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平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58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佛手平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58例

张云海

张云海(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健康教育所内蒙古通辽028000)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2-0385-01

【摘要】目的慢性胃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以平肝理气法用中药佛手平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疗效。58例中治愈37例,好转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

【关键词】慢性胃炎中医药治疗平肝理气法佛手平肝散

慢性胃炎,病机为胃粘膜受损,胃失和降。常见症状为:有规律或无规律的上腹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为主要表现,或伴恶心、呕吐、腹胀、食少、嗳气、反酸、口干欲饮。目前多采用对症等治疗,易于复发,治疗效果则个体差异较大。近年来,笔者采用佛手平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5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58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男性39例,女性19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15岁;病程3个月至15年。伴轻至中度贫血3例。本组病例均经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4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5例)。

2治疗方法

基本方:佛手15g,柴胡12g,黄连10g,吴茱萸5g,枳壳15g,白芍15g,川芎15g,木香12g,郁金15g,香附12g,元胡15g,甘草6g。每日一剂,水煎服,分二次口服,每次100ml至200ml,每14天为一疗程。随证加减:腹胀加莱菔子20g,砂仁10g;反酸加海螵蛸10g;口干欲饮加玄参10g,麦冬10g,连翘15g;食少纳呆加麦芽20g,神曲10g;痛剧加三七粉3g;嗳气加沉香10g,代赭石15g;便秘加大黄(后下)10g;恶心、呕吐加高良姜20g,柿蒂15g。

3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症状、体征消失,1年内无复发;好转:疼痛等主要症状减轻,其他次要症状消失或症状、体征消失,1年内又复发者;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58例患者,经2~3个疗程治疗,治愈37例占64%,好转17例占29%,无效4例占7%,总有效率为93%。

4病案举例

刘**,男,39岁,公务员,因反复上腹部疼痛4年加重1周于2010年6月21日就诊。就诊前曾服“胃必治”、“雷尼替丁”等西药及“肝胃气痛片”等中成药治疗无效。就诊前3个月在市内某医院作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经中西药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1周前,因工作劳累致症状加重,伴反酸、口干、口苦、胁肋闷胀。诊时查见:形体消瘦,面色淡白无华,神疲。T:36.7℃,BP:110/80mmHg,剑下及两胁肋压痛,舌红少津,苔薄黄,脉弦细。胃镜诊断为“浅表性胃炎”。此因肝气横逆,犯胃伤津所致。治宜舒肝理气、养胃生津。方用佛手平肝散加减:佛手15g,柴胡12g,黄连10g,吴茱萸5g,白芍15g,川芎15g,郁金15g,香附12g,元胡15g,玄参10g,麦冬10g,连翘15g,神曲10g,甘草6g。服药2剂后疼痛症状消失,胁胀,口干减轻。再进5剂,诸症消失,仅面色淡白,神差。去黄连、连翘,加阿胶(烊化)15g,砂仁10g,连服一个疗程,不适症状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

5体会

慢性胃炎在中医学中属“胃脘痛”范畴。本病的发生主要与情志、饮食等因素有关。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故多为虚症或虚实夹杂症。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竞争意识加强,“情志致胃病”越来越多,而“肝气横逆犯胃”显得尤为突出。故慢性胃炎投以佛手平肝散加减,以平肝理气和胃为主,每每收到较好疗效。前人虽有“苦寒过于伤胃”之说,笔者认为,方中佐以吴茱萸、香附等辛温之品,可抑其苦寒之弊,且黄连、连翘经现代药理研究有抑制或杀灭幽门螺旋杆菌作用,只要用量适当,便可扬其利,去其害,原则上苦寒药剂量不宜大。同时调节情志,生活要有规律,收效会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