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的内镜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鼻出血的内镜治疗

武箴

武箴

山东省曹县中医院274400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检查加电凝止血治疗鼻出血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9例鼻出血患者在鼻内镜下检查寻找出血部位,行电凝止血加选择性鼻腔填塞,以达到止血目的。结果:顽固性鼻出血常见出血部位以鼻中隔嗅裂区、鼻中隔后端为主,占71.7%。患者均1次治愈。结论:鼻内镜下可准确寻找出血点并电凝止血,易于明确各鼻道及嗅区等隐蔽部位的出血点,可以边吸引边检查同时准确有效地电凝止血,有效治疗鼻出血。

[关键词]鼻出血鼻内窥镜电凝术

2008年6月~2013年5月,我科共收住院治疗鼻出血患者209例,均经规范的鼻腔填塞止血无效后,在鼻内窥镜下检查出血部位,用金属吸引器管电凝止血,部分病例辅以鼻腔局部微型填塞,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9例病人住院前后均经规范化鼻腔填塞2次以上,最多反复填塞5次,87例行前后鼻孔填塞,并用止血药物、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等无效;209例中,男135例,女74例,年龄26~80岁,平均51岁。右鼻出血111例,左鼻出血98例;下鼻道出血22例,中鼻道后端出血25例,鼻中隔前上端及嗅区出血84例,鼻中隔后上端出血31例,后鼻孔周围出血19例,可疑嗅区出血28例;其中有高血压病史102例,鼻外伤史3例,鼻手术史4例,既往有鼻出血史12例。

1.2方法:209例患者中,192例在鼻腔黏膜表面麻醉下行鼻内镜检查止血术,17例在全身麻醉控制性低血压下行探查止血术。术前常规肌注阿托品、鲁米那钠、巴曲亭。患者均取仰卧位,头略抬高约30度。表面麻醉下止血,在0度鼻内镜引导下,先取出前后鼻孔填塞物,吸引器吸出鼻腔内积血,然后用1%丁卡因30ml加0.1%盐酸肾上腺3支或4支浸润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第一次麻醉以收缩鼻腔黏膜为主,主要麻醉部位为嗅裂、中鼻甲后端、蝶腭神经节、下鼻道。经过第一次收缩麻醉后,鼻腔空隙可基本暴露出来;第二次麻醉时,棉片首先填人嗅裂,直至鼻顶、中鼻甲上缘及前缘以麻醉筛前神经;再直接填人中鼻道后部、中鼻甲后缘及蝶筛隐窝以麻醉蝶腭神经节、筛后神经,最后填入总鼻道和下鼻道直至后鼻孔。取出棉片时注意观察棉片有无血迹,可根据棉片血染部位寻找出血点,用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边填塞收敛鼻腔黏膜,边压迫止血,同时起到表面麻醉的作用。然后逐步取出填塞棉片,按照先上后下,先易后难的顺序寻找出血点。先自鼻腔顶端始,依次查找嗅裂区,上、中鼻甲,上、中鼻道,鼻中隔中、后端,后鼻孔上缘,下鼻甲、下鼻道顶、外侧壁,鼻咽部192例患者均在表面麻醉下准确地找到出血点,其中16例鼻腔黏膜有多处创伤,渗血广泛,考虑与外院或本院门诊行前后鼻孔填塞时间较长,损伤鼻腔黏膜有关。7例高血压患者长期口服肠溶阿斯匹林,操作时鼻腔黏膜极易出血。术中均在鼻内镜直视下,用30w电凝刀准确止血。电凝刀前段包裹细硅胶管,以免在操作过程中触及周围鼻腔黏膜,引起不必要的损伤和出血。电凝止血后将S-100可吸收性止血绫或明胶海绵(表面涂以红霉素眼膏)敷于创伤的鼻腔黏膜表面,并在鼻内镜下行选择性鼻腔填塞。嗅裂区、上、中、下鼻道均填以止血材料以保护黏膜和预防出血道内填人膨胀海绵,并注入已用生理盐水溶解的巴曲亭1kU(5m1),使膨胀海绵逐渐膨胀压迫止血。吸出咽腔积血后,观察咽后壁无新鲜血迹流下,结束手术。17例平时血压较高,合并鼾症或支气管炎,精神紧张对手术恐惧者,采用全身麻醉下手术止血。全麻下用0.1%肾上腺素3支加盐水30ml浸润棉片收敛鼻腔黏膜,查找并止血的方法同表面麻醉。6例未找到明确的出血点,考虑随着全身麻醉程度的加深,血管张力降低,出现进行性血压下降,不易找到出血点,出血停止。但术中对可疑出血部位仍需适当电凝,填塞方法同前。

1.3疗效判定标准以治疗1个月内相同区域未再出血作为治愈标准。

2结果

在所有209例病人中,鼻内窥镜下检查明确出血点并一次性电凝止血成功203例,术中未发现明显出血点6例,行电凝止血后局部填塞,并用少量油纱条行局部填塞压迫。术后48小时取出油纱条,止血海绵后期自行擤出或用吸引器吸出,鼻腔涂用四环素可地松软膏,术后鼻腔清理换药一般2~3次,配合使用止血药物,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4~8天痊愈出院。

3、讨论

鼻出血患者的常见出血部位,以鼻中隔嗅裂区、后端为主,其次为中鼻道、下鼻道。均为前鼻孔填塞难以准确压迫止血部位。本组出血来源主要是蝶腭动脉供血区、筛前动脉供血区,而Woodruff静脉丛则较少见,与文献报告接近。传统止血方法如前、后鼻孔填塞、激光烧灼、血管结扎等,鼻腔黏膜局部损伤较大,止血效果不佳。鼻内镜下探查止血术,在局麻下易找到原发性出血点,而在全麻下随着麻醉程度的加深,患者血压逐渐下降,控制性低血压有利于减少鼻腔出血,但难以找到出血点。鼻内镜下可明视操作,方法简便,视野大,鼻腔损伤少,患者痛苦小,止血成功率高。术中有针对性地填塞易出血部位,如各鼻道、嗅裂、鼻中隔后端及各缝隙,亦可达到止血目的,使填塞更准确、更彻底,从而提高治愈率。鼻内镜下寻找出血点的顺序应根据鼻腔常见出血部位,由上至下,由易到难,自鼻腔顶端开始,依次查找嗅裂区,上、中鼻道,下鼻道顶、外侧壁,上、中、下鼻甲,鼻中隔后端,后鼻孔上缘,鼻咽部。此外,在手术探查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合并症,如控制血压、保肝治疗、鼻腔内滴用湿润剂,补充维生素C、K等。要特别注意鼻出血合并鼾症患者,既平时有鼾症、又出现鼻出血,鼻腔填塞后加重上呼吸道阻塞,易诱发缺血、缺氧性脑病和心肌梗塞,应予以足够重视。鼻内镜下对出血部位不明或出血部位较多或已找到出血点,但仍不能有效止血的患者,均可实施选择性鼻腔填塞,如出血部位发生在嗅裂或中鼻道,除有针对性地处理原发出血腔隙外,还需适当填塞出血部位以外的鼻道,以预防继发性出血。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80.

[2]罗鸿,李仁济,邢丽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颌内动脉和面动脉栓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3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