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创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我国大学生创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戚海东

戚海东/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我国近年来高校扩招导致了高校毕业生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人才市场发生了根本转变,由以前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这就导致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大学生自身和社会、学校、家庭等角度出发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创业难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创业环境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我国近年来高校扩招导致了高校毕业生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人才市场发生了根本转变,由以前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这就导致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如此严峻的就业背景下,大学生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大学生自身应该主动转变观念,不能被动等工作的机会,而应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工作机会,加强创业。大学生创业是以在校大学生或者大学毕业生为主群体的创业方式,大学生是属于高级知识分子人群,在长达16年甚至更长的系统教育下,大学生往往背负了社会、学校、家庭的种种期望,而大学生在随着大学扩招以来逐渐由“天之骄子”成为了普通凡人,就业形势的严峻,从客观上激发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潮。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的问题分析

虽然高校、政府都有相关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规,部分大学生甚至放弃了学业而创业,但是,创业成功的人少之又少,大都失败。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全国创业较早的97家大学生企业中,盈利的仅仅只有17%,能够在5年内存活的企业仅30%,所以,大学生创业问题还是很多,具体表现如下:

(一)创业教育缺失

创业意识思想需要我们从小就开始培养。这点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日本从小学阶段就开始了就业和创业教育;法国从初中开始加强创业教育;英国在中学阶段开设了商业课程。所以,创业教育要从基础教育开始抓。相比之下,我国创业教育仅把教育重点放在了即将毕业即将就业的大学阶段,而在我国初级、中级教育阶段明显不足,创业教育大学生存在明显缺失。而如今我国教育应试教育明显,而素质教育还未真正开展开来,教育存在着脱离社会实际的现象。中国教育中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机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没有把创业教育系统的写入教材之中,大多数的高校缺乏甚至没有创业教育的相关机构、师资等;高校也和社会企业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社会支持。

大学创业教育的缺失,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起步晚、培养迟,导致大学生对自出创业人士不足,缺乏足够的热情,在就业问题时,往往还是被动的接受工作。《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中显示,在中国大学生创业比例只占总毕业人数的1%,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例往往可以占到20%-30%。

(二)政府引导作用发挥不足

大学生创业毕竟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也不是我国创业大军的主题,各级政府地方相关部门如:工商、税务等部门对大学生创业没有足够的重视,政策法规上虽然有一些有利政策,但是不能根治大学生创业难的问题,在企业制度、人事管理、投资制度上对大学生创业也没有政策游湖,关于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法规还不够系统完善。部分省市出台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也往往流于形式,致使一些优惠政策只能是空谈,不能落到实处。最为明显的就是2006年,国家多个部委联合发文的“对自愿到西部地区及县级以下几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其自筹资金不足时,也可以向当地经办银行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但是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缺往往成为摆设。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也是原因。但是,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过于僵化,在教育、劳动保障和银行等部门操作过于繁琐、复杂,导致大学生创业贷款根本无法落实。

政府引导作用发挥不足主要表现在创业政策不够完善,不能形成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氛围。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缺乏重视,创业服务体系也不健全;大学生创业导向、激励机制不成熟。

(三)大学生创业资金匮乏

创业需要资金成本,尤其在某些领域需要大量的资金。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资金渠道有三种,即自筹、借贷、风险投资。大学生刚刚走出校门,能自筹到的资金毕竟有限;借贷则是资信不足导致贷款不易,还款期限有明确的要求,对于大学创业长期投资无益;风投则是目前最适合大学生创业者的最好资金来源渠道。但是我国风险投资市场不成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投资者较少,资金渠道的匮乏导致再好的创业理念也难以实现。

(四)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

大学生在学校这个单纯的环境中学习了十几年,对外界市场社会的认知普遍匮乏,完全不具备进入市场的经验,对于企业人事、产权关系模糊,缺乏市场意识和竞争的意识。从简单抽象的创业计划书,到把自己创业理念付诸实践,成功的市场运作,这其中的过程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磨练的,不是仅仅通过书本知识就能获得成功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其自身没有社会经验,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往往是理论知识,而创业过程中需要事无巨细的打理,各个部门如工商、税务部门需要自身亲力亲为,进行沟通。这些对于象牙塔内毫无为人处世经验的大学生有着巨大的挑战。而在创业过程中,往往就是这些事情磨灭了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导致他们疲惫不堪、不能适应,办事不能获得成功,导致创业失败。

三、完善大学生创业的建议

(一)政府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无可置疑,政府在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中就有相关的规定:毕业生从毕业起3年内可以享受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政府要求大学生创业培训纳入了各地创业服务体系,由相关部门提供项目开发、专家指导、小额贷款、税收减免等帮助,来引导大学生创业。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政府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投资力度。创业成本匮乏往往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在资金上要积极支持大学生创业,在社会上广泛动员社会、企业的力量,加强风险投资,对社会资本要加强募集,确保双方共赢,鼓励支持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2、创设创业培训机构并且正规化。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政府针对大学生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面向全社会准备创业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技能、知识、意识方面的培训。还可以和高校合作,创办创业设计比赛,让大学生提前感受到创业,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让大学生在时间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政府可以在高校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并通过政府影响力邀请创业成功者回学校参加讲座和经验交流,第一线的解答大学生创业问题。

3、合理完善构建创业信息平台。创业信息平台的构建对于即将创业的大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要做好“两个支持”,一是政策支持,二是项目支持。政策方面要求做好国家扶持大学生创业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的切实执行,根据各地实际,联合相关部门研究出台、落石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地方性政策法规。项目支持要求政府能为大学生提供或者推荐适合的项目,加强创业指导,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必要的支持。在文化方面,可以定期出版相关期刊,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书面指导。

(二)高校重视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开创性个性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理念。高校只有不断完善教育体系,推行素质教育,同时吸收借鉴欧美国家成熟的创业教育体制,保证学生创业意识、能力素质的培养。

1、建立创业教育课程,完善教育体系。创业课程应该涵盖创业学、市场营销、金融、财会、人力等各方面相结合,应该更加注重实践而非理论,可以通过模拟创业等手段开展课程,保证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能力。

2、借鉴美国经验,成立创业指导中心。有关资料显示,美国是最早在高校中成立创业指导中心的国家,在中国这方面还尚欠缺。学创业中心的成立,可以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系统管理和指导,高校领导还要重视指导中心,划拨专项的创业基金,保证指导中心活动的正常开展。

3、高校要加强和社会企业合作,建立创业实践基地。高校可以建立创业园区,加强和企业的交流和发展,在合作企业内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让大学生亲身参与到创业活动中来,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

(三)大学生要重视个人自身能力的培养

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也要重视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综合提高,在创业的实践中不断强化自身能力,丰富自身的经验。

大学生在创业之初,首先要明确创业动机。创业不应该仅凭一股热情,在创业之前一定要系统考虑,自己为什么要创业,如何创业,如何定位自己。只有自身想清楚了问题,才能保证大学生创业行为,从而树立信心,鉴定信念,客服困难,取得成功。

注重经验积累,多做市场调研,切记纸上谈兵。对于自身创业项目,要了解社会环境,明确产品定位,充分做好市场调查,对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有着自己明确的认识,了解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潜在威胁因素,从而选择良好的创业时机和项目。

结束语: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我国当前社会亟需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这关系到民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相信,在政府、高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之下,再加上大学生创业独有的优势,大学生自身也要逐步提高个人素质,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优秀大学生走上成功的自主创业之路,保证“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群众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能形成,让大学生能创业、敢创业、善于创业并且最终取得成功,为社会主义道路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