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翻译的方法与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儿童文学翻译的方法与策略

廖晶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省长春市130000)

摘要: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在儿童文学翻译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翻译时缺乏充分的理论指导,翻译的质量不符合标准,正是因为翻译水平的参差不齐,在翻译儿童文学时,必须采取一些方法与策略。儿童是儿童翻译的目标读者,翻译者应充分考虑儿童的需求,采取直译、意译、翻译等多元化的方法,翻译出受孩子们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品。

关键词:儿童文学翻译方法翻译策略

一、儿童文学特点分析

(一)儿童文学具有教育性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儿童时期属于初步成长阶段,也人格、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儿童文学作品应蕴含教育的作用,选择优质的儿童文学作品,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儿童文学应具有教育性而不是说教性,更不是图解道德内涵。它应该是作者在现实生活中,所获得真切感受的人或者物,再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采取生动的语言,为儿童构造出具有艺术性的形象,让读者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一)儿童文学具有趣味性

儿童文学还应具有趣味性,采取具有趣味性的语言吸引幼儿读者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阅读,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儿童最真实的反应就是对这部文学作品最真实的评价,儿童文学当中蕴含的情感也能够增添文章的趣味性。采取幽默风趣的笔调,将儿童的心理、生活特征绘声绘色的表达出来,使小读者具有一种亲切感,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够增添读者的阅读兴趣,简洁的语言能够使他们更容易了解文章,并且更好的学习母语。

二、儿童文学翻译的技巧

(一)运用拟声词译出音乐美

拟声词还被称之为象声词,通过揣摩自然界与人类现实生活当中的各种具有声音的词语,拟声还可以作为汉英语言当中,一种表现力极强的修辞方法,将音乐的美感形象的展示出来,使文章达到形象逼真并通俗易懂的效果。在英汉儿童文学当中,必定会运用到大量的拟声词,因此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就可以对拟声词进行套译,使译文当中充满欢乐的音乐美。

(二)运用叠音词译出形象美

重复一个音节所构成的词语就是叠音词,其形式可以细分为三大类,包含着单叠型、双叠型以及部分叠型。叠音词,属于汉语语言想象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汉语当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它能够使人与物的神情与性质充分凸显出来,产生栩栩如生的表达效果,使小读者更容易接受,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因此,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灵活的应用叠音词,尽可能的将原著当中的人的神情与物的性质充分展现出来。

(三)运用儿童语言译出童趣美

情趣就是儿童的情调趣味在文学作品中的反应,还是儿童文学当中情感色调趣味性的概括。简而言之,就是采取风趣幽默的方式,绘声绘色的将富有儿童特色的特点描写出来,可以包含着儿童的心理、儿童的生活、儿童的性格特点。儿童文学作品的灵魂就是童趣,能够体现出儿童的性格特点,使小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亲切感,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儿童的情感思维与成年人有着很大差异,翻译者应像原著一样站在儿童的角度,去听、去看、去发现所有美好的事物,采取符合儿童特点的语言,保证译文文随主体。

(四)运用简单句译出简洁美

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当中,语言具有多样性的同时力求简洁生动,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常用词、简单句,保证文章的通俗易懂性。在英语文学作品当中,含有许多长句与复合句,这是由句子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但是,对于发展期的儿童而言,他们的语言能力与理解能力有限,尚未掌握复杂的语法结构,并且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对于深奥难懂与冗长的句子难以接受。翻译者在翻译时,应尽可能的对原文当中的长句、复合句短化,用简单的句子代替,保证文章的简洁性,小读者可以深入理解其中的内涵。

三、儿童文学翻译的策略

(一)充分考虑儿童的需求

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就应充分考虑考虑翻译作品的服务对象,儿童文学翻译作品的对象就是儿童,应给予他们更多精神方面的食粮。国内许多翻译家在工作时,十分注重儿童读者的接受效果与翻译作品的反映情况。但是站在读者的角度,不仅仅是译文的角度来考虑,译书的存在就是为了供给那些看不懂的人阅读,翻译的过程中就应考虑读者的需求,更是对读者的负责。好的译文作品,就是将原著的所有价值输入另一种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原作家想要表达的情感。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更是原文作者与译者、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样的沟通交流是否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取决于译者的自身能力。儿童文学的主要读者就是儿童,对其进行翻译就应充分考虑儿童的需求。首先在生理方面,儿童的知觉与运动机能都是儿童接受文学作品的前提条件,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好动的情况比较明显,在阅读活动中,他们的阅读感受就是以生理上的愉快感作为基础。其次在心理方面,儿童的心理过程与特点,更加偏向于渗透与融合到文学能力结构当中。翻译者在工作必须考虑到其需求,以儿童为中心进行翻译。

(二)给予原著文本高度重视

翻译属于一种语言转换的行为,更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复杂工作,在翻译过程中给予原著文本高度重视,能够保证译文与原文的一致性,忠诚原则是功能翻译理论的一大特点,翻译并不不是是让原文以另一种语言再现,相反的,译文可以对原文进行适当的改变。忠于原文是指在翻译功能与信息方面保证其真实性,在翻译过程中考虑译文的预期功能,被传统翻译者所忽略掉的文化背景,与原文文本占据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还是构成完整信息的必备结构。为保证译文的完整性,应考虑文本信息在特定的环境下是否能够真实的表达,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文字的形式表达,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效果的一致性。对文章进行灵活直译,充分强调作者的最初想要表达的内容。通常情况下儿童文学作品单一浅显,但是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将这些内容充分展示出来。

四、结语

总而言之,儿童文学翻译的目标读者就是儿童,成年人与儿童在审美意识、语言水平、认知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许多差异。因此,儿童翻译者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对当代儿童进行充分了解,再根据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选择儿童读者能够看懂的语言进行翻译,既要表现出原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容,还有丰富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使幼儿发自内心的接受这些作品。

参考文献

[1]论儿童文学翻译的可读性与吸引性——以尼尔盖曼的《鬼妈妈》第八章“奇观”翻译为例[J].罗威.青春岁月.2016(09)

[2]中国儿童文学作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以《青铜葵花》英译本为例[J].王香玲,周福娟.海外英语.2017(12)

[3]再谈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兼谈篇名翻译与另撰篇名之区别[J].曹明伦.中国翻译.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