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兰海英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所发挥出的作用。方法: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任意选取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8年9月-2019年7月,按照实验开展的要求,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遵循人数均等制原则,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将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两种护理方法分别作用于实验参与者,前者作用于对照组,后者作用于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干预后1周和出院后一个月三个时间段患者焦虑和抑郁评估值,以此作为本次护理效果的主要评判依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后1周、出院后1个月焦虑和抑郁评估值下降幅度较大,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联合教育同时作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环节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患者心态较为平和,有利于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任意选取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8年9月-2019年7月,按照实验开展的要求,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通过对患者的病例报告进行分析,无文盲、沟通障碍、重大精神病史,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组间数值差异不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作用于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医务人员应对患者的病例信息进行查看,了解患者病情实际发展情况,遵医嘱为其配置药物,将药物剂量、服用时间向患者详细说明,告知患者正确服药的重要性,以免出现用药安全事故。此外,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实施健康知识宣教,主要以语言表达的形式,将疾病发生的原因以及各项治疗项目开展的意义等知识向患者讲解,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腹式呼吸。按照医院排班制度,定时对病房进行巡视,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双方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便于各项护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将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作用于观察组。在患者住院期间,根据患者情绪变化情况,给予其更多的心理护理。一方面,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了解患者内心真实的想法,寻找心理干预的突破口,具有针对性对其进行疏导,让患者意识到保持良好心态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详细讲解患者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急性心肌梗相关知识,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所提出的问题,稳定患者的情绪,使其安心在院接受治疗。此外,在了解患者家庭收入情况后,可寻求社会和亲人间的帮助,减轻患者及其家属身体上所背负的经济压力,让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为了让患者的身心得到舒缓,护理人员应每日打扫病房卫生,对室内温度、湿度进行调节,使其保持在合理数值范围内,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对病房内基础医疗设施进行消毒处理,以免患者出现感染。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开展健康知识教育时,除了要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外,还应对患者的饮食、作息和用药等环节针对性进行指导,根据患者身体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类食物,有利于肠道消化。告知患者正确的用药时间、计量以及其他注意事项,鼓励患者勇敢对抗病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1]。

1.3疗效判断标准

在SAS和SDS的作用下,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估,评估时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干预前、干预后1周和出院后一个月,评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在SPSS20.0统计学软件的作用下,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估值作为计量资料,单位用(x±s)来表示,在t检验方式下,当组间差值符合P<0.05时,则表示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焦虑评估值,观察组患者由干预前的57.41±0.31(x±s)降低至41.54±1.42(x±s)、37.12±1.42(x±s),对照组患者由干预前的57.24±1.14(x±s),降低至54.25±1.36(x±s)、53.24±1.46(x±s),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评估值无明显差异性,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估值下降幅度较大,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

2.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抑郁评估值,观察组患者由干预前的52.42±0.42(x±s),降低至47.24±1.74(x±s)、35.84±1.42(x±s),对照组则是由干预前的52.14±1.36(x±s),降低至49.52±1.34(x±s)、41.24±1.54(x±s)。

3.讨论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在带给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疾病发生的概率。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不断升高,具有发病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较大的伤害。受到疾病、医院环境以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治疗依从性不高,甚至对医务人员做出抵触行为,加大了医生治疗工作开展的难度。基于此,为了让患者能够在医院安心接受治疗,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水平,除了要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合理开展日常基础护理工作外,还应将重点放在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上面,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与支持,使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病魔,便于后续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2]。

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干预后1周、出院1个月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明显得到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由此可见,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作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环节中,可改善患者的心态,在疾病治疗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娟.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6):180-181.

[2]杨桐,西兰香,薛东霞.老年肺癌患者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23(S2):346-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