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心理护理研究

汝晓蕾

汝晓蕾

黑龙江农垦神经精神病防治院154007

【摘要】心理护理的目标是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调整患者的社会角色;调节患者的情绪变化;缓解患者的心理、社会压力,帮助患者增强适应能力,处理患者的身心反应。本文旨在探讨心理评估方法、评估内容及心理护理诊断。

【关键词】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并通过护患关系和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处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其趋向康复的过程[1]。

1心理评估方法

1.1访谈

1.1.1非结构式访谈

即自由式访谈,优点是患者较少受约束,能自由地表达见解,交谈气氛轻松,护士收集的信息量大。不足是话题比较松散、费时。

1.1.2结构式访谈

即根据特定目的预先设定谈话的结构、程序,并限定谈话内容,优点是省时、高效、切题。不足是易于遗漏一些信息。

1.1.3半结构式访谈

即介于非结构式访谈和结构式访谈之间,具有2种方法的优点,又能较好地克服不足和缺点,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1.2行为观察

行为观察指在完全自然或接近自然的条件下,对个体的可观察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并记录,观察的途径可以是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如通过摄像、录像设备等),主要是观察患者的外显行为、精神状态、面部表情、衣着等。观察法使用方便,得到的材料比较真实客观,对儿童、不合作、言语交流困难的患者使用观察法进行心理评估显得尤为重要[2]。观察法的不足在于观察得到的只是外显行为,而对于患者的认知方式、内心想法、情感等难以用观察法获得相关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又是重要的信息。外显行为可能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经常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对于某些隐私性的行为观察会非常困难,而且是不道德的。此外,观察结果的有效性还取决于观察者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1.3作品分析

所谓“作品”是指被评估者在日常生活中创作的日记、书信、图画、手工艺品等,也包括生活和劳动中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其他物品。随着电子科技的发达,手机短信、电脑博客也是被评估者常常采用的记录自己的方式。被评估者的作品反映了他(她)的心理发展水平、心理特征、行为模式以及当时的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分析这些作品,可以对被评估者的心理进行有效评估,被评估者的作品也可以作为一种客观依据加以保存。

1.4心理评定量表评定

心理评定量表是用来量化观察中所得印象的一种测量工具,是心理评估中收集资料的重要手段之一。评定量表从性质分又分为自评量表和他评量表,自评量表包括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其他评量表包括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等[3]。

2心理评估内容

2.1一般资料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个人生活习惯和嗜好、人院诊断,一般资料还应包括直系亲属的一般情况、与患者的关系如何,患者的个人生活习惯包括烟酒习惯以及是否存在特殊的生活习惯等。

2.2入院前1年中的应激事件

包括家庭、工作、学习方面,家庭方面评估在过去1年中家庭中有何变化、涉及哪些家庭成员。

2.3应对方式评估

主要评估患者日常生活中面对困难时,通常是如何解决的,例如是找人倾诉、商量,或是不予理睬,或是逃避,或是愤怒,或是抱怨,或是发牢骚,或是焦虑、心情沮丧等,另外还要了解患者面对困扰时持续多长时间。

2.4自主神经功能评估

了解患者的睡眠、食欲、躯体症状、性功能等[4]。评估睡眠时要评估每晚要睡眠多长时间,上床后多长时间能人睡,睡眠中是否易被惊醒,被惊醒后是否容易入睡,早上什么时候醒,还要评估患者昼夜睡眠节律,有的患者睡眠节律倒错,白天睡觉,晚上清醒。评估食欲时要评估患者每日进食量,喜欢吃什么,有无消化道疾病。

2.5躯体症状评估

注意器质性疾病的筛查,评估躯体症状的性质、程度、范围、有无明确的定位。注意患者各种辅助检查的结果。

2.6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评估患者入院的原因,患者对疾病有何解释,患者认为疾病是否影响今后的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等。

2.7精神状态评估评估

患者的精神状态,包括定向力、判断力、记忆力、计算能力;仪表和举止行为;情绪、语言交流状况;思维、感知等。

2.8性格特征评估评估

患者属于外向型还是内向型,独立还是依赖,有无焦虑、紧张特质,有无自我中心,有无偏执等。

3心理护理诊断

心理护理诊断是整体护理过程中将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陈述,用心理护理方法加以解决,常见的与心理问题相关的护理诊断如下:

3.1关系方面

常见的包括:社交障碍、角色紊乱、亲子依恋改变、亲子依恋困难、家庭功能障碍、性关系困难。

3.2价值观方面

包括:自尊紊乱(低自尊、高自尊)、自我价值感缺失(下降)、价值观冲突(主要是一些宗教信仰与现实的冲突,或是潜意识层面的价值观与意识层面的价值观的冲突)[5]。

3.3应对方面

包括:个人应对无效(低效)、适应性调节障碍、防卫性应对、矛盾性应对、逃避性应对、冲动性应对。

3.4感知方面

包括:感知改变(包括患者的各种幻觉)、自我认同紊乱。

3.5情感方面

包括功能障碍性悲哀、创伤后反应、焦虑、恐惧、暴力危险(针对自己或针对他人)。

4小结

由于身心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病人的情绪状态及心理变化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及康复程度,因此,心理护理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要的作用[6]。心理护理不仅仅有利于病人的康复,还能贯穿于对病人实施的整个护理过程中,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效果,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更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从而使病人早日康复,因此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丛燕.比较心理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及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作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17):152-153.

[2]朱蔼,魏贤玉.心理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及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作用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2011,(20):3095-3096.

[3]黄素怡.心理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及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作用比较[J].双足与保健,2017,(17):52,54.

[4]郑红云,蔡叶佩.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12):12-13.

[5]杜娟,房振青.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及康复训练[J].医药前沿,2014,(14):313-314.

[6]杜美芳,丁琴,刘润兵,孙娜,张晶.老年痴呆患者的特点及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z1):31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