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药物治疗结合健康教育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应用药物治疗结合健康教育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效果分析

姚守金

姚守金

(泗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泗水273200)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加健康教育在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的控制效果。方法:2012年7月,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泗水县泗河街道中心社区抽取四个居委,再以随机化的原则在居委内抽取有首诊血糖记录的糖尿病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药物治疗加健康教育,观察并统计血糖控制的有效率。结果:经过不同的健康教育干预后,两组患者FBG、2hpG、HbAlc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糖尿病控制率,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是提糖尿病控制率、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健康教育;药物治疗;糖尿病;血糖控制率

糖尿病是当前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着老年糖尿病的转归、预后及治疗效果,是老年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1]。统计表明单一药物对糖尿病的控制达标率较低。即使2~3种药物联用,控制满意率也无法达到100%[2]。这样对糖尿病患者针对生活方式、心理因素的健康教育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本研究随机选取老年糖尿病病人80例,分别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7月,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泗水县泗河街道中心社区抽取四个居委,再以随机化的原则在居委内抽取有首诊血糖记录的糖尿病患者共80例,临床诊断及各项生化指标检查均符合《内科学》(第五版)糖尿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65.1士7.3岁,糖尿病病史7.63士3.02年;对照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65.4士7.7岁,糖尿病病史7.88士3.16年。

1.2干预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单盲法,对照组在干预前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胰岛素+吡格列酮联合治疗,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针对高危因素有重点的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并在健康教育干预过程中全程监督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所有患者干预前后分别抽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IC)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1.3健康教育措施

①认知干预:由公共卫生防控医师采用关怀、说服、开导、鼓励、提供保证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让病人及其家属明确糖尿病的病因、危害等,使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糖尿病的干预和治疗;②心理干预:针对老年糖尿病病人的特殊心理(孤独、抑郁、焦虑等),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热心真诚的对待病人,减轻心理负担,使其保持乐观的情绪[3];③解压干预:在疾病防控医师指导下利用音乐、气功等手段进行放松训练,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精神压力。

1.4统计分析方法

应用SPSS15.5软件对调查干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本研究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应用X2检验和两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患者FBG、2hpG、HbAlc、BMI、胰岛素用量比较

经过不同的健康教育干预后,两组患者FBG、2hpG、HbAlc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较治疗前减少,而对照组较治疗前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FBG、2hpG、HbAlc、胰岛素用量比较

3讨论

目前国内外公认原发性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体内血糖水平同并发症的发生呈正相关,而引起糖尿病的因素很多,包括高糖高盐饮食、体重高、体育锻炼少、心理状态不稳等[4]。针对高危因素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重点的健康教育是最有效的防治对策,坚持治疗和控制血糖的稳定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必要。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糖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健康教育干预能够使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显著降低,同时还能降低降糖药物的使用量,在对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在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中心理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5]。对患者如不注重健康教育干预和心理调节,而单纯的进行药物降糖治疗,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控制效果一般不理想。在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过程中,通过健康教育措施积极的进行心理干预,通过认知治疗让病人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情绪波动对血糖的影响;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干预使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充分调动,使他们学会适应各种复杂的情况,尽量避免紧张刺激以减少心理创伤的影响;通过心理疏导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绪,纠正不良社会行为,学会调节情绪与放松的方法,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对病人的心理支持,从而使血糖水平得以控制。

总之,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可以使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的危害,有效的培养糖尿病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原来被动治疗变为主动配合治疗,是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张静,张建华.初诊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状况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9,21(8):553.

[2]Ede|manSV,MorelloCM.Strategiesforinsulintherapyintype2diabetes[J].SouthMedJ,2005,98:363.

[3]李爱国、赵连友.心理社会因素与原发性糖尿病的相互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8,8(18):68-69.

[4]黄少薇,陈永松,黄建英,等.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10,2(11):242.

[5]张友玲.健康教育与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护理,2009,10(8):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