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创建及其规划设计特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特色小镇创建及其规划设计特点

陈乃志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15

摘要:特色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发展下的新事物,是实现小区域呈现大平台,小空间实施大聚集,小载体承担大创新的新城镇空间发展观,使小镇发展为开放型的现代化城镇,城与人有机融合,共同发展,有利于顶层设计与基础探索之间的有效结合,不断推进特色小镇的快速发展。本文结合成都市三道堰镇、敖平镇和兴义镇等特色镇发展模式,阐释了特色小镇的创建及其规划设计特点。

关键词:特色小镇;规划设计

1引言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的结果和形式。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它们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促使形成了不同形式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其中,特色小镇就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一种区域性的城镇发展方式。特色小镇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要以社会经济发展作为必要前提,不仅包括地理位置的条件,产业基础、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区域产业聚集的形式,还应当包括社区生活环境,日常生活方式,创业精神和创新环境,并且人才机制、政策导向和当地历史文化因素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不同的特色小镇有各种各样的特点,可以说是多姿多彩。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关心。

2特色小镇的功能、价值和意义

对于产业来说,特色小镇可以优化产业生态位,具有改善产业创新,促进内外部环境提升的功能。特色小镇是一种新形式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将创新、生产、销售、服务集于一体的新特点,将绿色、创新、开放、人性化的理念融入其中,通过收集高端要素,提升特色产业的创新能力。特色小镇还可以通过有关企业的聚集,提升产品竞争力,并提升有效的供应能力;通过整合历史文化因素,加强区域产业内涵提高发展动力;通过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等的有机结合,改善行业创新,改善内外部环境。

对于区域经济来说,特色小镇可以促进产业之间的集聚,重新构建区域的产业体系,优化区域产业的生态体系,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和地方经济实力。特色小镇是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

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特色小镇的建设也具有独特的作用和重要的价值及意义。特色小镇的建设平等化了城乡居民的基本权益,提供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达到城乡居民收入均等化,城乡配置合理化,实现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助于完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3创建特色小镇的基本理论

3.1特色小镇与田园城市理论

1898年,霍华德提出了“花园城市理论”,指出了与特色小镇相似的空间结构模式。埃比尼泽·霍华德爵士在1898年出版了《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并在书中提出田园城市的概念,也可以被称为花园城市、田园都市。霍华德描述了田园城市的基本情况:规模不算太大,足以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以城市委员会为首;全镇面积4.05平方公里,人口32000人,其中城市3万人,乡村2000人。虽然这个规划理念有典型的理想主义色彩,但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总结“花园城市”的特点是小规模的城镇,自给自足的城市功能和缓慢的生活节奏,生态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花园式布局,交通便利,社会服务公平,城乡一体化发展。

3.2特色小镇与城市区域核心理论

1977年,美国社会学家万斯提出了城市“区域核理论”。特色小镇往往构成个人追求的理想生活和工作生活一体化圈子,具有独立的创业空间和一套表达生命价值的体系,如就业、创业和娱乐等。这一内涵是在“城市区域核心理论”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完整的就业和生活系统。

3.3特色小镇与技术小区-技术中心理论

城市群体的内部结构中,随着区域经济因素的逐渐整合,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城市之间的对流相互作用,因此将产生新增长点和经济因素等结点,然后成为城市的区位空间。这种现象在理论上有很多特殊的名称,如“外层城镇”,“技术小区”等。当我们仔细观察硅谷的发展空间时,我们可以发现由不同要素构成了特色小城镇的结点。

4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特点

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是基础,建设是核心,关于特色小镇的建设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学者们密切关注的是其基本建设原则,本文围绕成都市三道堰镇、敖平镇以及兴义镇等的建设,总结其创建及规划设计特点。

4.1特色产业的主导发展是特色镇创建的前提条件

三道堰镇具有精确定位、产业先行、连片发展的特色产业。三道堰镇围绕镇域形成“一核、一环、五片”的空间格局,着力发展休闲旅游度假产业,实现了特色产业经济快速增长;不仅城镇建设特色鲜明,通过美丽乡村连片一体促进乡村旅游。同时,抓住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郫县撤县设区的契机,以统筹城乡改革示范建设为统揽,依托独特的水系、生态等资源优势,将三道堰镇打造成为国际亲水度假小镇。

兴义镇在农业供给侧改革方面开创农业现代化新局面,优化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等农业三大体系。分担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在产业、文化、生态、旅游、社区以及创新创业方面做出了重大改革。兴义镇在创新驱动上坚持“多规合一,全域农博”的理念,以完成农业供给侧改革落地生根,凸显农产品的品牌效应,产镇一体,农旅结合发展。

4.2特色文化的挖掘开发是特色镇创建的关键环节

三道堰镇的传统文化得到充分挖掘、整理、记录,历史文化遗存得到良好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传承;加大民间技艺的旅游市场化发展力度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与产业融合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中得到充分弘扬;公共文化传播方式方法丰富有效,强化了小镇旅游文化的底蕴与内涵。

敖平镇同样拥有浓厚的特色文化,包括围绕川芎产业发展过程记录的川西农耕文化、连续多年举办的川芎文化美食节,以及历史悠久的风筝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扬、连续举办30届的敖平风筝文化节等。

4.3和谐宜居的生态环境是特色镇创建的重要保障

三道堰镇具有和谐宜居、绿色健康及文化气息浓厚的特色环境。规划充分结合水域植被与建筑空间环境,体现了川西地域特色和水乡文化,空间布局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场镇整体风貌、色彩、风格和谐统一,具有典型川西水乡特征;居住区开放融合,街坊式布局,住房舒适美观;注重打造标志性、富有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建筑风格。

敖平镇的场镇环境、乡村环境以及生态环境都很优美。规划依托场镇及美丽新村建设,加强林盘及传统村落保护,按照“小、组、微、生”的模式发展,农田广袤,河渠纵横,土壤肥沃。

兴义镇生态本底优越。在规划建设中打造农业公园,催生农博产业;深挖农业文明,丰富农博内涵;构建特色街坊,打造美丽乡村。

4.4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特色镇创建的根本途径

三道堰镇配套设施完善,以人为本,服务大众。自来水符合卫生标准,生活污水全面收集并达标排放,垃圾无害化处理;道路交通、停车设施完善便捷;全镇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服务质量较高,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服务覆盖农村地区镇内;卫生院、九年制义务学校、幼儿园等规模适宜,服务合理,能较好满足居民需要。

兴义镇分担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在产业、文化、生态、旅游、社区以及创新创业方面做出了重大改革。兴义镇交通基础扎实,成新蒲快速通道、成都市六环路穿境而过,规划轨道线路延伸至兴义,形成完善的城镇道路交通体系。同时,基础设施完善,配套便民中心、学校、医院、综治中心、公园等。

5.结语

虽然特色小镇只是一个小城镇,但它是我国城镇未来稳定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起点,在各个学科的协作下,共同发挥各自的优势,尽快推动相关研究的进行,对于特色小镇的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沈建国.世界城市化的基本规律[J].城市发展研究,2000(1):6-11.

[2]丁元.城市转型中的新载体、新空间—特色小镇的规划特色[R].2016.

[3]吴一洲,陈前虎,郑晓虹.特色小镇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J].规划师,2016(7):123-127.

作者简介:陈乃志(1980—),男,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