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3
/ 2

浅谈中小学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

刘妞妞

雅克设计有限公司海南海口570125

摘要:校园是人类精神的殿堂,特别是中小学校园,是学生未来发展的根本,是人生的根基所在,所以中小学校园设计应保证在实现教育目的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季温暖,空气清新,环境质量状况优良,坚持以人为本,创造舒适、优美、卫生、安宁的生活环境。在满足日照、采光和通风的基础上,重视绿地规划,使学生最大程度接近自然、享受自然,保证居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中小学;建筑设计;校园规划;校园文化;功能分析;流线分析

一、海南地理位置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8°37′—111°03′,北纬18°10′—20°10′之间,岛屿轮廓形似一个椭圆形的大雪梨,长轴东北至西南向,长约290公里;西北至东南宽约180公里。

二、注重周边环境,合理构建总平面

在用地空间内合理地布局教学功能建筑,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关系创造良好的空间功能层次。优化传统教育建筑“排座位”的建筑布局方式,形成大围合内庭院空间,溶入交流、学习、景观等各种室外功能,传统教育模式与现代教育的信息化、电子化的过渡与融合,体现现代教育建筑注重交流,人性化空间的设计,强调每间教室内部个性化、功能化的细部设计,整体风格统一协调,具有艺术性特色,具有时代气息。

以某县第一小学为例,项目总用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场地北面为村尾村,西面为大催村,南面规划道路,东面为建成的新城区,场地为坡地。为一个大台地地貌。拟建一个36班的小学,一个12班的幼儿园、4栋6层的教师周转房和一个一层的教师食堂。

设计目标是在满足规划要求及理性的设计理念前提下,创造一个功能分区明确、空间丰富、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校园,打造一个“校园环境美,文化底蕴厚,艺术氛围浓”的美丽校园,让学生在美丽校园里接受无限的教育。

通过对基地及周边环境的分析,考虑到生源大多数来直场地的南面,根据规划要点中的主入口设置要求,规划设计将学校主入口设置在场地南侧,沿入口轴线展开,东侧地块场地比较规则、完整,比较适合布置规模相对大点的36班的小学,小学的运动场地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等运动设施则沿入口轴线布置在场地的北侧,形成沿轴线展开一个较开阔的空间。

三、功能分析

主要划分为教学区及实验、综合教室、行政办公区四个区,通过连廊把自然形成四个独立的区域联系起来。教学区作为小学的主要部分,共计36班,设置成3栋4层(其中一层架空)平行的教学楼依次展开,考虑到教学区要求场地安静,因此布置在小学场地的最内侧。实验楼和行政办公区、综合教室三个区域则布置在学校主入口处的前端,因为这三个区域相对空间布置较灵活,较容易形成丰富的建筑外部形象。四个区域通过连廊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建筑间形成独立的内庭院,可以创造出优雅、丰富的庭院景观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美丽的校园环境。250米运动跑道设置在场地的西北面,形成独立开放的运动区域,与教学区通过场地广场轴线分隔开,最大程度减少对教学区域的干扰。

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将建筑布置在场地最方便学生入学的位置,一方面又可让出足够的空间为学校提够足够开阔的视野。开放的运动区域和内敛的教学庭院一动一静,一开一合,相互融合,相应成趣,为学生提供多种可能的学习交流空间。

一般中小学的功能可以分为教学楼、行政楼,综合楼、食堂后勤劳四部分,现在中小学大多选择架空连廊的手段来关联各部分。

这样的处理方法会有几大好处:

1、串联功能单体,促进校园紧密。

2、遮阳无雨体系,便捷师生交通。

3、丰富建筑造型,优化城市空间。

4、利用绿色技术,打造健康校园。

细节处理显示设计品质,尤其在对于中小学建筑来说,学生的行为、教师的习惯、教学的流程都是我们要重点考虑的地方。比如在学生教室的设计上,都设置了800的深的凹口,避免开门时打到走道上的行人。与此同时,沿教室南侧墙壁布置了的储物柜,可存放学生生活用品。两个教室间设置了储物间,人性化的设计,给师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

在一些专业教室的设计上,不单单是符合综合教室的设计规范,在专业教室的设计上应更加的专业化,人性化。例如在化学实验室的设计上,每两个实验室之间都设置了准备室和仪器室,三者相互联通,从仪器拿取,到实验准备,再到教室的教学,十分便捷。

四、交通流线组织

设计目标是创造一个教学、活动、运动、办公、后勤等各部分流线清晰,既联系紧密,又互不干扰,同时又充满趣味性的流线系统。

以第一小学为例,人车分流,行人优先是贯穿方案始终的原则。机动车环场地边界环绕设置,同时作为消防环绕道路,在主入口两侧的小学前广场处布置停车位,作为教职工、家长接送的停车用,内侧的道路平时不做机动车道,只做紧急消防车道可贯穿整个学校。

学校主入口设置在场地南面,在场地外规划一条8米的道路与场地远处的市政道路对接。步行系统沿学校的主入口延伸的主轴线展开,分别向东西两侧以多条交通轴串联起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和风雨操场及食堂,通过连廊步行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到达学校的各个区域。

五、景观设计

校园区景观特征可以归纳为“一线两轴三院落”

“一线”--精心设计从校园主入口南侧展开的景观轴,形成线状景观带。

“三轴”---沿景观主轴依次对实验、行政、综合教室、教学区形成三横的轴线景观,轴线串联起各个功能区,景观节点,校园生活变的便捷有序。

“四院落”—校园建筑为组团式布局,与中心轴线垂直的的一系列院落是本方案的最大特点,包括教学区院落,实验、行政楼区院落,和椰树小院落,教学区的主题院落,多彩世界,绿色地带和黑白魔方,组成”炫领地”,让小朋友在这是个欢乐神奇的海洋的学习成长.实验、行政楼院落由多个空间院落组成,入口处精心设计了一个优美典雅的小庭院,让你感受到海南热带园林独有的文化氛围,实验楼旁的布满树和休闲座椅的院落,是个读书的好去处……这些大大小小高低错落的院落,赋予了不同的主题,使之具有归属感和领域感,同时这些院落相互渗透,层层相套,并结合院落平台,更加强院落内向,交流的意向.椰树小庭院位于实验区和行政楼之间,椰树成荫,既可阻运动区的噪音干扰,又具有鲜明的亚热带气候特征,和实验楼读书馆相应成趣。校园有书也有树。

六、立面造型设计

目标是创造一座简洁、明快、线条柔和流畅,并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体现现代校园建筑特征和鲜明的个性。

主要手法是通过构件分离将一些具有造型意义的墙板从建筑主体上剥离,在这种元素上配以现代造型,在装饰以明亮的色彩,形成活泼独特的符合小学建筑特点的风格。外墙饰面以白色和红褐色手工砖为主,配以局部柱廊元素,活跃建筑风格,使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独特个性。

七、消防设计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进行学校建筑防火和安全疏散设计时,首先应该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而一旦发生火灾,就要对火势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火势蔓延,为事故救援提供便利条件,保证大量的人员能够安全、快速地疏散到安全地带。

学校建筑的总平面设计时,在进行学校校园的总平面设计时,首先应根据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定进行合理设计,如保证高层建筑主体部分间距大于13m,消防车道与建筑物的距离大于5m,消防车道的宽度应该大于4m等。保证建筑物之间拥有足够的楼间距,这样可以避免当火灾发生时,火势向附近楼宇蔓延,缩小火灾事故的范围;保证建筑物四周留有一定的空旷区域也是比较重要的,因为这样可以为人员疏散提供更为便利的空间,校园各楼体之间以连廊联系,建筑外围设消防通道并通过运动场形成环形通道。内庭院可通过架空平台下坡道进入庭院使每栋楼都具有足够长度的消防登高面。

建筑防火分区设计可以分为水平和竖向两种,分别达到有效地控制火灾向上层和水平楼层蔓延的目的。防火分区设计的越小,越有利于建筑物的防火。第一小学教学楼每一栋每一层平面设置两个疏散楼梯,双向疏散,每栋楼之间相互串联,更灵活、合理、科学地进行疏散。

结语

中小学的设计还是要尽可能从人出发,从这些孩子出发,总体上要考虑校园建筑与城市的融合,往里走就是要讲究建筑与使用者行为的一种融合,更进一步就是要追求文化精神、教育理念的传承。在设计中,要立足大局,着眼细节。通过合理的手段处理矛盾,打造独具特色的育人之地。给小学生营造一种舒适、温馨、高雅的就学气氛,形成个性校园。

参考文献:

[1]温倩梅.学校建筑设计与教育的同步发展[J].广州建筑,2011,(06)18-21.

[2]邵兴江,赵中建.革新学校建筑设计:建构新的研究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2,(09)37-40+36.

[3]徐耀.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探讨[J].山西建筑,2012,(36)14-15.

[4]程晓玲,范君亮.中学校区规划建筑设计方案--以城南中学校区规划建筑设计方案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5]黄康.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设计的探索与思考[J].河南科技,2014,(16):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