缩、信心不足,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不敢说"我能行",而总是"试试看",当遇到几次求职挫折后,更是萎靡不振,自我封闭。

2择业焦虑

毕业分配制度改革拓宽了大学生毕业求职择业的职业选择面。伴随职业选择自由度的扩大,加重了职业选择行为的责任,增大了择业心理压力,生怕因一时的选择失误造成终生遗憾。有的同学面对用人单位严格的录用程序而感到胆怯,以至于不能充分展现自己;有的因性别、学历层次低等而不敢向心仪的用人单位大胆求职;有的认为用人单位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因自己在校学习成绩不佳感到烦恼,;有的因自己某些能力偏低低而紧张。毕业时的过度焦虑,会严重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给求职带来不必要的困难,甚至造成择业失败。

3茫然无措的心理

被人们称作“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在历经十余载寒窗苦读之后,非常渴望在社会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又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行业和位置,但对自己究竟能够做些什么心里却缺乏了解。使得部分大学生过高地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对一般用人单位不屑一顾;还有一些大学生过低估计自己的水平,对自己缺乏自信,优柔寡断,不能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我,从而坐失良机。在就业的过程中,这些都容易引起大学生职业定位的偏差,出现好高骛远或者悲观失望的情况,经过几次选择失败之后,就会产生手足无措的感觉,心理一片茫然,严重地影响了就业的选择。

4择业嫉妒心理

由于每个人的成就、特长或家庭地位各不相同,所以在择业选择时会显出很大不同,就造成有些同学在求职过程中对他人持既羡慕又敌视的嫉妒情绪,把别人的优势视为对自己的威胁,因而感到心理不平衡,甚至恐惧和愤怒,于是借助贬低、诽谤以至报复的手段来求得心理的补偿或摆脱恐惧和愤怒的困扰。在求职问题上嫉妒心理表现如看到别人某些方面求职条件好,或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时,产生羡慕,转而痛苦,又不甘心的心态,甚至为不让他人超越自己,而采取背后拆台等不良手段。他人成功了则说风凉话、讽刺挖苦、造谣中伤,发泄自己的恼怒。在择业中嫉妒心理会使人的表现失衡,从而影响求职的顺利进行。

5盲目攀高心理

部分大学生对主客观条件的估量不够准确,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素质和条件,一心追求大城市、高报酬、条件好的用人单位,对稍有不对胃口的用人单位就抱着拒绝的态度,而不是调整好自己的择业心态,对自己进行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自我评价,充分考虑自己的专业或自己的某些缺陷,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这一行业,结果是错过了很多很好的机会,最终难以实现择业。

6消极依赖心理

由于好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独立意识差,从入学到毕业很多事情都是家长一手操办。在面对择业时,他们中的一些大学生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消极等待,不能主动地参与到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推销自我、依赖自身的努力去赢得用人单位青睐,而是寄希望于学校、地方就业主管部门、家庭,或静候学校和地方的安排,或依靠家长去四处奔波,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靠思想和依赖心理严重,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

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择业观念滞后于就业制度

由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和私有经济共存,使原来旧的大学生分配制度被彻底打破,"自主择业"的择业观念还没有完全被家长及大学生所接受,以前认为上了大学就会拥有工作的观念仍然左右着部分大学生及家长的思维,从而造成大学生在择业时出现心理偏差,产生心理问题。

2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

由于新的就业制度还不完善,双向选择给了供需双方更大的自由度,这也助长了社会上不正之风的滋生和蔓延,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在双向选择过程中"优生优荐","优生优选"的原则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出现优生不一定被好的单位录用,差等生却能凭借家长的社会关系找到好单位的现象,这些现实情况的存在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的公平竞争,造成部分大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3家庭因素的影响

中国一些家庭在传统思想和观念的支配下,家长根据自己的阅历和认识帮助自己的子女设计就业蓝图,在大学毕业时千方百计地帮助子女安排工作,希望自己的子女选择的职业工作环境好,社会地位高,报酬高,无风险又稳定。这种按照自己的认识给子女安排一切的想法,往往没有考虑子女的主观愿望和个性特点及能力特长,造成家长和子女思想不统一,或者家长的行为与学校的教育相矛盾,导致这些大学生择业的矛盾心理。

4就业指导工作的滞后

由于受旧的就业体制影响,一些学校只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传授,忽略了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对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缺乏分析和研究,对就业观念、择业技能和技巧缺乏系统的指导,就业指导工作明显滞后于学生就业心理的发展变化,导致大学生产生就业心理问题。

5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

一些大学生自身素质不强,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对挫折与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或者由于不努力,学习成绩差,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实践经验;或者由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道德修养差,胸无大志,只考虑眼前利益;或者由于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些素质的欠缺导致竞争实力欠缺,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造成求职过程中一些心理障碍的发生。

心理调适方法

当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时,要及时找到自我调适的方法:

(1)转移注意力法

有些时候,要想控制一种不良情绪是很难的。这时可以采取迂回的办法,通过学习一种新知识、新技能,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文体活动或者利用假期去旅游等,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充实起来,使自己没有时间沉浸在不良情绪中,以求得心理平衡,保护自己。

(2)自我适度宣泄

一种不良情绪隐藏的越久,使人受到的伤害就越大。当因挫折造成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已经带来巨大心理压力,而又一时难以克服困难化解压力时,就可以主动地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比较好的办法是向朋友等自己信任的人倾诉,一吐为快,甚至可以痛哭一场,把痛苦全部宣泄出来;也可以去打球、爬山、参加大运动量的活动。但是在宣泄时一定要注意场合、身份、气氛以及注意适度,应是无破坏性的。

(3)自我慰藉法

毕业生择业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在经过最大努力仍无法改变状况时,要说服自己,自己安慰自己,做出适当让步,“退一步海阔天空”,将不成功归因于客观条件和客观现实,同时要勇于承认并接受现实。这样,就能缓解因心理矛盾而引起的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重新找回自信,树立继续努力的信心。

(4)放松练习法

放松练习是一种通过练习学会在心理上和躯体上放松的方法。放松训练可帮助人们减轻或消除各种不良的身心反应,如焦虑、恐惧、紧张、心理冲突、入睡困难、血压增高、头痛等症状,且见效迅速。大学生在择业时如遇类似心理反应,可在有关人员指导下利用某一物件来发挥自我想象的能力,尝试进行放松练习。

(5)自我心理暗示

自我心理暗示是利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手段,对自己施加影响,从而达到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通过自我心理暗示,大学生可以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在择业中大学生可以经常用一些诸如:"沉着、冷静"、"谦虚"、"我一定能行"等简短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调节自己的情绪。

另外,应对就业挫折,根据不同的情境还可采用诸如环境调节法、广交朋友法、理性情绪法、幽默疗法等来调节心理状态,克服焦虑、紧张、自卑、恐惧等不良就业情绪,保持坚定平和、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就业心情。

结束语

大学毕业生求职择业既是一个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在面对大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采取有力措施,为广大毕业生提供良好的求职择业环境,尽可能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尽快完善和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公正、公平的人才竞争机制;同时也需要社会成员积极关心、帮助就业困难群体,高校大力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另一方面,学生要学会自我调适,主动自觉地适应环境,与环境保持协调发展,客观地分析自我与面对社会现实,有效地消除心理障碍,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以达到合理择业、顺利就业和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王艳凤(1965—),女,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历史学学士,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心理学,历史(辽宁沈阳,110122)。

[参考文献]

1]李晓东,大学生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极其调适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

2]刘颖,大学生择业不良心理浅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4

3]梁光霞,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调适方法探讨九江学院学报2004.4

4]肖红,侯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10

责任编辑: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