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3

巧设问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方伟莲

方伟莲

摘要:阅读能力被看成是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体现,然而照本宣科的简单问答和练习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起不到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如何设问,如何让学生在推理、判断、词义猜测、细节寻找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设问进行了探讨:篇首,篇尾,段首,段尾处设问;转折处设问;对比,比较处设问;并列,列举,举例处设问;指示代词处设问;观点态度处设问;因果关系处设问;特殊句式处设问;引言处设问。

关键词:阅读能力;设问;篇首;转折处;观点态度;因果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能力被看着是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体现。高考和教科中,阅读都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对大多数英语教师而言,他们平时的阅读教学只停留在阅读教学的表层,而对那些文字背后的信息相对来说挖掘的不到位,如:归纳、推理、概括、评析等深层次的问题出现的较少。课堂上看似一环扣一环,结构很完整,可是一堂课下来,除了教师提出的或是书上已设计好的一眼就能找到答案的一些问题和练习外,学生几乎得不到其他的内容。长期以往,教师没了激情,学生没了兴趣,阅读教学失去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即使是这样,一轮到被听课或是上公开课,教师总喜欢选择阅读课,他们总以为阅读课好上,有固定模式可套用,课堂上师生双方活动有序,学生有一定地活动时间,可体现完整的教学环节,熟不知阅读课的设计教师把机械的练习当作任务或活动,只是针对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点或内容细节设置练习,忽略了对材料内容深沉意义的挖掘、探究、评判和延伸。任务和活动的设计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激发不起学生的阅读欲望,照本宣科的简单问答和练习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起不到有效的作用。学生很难通过学习活动来理解文章主旨与作者意图,根据文章提供的线索进行推理等能力都无法得到提高,阅读课教学的实效性很底。因此,教师如何设问,如何让学生在推理、判断、词义猜测、细节寻找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围绕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部分读的技能要求,设计科学合理、富有实效的问题。

二、解决的策略

1.篇首,篇尾,段首,段尾处设问

文章的主题句经常出现在首段,段落的主题句经常出现在段首。另外,首段的末句或第二段的首句也是文章主题句的高发点。文章的尾段或段落的结尾一般会是概括或总结性的陈述,经常会得出某种结论或提出某项建议。

因此,文章的篇首,篇尾,段首,段尾出经常作为阅读理解题设题的重要题眼,而且大多是考查对文章或段落主旨的理解。如学习M4unit3ATasteofEnglishHumour的阅读教学中,文章就是介绍CharlieChaplin的生平事迹,而文章的开头第一段是对他的总体评价,因此,笔者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WhydopeoplelikeCharlieChaplinsomuch?这个问题学生既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对于CharlieChaplin的认识又会更深刻些。。又如学习M5unit1Copernicus’RevolutionaryTheory时,我们就可以问:WhatwasCopernicus’revolutionarytheory?Whydidn’thedaretotellothershisdiscovery?这样通过一个二个问题学生对整篇课文就有了提纲挈领式的了解,对于文章中心的把握也就更准确了。

2.转折处设问

作者常常会借用转折连词或副词来引出某项重要的事实或观点,转折词之后的内容往往表达的是作者的真实的写作目的,观点或态度,因此,出题人应该经常围绕转折词前后内容来设题。

阅读理解中常见的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或副词有however,but,yet,while,though,although,afterall,anyway,unfortunately,nodoubt,unlikely,atthesametime等。另外,indeed,infact,virtually,practically也常常用来表示前后语义的转折。例如学习M6unit3时我问了这样的问题Whatwastherealreasonfortheoldgrappatostopsmoking?问题的答案在however之后能找到。学习M4unit2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Thoughhecareslittleformoney,YuanLongpingcaresalotforhisfame,doyouagree?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学生首先会去思考然后很自然的会到书中去寻找答案,答案也在however之后。习惯成自然,学生经常进行此类训练,一旦遇到问题,解决的速度都会变快的。

3.对比,比较处设问

文章中的对比常常表现为新老观点的对比,错误与正确观念的对比,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对比等,而比较则常常表现为两种或多种事物的优点,缺点,用途,功能,原理等的特点的比较。这些对比或比较关系经常回受到出题人的青睐。

阅读理解中常见的表示对比或比较关系的词或短语有while,whereas,than,comparedwith,incontrastto,especially,even,as…as等。出题时要留意这些词或短语,并注意出现比较级,最高级的地方,另外要注意搞清对比或比较的对象。

4.并列,列举,举例处设问

并列,列举处是指用first(ly),…second(ly)…third(ly)…finally…,notonly…but(also),

inaddition,furthermore,moreover,aboveall,ontheonehand…等表示顺承或并列关系的词语列举出的一系列并列的事实情况。并列处和列举处是考查事实细节的主要设题题眼。如学习M5unit5,文章最后列举了处理烧伤的措施,针对第二点笔者问了这个问题:Whyisitthebestwaytoplaceburnsundergentlyrunningwaterforabout10minutes?

为了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更加明确,作者还经常会使用举例的方法来进行论证,常由as,suchas,forexample,take…asanexample等引出,这些例子经常会成为出题人设问的焦点。例如M4unit5ThemeParks,为了论证主题公园,作者以Disneyland作为例子,笔者的问题是:WhyisDisneylandsopopular?通过实践论证这个问题不仅能促使学生到课文中寻找细节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指示代词处设问

为了简洁明了地表达事物及其逻辑关系,写作时常会利用各种代词来代替前面提过的人,物或事。当代词前后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代词与其代替的人或事物相隔较远或代词周围出现多个事物时,这种指代关系往往不容易一下子就区分清楚,因此常常受到出题人的青睐。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是很容易忽略这些指示代词的,因此经常指导学生关注这些词的指代意义就显得尤其重要。

6.观点态度处设问

文章中表达作者对于某人或某事物的观点或态度的地方或涉及到其他人或组织机构的观点或态度的地方也常受到出题人的青睐。解题时要留意文章中出现的doubt,appreciate,hate,against等表达观点态度的词语以及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特殊句(祈使句、感叹句、反问句等)。例如M7unit2Robots作者在结尾处表达了他的观点我们就可以设这样的问题:Whydoestheauthorthinktherobotneedstoberebuilt?学习M7unit1Livingwell也一样,作者本身是一个残疾人,文章中多处表明了他的观点,因此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What’stheproperwaytotreatthedisabledaccordingtotheauthor?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更能拓宽学生的眼见。

7.因果关系处设问

两个事件内在的因果关系常常成为设题点。一般来说,这种题有两种形式:给原因推结果或是给结果找原因。能看出因果关系的词有以下这些:

连词与副词:because,for,since,dueto,as,therefore,so,consequently,accordingly,

asaconsequence,asaresult

动词:cause,resultin(from),attributeto,bebasedon

名词:base,basis,result,consequence

M3unit4HowLifeBeganOnTheEarth整篇课文都是解释生命的起源,其中笔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WhatwastherealreasonthatcausedtheEarthchangedcompletely?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对整篇课文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8.特殊句式处设问

阅读理解题经常考查的特殊句式包括强调句、倒装句、虚拟语气句以及包含not…but…,preferdoingtodoing等特殊结构的句子,这些句式中经常暗含作者想要表达的某种观点态度或想要陈述的事实细节。

另外,包含插入语,同位语,从句或非谓语动词短语等多个附属和修饰成分的复杂句也常常是阅读理解命题的重点。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注意弄清句子的层次逻辑关系,弄清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再进行设问。

9.引言处设问

作者为论证自己的观点,常会引用其他人或组织机构的论断或发现等,出题人常会在此处出题。引号中的内容往往由asasayinggoes,asaproverbsays,itisbelieved/said/though/known…引出。

四、总结

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还存在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他的词汇量,对文章题材特点的把握,阅读的量等等。但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能够去关注每篇文章的开头处,结尾出,转折处,对比处,并列处,观点处,因果关系处,特殊句式处,引言处的话,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肯定会得到迅速提高的。最后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于阅读理解总结了以下几句话:通读全文明大意,瞻前顾后找中心,重点再读寻细节,合理判断有依据,画龙点睛是标题。

参考文献:

[1]李静纯.学会正确分析与创造性使用新教材[N].中国教育报,2008(5).

[2]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顾仁富.图表法在高中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0(9).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

邮政编码:32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