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3

产后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苏敏

苏敏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寨圩中心卫生院广西钦州535312)

【摘要】探讨导致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及预防和护理产后尿潴留的措施。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导致产后尿储留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预防和护理产后尿潴留。针对具体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以及护理措施可以明显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从而有效解除产后尿潴留。

【关键词】产后尿潴留;预防措施;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7-0007-03

产后尿潴留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产科并发症,是指在产后六小时后出现暂时性的排尿障碍,导致部分或全部尿液不能从膀胱中排出,一般认为当产后排尿残余尿液大于100ml时即为产后尿储留[1]。过度充盈的膀胱不仅使得患者感到腹部不适,还会影响到子宫收缩致使阴道出血量增多,严重的可能会引起产后大出血,还有可能会引起尿路感染,从而增加产妇的痛苦[2]。因此,如何预防产后尿潴留,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改进产后护理,使产妇尽早恢复自行排尿功能已经成为临床上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导致产后尿潴留的原因以及预防产后尿潴留和改善产后护理的一些研究进展。

1.导致产后尿潴留的原因

1.1心理因素

一方面刚生产后的产妇由于外阴创伤以及害怕疼痛或担心会阴伤口会引起感染而不敢用力排尿或排尿不能排尽,使得残余尿液增多,膀胱过度充盈,进而引起排尿困难[3];另一方面可能是产妇内心一下子无法接受在床上排尿,从而导致排尿困难,进而出现尿潴留。

1.2生理性的改变

产妇分娩后由于腹壁突然松弛,腹压骤减,虽膀胱充盈但是感觉不到尿意。有研究报道,典型的后倾型子宫会在产后阻碍尿道的正常排尿从而导致尿潴留[4]。

1.3产程较长

产妇的尿道和膀胱三角区黏膜可能长期受到胎儿头部的压迫,引起尿道和膀胱黏膜的充血水肿,尿道括约肌水肿充血以及会阴部的肿胀,引起尿潴留[5]。产妇分娩后腹直肌分离,逼尿肌收缩乏力,肌肉敏感性下降,使得产妇无力排尿,加之会阴伤口的疼痛刺激反射性的抑制了排尿反射。有研究表明,分娩持续时间与产后膀胱尿潴留有直接的联系。

1.4药物因素

孕妇分娩前或分娩过程中可能会使用一些解痉镇静药物,比如降低妊娠高血压的硫酸镁、莨菪类药物,这些药物都会引起膀胱张力下降从而引起尿潴留[6]。

1.5阴道助产

经阴道手术助产的产妇手术后膀胱位置会下移,从而有损子宫骶骨韧带两侧的副交感神经,引起逼尿肌以及膀胱括约肌的功能失调,从而导致产后尿潴留[7]。

1.6泌尿系统感染

由于妊娠期尿路长期受子宫压迫,常常会引起尿路扩张、尿液滞留,从而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加之分娩过程中多次导尿,更易引起尿路感染,从而增加发生产后尿潴留的机会。

1.7中医解释

由于产妇产后气血不足,身体虚弱,或是产程中失血过多,引起精气耗损,以致于尿液潴留于膀胱而发病[8]。

2.预防措施

2.1病因预防

分娩前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以及细心观察,对每一位产妇进行生理以及心理状态评估,了解她的担忧以及不解,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消除其担忧和恐惧心理,帮助孕期排尿不畅的产妇学会自我放松以及加强会阴肌肉群的锻炼,在分娩前三天指导并训练产妇如何在床上排尿[9]。分娩过程中,医务人员要详细的为产妇介绍分娩的过程以及介绍如何在每个产程中配合助产士,特别是初次生产的产妇,必须使其密切配合助产士以缩短产程。分娩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可能引起产程延长的因素,手术助产牵引时力度要适当,尽量避免使用中、高位产钳,以免伤及神经或造成软产道的复合裂伤。在分娩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大量的松弛平滑肌的药物以及麻醉镇痛药物。

2.2临床预防

2.2.1饮食指导鼓励分娩后产妇立即进食清淡、温热,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或饮用高浓度的红糖水,帮助产妇尽快恢复体力,使得膀胱尽快充盈,尽早下床排尿。

2.2.2督促排尿指导分娩后产妇采用半蹲式排尿体位进行首次排尿并对其残余尿量进行评估,一般首次排尿为进食或饮水后1~2h。有研究报道,半蹲式排尿体位可减少会阴部肌肉的张力,降低产后会阴切口疼痛,并且可以帮助产妇借助腹压压迫膀胱壁,增加逼尿肌的敏感性进而促进尿液排出,防止出现产后尿潴留。

2.2.3应用腹带有研究报道,选择一条合适的弹力腹带在产妇分娩后立即包扎于其腹部,可以增加产妇腹内压,帮助排尿,从而有效预防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2.2.4药物预防在胎盘娩出后给产妇使用肛塞卡孕栓一粒,可以有效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10]。

2.2.5综合预防主要是采用包括心理疏导、健康教育、产后热疗以及产后阴道冲洗等排尿诱导方式综合预防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是目前临床上预防产后尿潴留的重要措施之一[11]。

3.护理方法

3.1物理方法

3.1.1诱导排尿1)让产妇听流水的声音,如打开水龙头或向盆中倒水等;2)产后使用消毒温水冲洗外阴3)使用湿热的毛巾热敷膀胱区5~10分钟;用50ml的注射器在距离尿道口1~2cm处对准尿道口进行冲洗,以期直接刺激尿道口神经感受器从而促进排尿[12]。

3.1.2微波理疗采用HBS-A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照射膀胱区半小时,可明显增加逼尿肌的收缩力,抑制尿道括约肌痉挛,从而帮助产妇产后顺利排尿[13]。

3.1.3腹部按摩使产妇仰卧位,双膝屈曲,按摩者将双手掌心搓热,然后将一手掌心放于产妇脐下小腹,横向来回轻搓3~5分钟,直至局部皮肤发红,再用另一手拇指在产妇中极、关元、三阴交三处穴位进行低频率震颤式按压,每穴按压3~5分钟。按摩小腹的同时配合点按穴位,可以起到调节阴阳、疏通经气的效果,从而尽快恢复排尿功能。

3.1.4低频脉冲电疗仪治疗使用低频脉冲电疗仪,将两片治疗片上涂上耦合剂,一片放在腹正中耻骨联合上,另一片放置于骶尾部,调节治疗能量为80MA~90MA,使用半小时至一小时,可帮助盆底肌肉和筋膜产生规律性运动,从而带动膀胱壁肌肉节律运动,达到排尿的效果[14]。

3.2药物疗法

3.2.1肌肉注射新斯的明一般可以用于减轻由手术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腹胀及尿潴留。产妇在尿潴留后可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5~1.0mg,从而兴奋膀胱平滑肌引起收缩,促进排尿[15]。但目前有研究报道,在双侧足三里穴位中注射新斯的明加维生素B1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肌肉注射法[16]。

3.2.2中药治疗采用玄参30g,大黄、芒硝各20g,生地、麦冬各20g,桔梗10g,车前子30g,合并有感染的可加蒲公英5g,黄柏10g,水煎,制成中药增液承气汤,每天1剂,可使腑气得通、气机自利,有效解除产后尿潴留[17]。

3.2.3局部喷洒利多卡因利多卡因可减轻会阴伤口疼痛,是一种表面麻醉药。它能解除产妇产后因会阴伤口疼痛而引起的尿潴留。具体方法为:使用热毛巾敷在尿道外口周围5至10分钟,然后将2%的利多卡因喷洒于会阴伤口处。

3.3使用穴位治疗

3.3.1穴位注射法分别于产妇两小腿内侧阴陵穴内注射新斯的明各0.5mg,帮助产妇产后尽早排尿,从而降低产后尿潴留以及尿道感染的概率。

3.3.2药泥敷脐法将5g茯苓和适量新鲜的葱白捣成泥状敷于肚脐,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使用热水袋热敷半小时。由于茯苓具有利水渗湿效果,葱白具有通阳的效果,两者均有利尿功效,加之药物刺激肚脐能通过经络直接影响五脏六腑而促进排尿[18]。

3.3.3针灸治疗使用1.5~2.0寸毫针在产妇气海、阴陵泉、穴中极、三阴交、归来、三焦俞、脾俞、肾俞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同时,使用艾条灸腹部诸穴,每日一次,连续三次,一般治疗一次后便可自行排尿[19]。

3.3.4穴位注射联合隔姜灸选择大块生姜将其切成长6~8cm,宽4~6㎝,厚2cm的方块,并在姜片上扎上多个小孔,让产妇仰卧位,分别在其中极、关元、气海各穴上放一块姜块,并在其上点燃艾柱,使其充分燃烧,一般需要灸三根艾柱,艾灸期间最后不要更换姜片。穴位注射:在产妇双侧足三里行穴位内注射山莨菪碱一支。山莨菪碱是是一种平滑肌松弛剂,能协调尿道括约肌及膀胱平滑肌的舒缩功能,而生姜有温中回阳的功效,艾绒则能起到理气血、暖子宫的效果。隔姜灸能借助热力,使得药力直达膀胱,能使膀胱得津液输布、温煦气化从而促进小便通畅[20]。

3.4导尿术

在使用上述方法均无效后,可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管并将其妥善固定,首次导尿量不能超过1L,以免膀胱内压骤然下降而引起膀胱黏膜出血。导尿期间应注意会阴部位的消毒和清洁,尽量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可以间歇性的使用夹管,以锻炼膀胱的排尿功能。

4.小结

产后尿潴留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产科并发症,容易引起尿路感染、膀胱麻痹,从而影响产后子宫收缩致使子宫出血及产褥感染。除此之外,尿潴留还不利于产妇分娩后乳汁的分泌,从而影响到胎儿的早期吸吮。目前临床上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方法有很多,且近年来对产后尿潴留的研究又有了许多新的进展,特别是产后尿潴留预防方面,比如卡孕栓的应用,不仅能有效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还能显著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且其为直肠直接给药,操作简单,易于被产妇接受,临床观察无不良反应。总之,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当及时掌握这方面的新知识及新方法,仔细分析产生尿潴留的原因,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进行纠正,同时,护理人员还应积极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帮助产妇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减轻产妇的痛苦。

【参考文献】

[1]陈晓芳.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03:190-191.

[2]黎梅芳,黄伴金.产后尿潴留患者临床预防及护理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04:85-87.

[3]胡晓秋,王丹,叶绿等.60例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04:306-307.

[4]江红,蔡艳.产后尿潴留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分析和临床治疗[J].当代医学,2014,12:150-151.

[5]高彩侠.产后尿潴留的处理和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2:53-54.

[6]Mulder,F.E.M.,etal.Postpartumurinaryretention:asystematicreviewofadverseeffectsandmanagement.Internationalurogynecologyjournal25.12(2014):1605-1612.

[7]王娜娜.降低产后尿潴留发生率的护理方法[J].内蒙古中医药,2014,31:169-170.

[8]陆维英.产后尿潴留产妇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4,34:93-95.

[9]周冰.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尿潴留58例[J].河南中医,2015,04:855-856.

[10]秦燕.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01:54-55.

[11]叶书红.舒适护理在产后尿潴留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06:244-245.

[12]陆维英.产后尿潴留产妇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4,34:93-95.

[13]阎晋.产后尿潴留的病因分析及预防处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4,29:229.

[14]陆艳,郑伊莎,曹淑华.新斯的明联合低频脉冲电疗在治疗产后尿潴留中的应用[J].海峡药学,2013,01:122-123.

[15]梁庆芬.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配合新斯的明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0:1292-1293+1304.

[16]赵占景,刘娜.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医药,2014,03:59-60.

[17]谢娟.针灸配合中药益气通淋汤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1:212-213.

[19]刘利花.针灸治疗术后、产后尿潴留的Meta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

[20]冯海清.隔姜灸治疗产后尿潴留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