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区图书馆的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浅谈社区图书馆的发展

刘锐

黑龙江佳木斯市图书馆黑龙江佳木斯154004

摘要:在现今社会下,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生活质量的提升,还在精神生活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想办法从基层开始,开辟人民大众获取精神粮食的方法,建立社区图书馆是一个直接且便捷的方法。但是,在现阶段,我国对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力度十分薄弱,基于此,本文就对社区图书馆的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社区服务;建设发展

前言:我国的社区图书馆建设才刚刚的起步,其服务效能较低,社区图书馆的作用未充分的发挥出来。然而,社区图书馆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重视对社区图书馆的建设管理。下面就对其进行简要的阐述,希望可供相关从业者的参考借鉴。

一、社区图书馆的作用分析

1、社区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延伸和补充

图书馆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承担着终身教育的职责,但这一切必须以贴近民众、为广大群众所利用为前提。而事实上,市级和区级图书馆只能方便城市中部分人使用。只有居民身边的社区图书馆,能够做到充分满足现代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要。

2、社区图书馆是居民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

社区图书馆作为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公民总体文化素质等方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社区图书馆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性、服务性、娱乐性,它可以有效地占领社区这块阵地,营造学习氛围,增强亲和力和凝聚力,增强城市的文明程度,够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满足居民文化消费的潜在需求。例如:佳木斯市怡安社区图书馆,通过各式各样的读者活动,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3、社区图书馆是居民接受教育的第二课堂

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学习变成终身化,人们必须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社区图书馆以其覆盖面广、位于居民居住区之中、服务形式多样、灵活方便等特点,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全体居民接受教育的理想殿堂。社区图书馆以丰富的馆藏文献为基础,成为社区文化中重要的社会教育机构,以浓烈的文化氛围而成为社区居民走出校园后的第二课堂。

二、社区图书馆建设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1、政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社区图书馆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它的意义和作用还不能够完全的被一级政府所认识和认同,即便意识到社区图书馆的建立对于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受地方财政收入的限制,对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例如:佳木斯市图书馆在全市建立了26个区图书馆,最后仅3个社区图书馆真正的发挥作用。

2、社区图书馆资源配置低、馆藏结构不合理

城市中不少社区都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和优美的住宅环境,但许多社区的图书馆建设还是一片空白,这种现象在我国许多大中小城市中普遍存在。还有社区图书馆规模小,藏书量少,相当多的藏书为捐赠的旧书或者被低层次的庸俗文学作品充斥;社区图书馆资源配置过低,社区图书馆的使用设备一般是淘汰下来的陈旧物品,而现代网络技术发展速度之快,早已不能满足广大读者对现代信息的及时需求。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社区图书馆教育、服务、娱乐职能的有效发挥。

3、社区图书馆服务水平低

文献资源建设作为图书馆服务的基础。馆藏文献旧、数量少、结构不合理等现状,制约了社区图书馆的服务。具体表现为:服务层次低,不少社区图书馆相当于社会闲散出租书屋,工作人员大多由社区聘请临时工或退休人员充任,缺乏专业培训;业务极不规范;咨询跟题、现代信息等业务无法开展。这样的服务必将使社区居民到馆人数减少,使用率低,起不到社区图书馆在社区中应发挥的社会效益。

三、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战略

1、创新服务观念

(1)增强社区图书馆服务的亲和力

第一,现代社区图书馆服务亲和力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图书馆服务与读者之间的近距离。这种近距离,不仅表现在服务的地理空间方面,还同时表现在服务的内容、方式等方面。依据图书馆服务“读者至上”原则,这种的服务亲和力应具体体现为“便利、及时、关爱”。

第二,互动式服务是现代社会倡导的一种新的服务理念,对于图书馆服务而言,互动式服务的核心是与读者之间的交流。

第三,对于社区图书馆来讲,增进服务的亲切感、信任感,不仅是服务亲和力的一种具体体现,也是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前提。

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亲切感,来自于图书馆服务中是爱心、诚心、关心和耐心,体现为图书馆服务过程中的一种人文关怀。对于服务人员来讲,其言行举止,都可以对读者需求的欲望产生影响。不难设想,一个缺乏文明服务意识的图书馆,一个只是提供机械式服务的图书馆,是难于与读者产生共鸣的。

第四,一种服务受关注的程度与社会接受的程度,可以反映出该服务在社会的影响力。影响力不仅是亲和力的综合体现,也是服务社会化的发展动力。

(2)建立多元化的服务体系

第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知识资源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不论是资源的存贮载体,或是资源的表现形态,以及知识、信息的多渠道传播,多类型载体存贮方式等,为图书馆的资源服务方式,提出了多元化服务的要求。

第二,人们对知识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多元化的信息、知识需求,将更高的要求摆在公共图书馆服务面前,不论是来馆读者或是网络读者,都要求在一个地方即可查到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的文献信息,这就迫使图书馆必须适应读者的要求,建立全新的服务模式与手段。

第三,对于图书馆服务而言,读者多元化的服务要求,已不仅仅是提供包括文献资源信息,或根据读者所需查询文献提供的数据条目,而是朝着问题解决方案所提供服务方面发展。正如许多公共图书馆在参考咨询服务中所遇到的这样一个问题,读者到馆查询资料,她并非提出需要某一书目数据信息或资料,而是需要图书馆提供包括资源数据在内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为此,提供包括智力资源在内的多元化服务,也成为现代图书馆服务的必然要求。

(3)倡导个性化服务

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相比,“个性化服务”是建立在“人本”原则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个性化展现了现代图书馆服务“人性化”的内涵。①在服务时空上,按照读者需求指定的时间、地点,提供服务;②在服务方式上,依据读者需求的个人爱好、特点等提供服务;③在服务内容方面,根据读者需求内容的要求,提供区别对待的服务。

2、追求多元化的管理

在有限的地理空间条件下,我们要积极考虑社区图书馆和现代图书馆、有形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并举,同步发展。要加快社区图书馆电子信息的开发、应用,使社区图书馆图书目录、专利文献、全文期刊等文献信息上网,实现社区图书馆与Intranet联网。

3、对文献载体的创新

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网络信息,拓展社区图书馆文献资源渠道,充分利用社会信息资源缩短信息传播距离,提高信息时效。把社区图书馆构筑成社区居民“终身教育、学习”的服务平台。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讲,其社会价值体现之一,是它的社会教育职能。著名图书馆学家刘国均先生曾说道:“图书馆教育,苟善用之,其影响于社会,于人生者,且甚至于学校”,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在当今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注重学习的创造性社会”中,图书馆教育在社会“终身教育”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社区建设的重要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在了解本地区的发展规划、行业特点和用工需求等方面的基础上,通过广大社区图书馆馆员的辛勤工作,加快社区图书馆与社区服务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董继红.社区图书馆全程个性化服务模式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2.96-98.

[2]彭小平.提高社区图书馆服务水平策略初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5.28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