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28
/ 2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杨秀芳

定兴县北河镇红树营小学河北保定072653

摘要:随着教师队伍的不断专业化,社会分工的逐步精细化,“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课程内容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程论的部分不够全面、学习理论部分缺乏学习性等问题,因此,本文从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全面性、学习性以及实践性等几个方面入手,从个人角度列举了几项改革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课程内容改革举措

前言: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小学教师的必修课。因此,在课程教材的编排时要科学的去规划其内容,反映教育特点和重要性,以适应新时代下对小学教育的高要求。

一、“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所表现出来的问题

课程内容是专业知识和一些处理方法手段等内容的集成体。作为知识集成的载体,课程内容要从社会文化中来,并随着社会文化和科学知识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和完善。此外,课程内容还属于抽象的符号性知识,需要通过实体的书本教材才能对其进行具体的体现。针对不同的阅读对象,即使是相同的课程内容,所反馈回来的内容和角度也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

在国际上也有关于对“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内容形式分类的探讨,主要分理论与实践两大阵营。在欧美一些国家,早在上个世纪,课程内容就已经逐步从理论型转为实践型,例如在一些大学里开设教学研究工作室等,增加实践的时间,丰富实践的内容,为“准教师”们提供上岗培训。在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与教训论”课程内容主要是由教育学、心理学和一些案例等学习内容组成,内容相对乏味,对今后教师工作提供的更多的是理论层面的指导,针对实践方面,没有具体的操作性和指导性。面对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教师的授课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单纯的理论型课程内容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对教师行业的迫切要求。所以,如何去进一步加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内容的实践指导性,优化课程内容,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实际情况、优化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体系和授课形式,已然成为目前所要面对的最重要的课题[1]。

目前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内容的教学有些过于硬化和死板,与实践化教学所达到的授课效果相差甚远,甚至是天差地别,这种教学模式将固化的知识奉为真理,常常忽略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程度上的差异性以及只有实践后才能积累的经验性,以致不能很好的达到优秀教师的培训和实践的目的。

1、学习论内容不能反映小学数学的学段性特点。

学习论内容是关于小学数学如何去学的科目,其目的是帮助“准教师”们掌握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方法,为今后从事小学教学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在现有的关于学习论部分的书本中,多侧重理论概念上的解释,没有针对解决问题等方面提供方向,也没有全面的分析。

2、教学论部分内容不能完全体现实现性的特点

教学论是针对教师关于小学数学如何去教授的课程内容,是帮助“准老师”们通过学习去掌握和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和技能,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可是,不论是基于国情还是单单从教材来看,都没有将理论和实践真正意义上的相结合,而是大篇章的去罗列一些抽象的概念等,致使“准教师”们即使对教材的学习,也不能从书本中真正的感受到具体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性。例如,有的教材侧重小学数学的方法,有的教材侧重的是教学目标等,都没有明确的一套操作规范[2]。

目前,教学论部分内容比较偏重理论性和概念性,缺少技能型和实践性,进而使实践性被严重的削弱和压缩。即便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一些知识,但是也只是在书本理论的表面,没有形成成熟的思考方式和教学经验,也没有实际的操作经验和感性的体验,甚至,更缺乏理论与实际相关联的统筹能力,这便限制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使学生产生质疑,也让“准老师”们陷入两难的境地。

3、实践课内容缺少研究性和经验性

实践课的设置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准老师”们在授课的实践能力,并逐步积累授课经验,形成一定的实践能力和自己独特的授课方式,以在未来能够胜任小学数学的授课工作,更好的为学生们授业解惑。然而,即便是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实践课程的内容方面依旧保留最原本的形式——社会调研。而在大形势下,显然单凭调研这种实践手段已经远远无法达到经验积累的目的,所以,“小学数学课程与教程论”的课程内容在整理时需要从各个方面来进行优化配置,丰富实践内容,增添实践形式。

二、“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内容的改革对策

1、凸显学习论的科学性

学习论的课程内容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主动力,来帮助“准老师”们去熟悉所授课程的内容、性质以及解答思路等。“准教师”们结合自身特点,形成独到的授课方式,让小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能够感受和了解到数学的科学性和对思维缜密性的养成,形成一定的思考方式和模式,为今后数学科目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3]。因此,在学习学习论部分的内容时,要结合典型案例,以具体方式引导小学生们利用数学的视角看问题,以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2、增强教学论的实践性

为更好的去优化教学论的内容,增强教学的实践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根据规律,联系自身授课特点,结合学生整体情况,丰富教学内容和学习形式,使学生对整体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第二,增加数学问题的解决方式和方法,并结合具体的理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拓宽解题思路。最后,给学生规定明确的实践目标和操作规范。使“准老师”们在掌握教学规程的同时,也对自己的授课方式方法进行评价和自我完善,成为很好的授业者。

三、结尾

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材为理论指导,以实践为载体,不断的探索出适合课堂教学的新形式,进而进一步的促进“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内容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小学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彦.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7(03):8-9.

[2]王成营.“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师教育论坛,2016,29(05):54-59.

[3]付卓伟.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