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浅谈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岳妍秋

岳妍秋(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266500)

【摘要】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基本上都患有焦虑不安、孤独寂寞、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对此应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与病人多进行感情交流。对于情绪不稳的患者应该多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使其改变态度配合治疗。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276-02

1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老年病人由于受疾病折磨,除身体器官疾病外,多伴心理障碍。由于老年病人的文化水平、个人性格、修养素质、经济条件、家庭环境、职业关系和人生经历都不一样,导致老年病人的心态差异很大,对待疾病的态度也不相同,表现为对疾病恐惧和紧张、情绪低落、孤独、烦恼、疑虑恐惧的心理,拒绝服药的心理、悲观厌世的消极心理,出现不配合治疗消极心理往往使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加重,甚至不易康复。说明了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在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

2老年病人的心理及其护理措施

2.1情绪低落抑郁

护理工作要耐心细致、体贴和周到,要得到老年人的信任和合作,就要从言语态度、操作手法的掌握上下工夫。对老年病人要细心、耐心。人岁数大了以后,耳聋眼花,所答非所问,啰嗦絮叨,特别患病后脾气会变坏、固执、猜疑、乱发脾气,此时更需要给老年病人多一分理解与关怀,对他们要和蔼温柔,多给一些心理上安慰,多与他们聊天,多听一听他们的倾诉,切不可与老人对着吵或不搭理。

2.2孤独寂寞

全面照顾,建立信任感,以消除孤独、寂寞心理。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以热情、关怀的态度进行护理,使他们感到被重视、被理解,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感到慰藉,缩短了护患间的距离,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恐惧感,增强信任感。

2.3焦虑不安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由于患者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各人的性格、家庭、工作、生活经历都不一样。因此,护理人员应深入病房了解病人各方面的情况,针对其不同的个性,施以不同的护理措施,并对影响病人康复的家庭因素进行对症处理,从而取得家庭的合作,积极配合做好疏导工作,使病人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护士在与病人接触的过程中,要诚恳耐心,认真谨慎,正确引导病人,解除其思想顾虑,使其心情舒畅,自觉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2.4恐惧紧张疑义

满足患者关心自身疾病及了解病情的需要患者最关心的是疾病的转归和预后,此时他们极为敏感,对患同种疾病的病人的转归极为关注,愿意与其接触。因此,尽量让年龄相仿、同一病种的患者共处一室,为语言交流、沟通心灵创造条件。医护人员必须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治愈的病例,使其对病情有所了解,消除顾虑,增强信心,配合治疗。

2.5情绪不稳定

善待老年患者的自尊心,护士要尊重病人,使用礼貌性语言,举止动作要文雅,认真听取病人讲话,耐心回答病人的问题,尽量满足老年病人的要求,不要伤害其自尊心,争取他们在医疗护理中配合,树立生活的信心。注意了解病人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工作经历等,和病人交知心朋友,有选择性地进行攀谈,间接了解病人的思想变化,再根据其个体特点给予关心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新的生活目标,在护理中尽量体现其自身的价值。

2.6过分依赖

应丰富病人的生活内容,了解病人的爱好,鼓励他们去参加业余活动,转移情绪,使病人减轻痛苦,恢复心理平衡。有趣味的活动有助于克服消极情绪的滋长,驱散病人心头的忧郁与烦闷。单调、乏味的生活,会增加病人的寂寞感,加重焦虑与烦躁情绪。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了解老年人的心理,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护理,对老年病人的顺利康复作用是明显的。

3护理体会

通过心理疏导,进行心理护理,绝大多数病人、家属能和医护人员愉快地合作,对大手术、创伤的耐受基本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1)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我体会到护士接触病人的机会最多,护士的言行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影响较大。能解除病人焦虑、孤独的心理是护士重要职责所在。(2)帮助老年病人认识、处理好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关键。(3)护士工作质量直接影响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熟悉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还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获得病人信赖,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愉快地接受治疗,配合治疗,使之早日康复。总之,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情操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和对病人认真负责的态度,努力做好心理护理和各项护理操作,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病人,用亲人般的关爱帮助其树立乐观的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病人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