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对ADL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对ADL的影响

孙雁翔

黑龙江省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黑龙江省北安市164092

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治疗早期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64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2例。康复组在常规神经科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治疗,主要采用Bobath方法,由治疗师对患者实施“一对一”的康复训练,每次40min,每日1次。对照组接受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并辅以传统的按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30天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有一定改善,康复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ADL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脑卒中(stroke)又称脑血管意外(CVA),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定义为:由于急性脑血管破裂或闭塞,导致局部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24小时或死亡。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有神经系统定位症状体征的腔隙性脑梗死,不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无症状性脑梗死。

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脑卒中在我国是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随着医学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仍有75%的患者因病致残,不同程度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康复医学作为脑卒中治疗的一个重要内容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重视。早期康复的介入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我们对6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的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1研究背景

1.1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1958年Covalt已讨论过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问题,他主张在急性期就注意床上的体位,在脑出血后5-6天、脑梗死发病后2-3天就积极进行康复治疗。1986年Hages和Carroll研究了发病后72小时开始康复和发病后4-15天才开始康复的两组患者,发现前者住院时间短,独立步行容易,ADL水平也明显增高。Garranay,Strand等资料证明,在发病后3-7天以内开始康复时所需的平均康复时间为21-55天,而1个月后开始康复的平均需要6个月以上。近10年来,国外康复专家倡导早期康复,认为“无深度意识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静卧2日以上是没有必要的”。

1.2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康复医学开展较晚,各级医院对康复医学重视的程度不同。对脑卒中的治疗还是局限传统的临床治疗,长时间用药,长时间卧床(3-4周),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了控制和缓解,但疾病造成的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感觉障碍、平衡障碍、步行障碍等等无法解决。患者要出院的时候,才意识到康复训练,但这时已经错过最佳的康复时间,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或制动出现很多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如肌肉萎缩、关节挛缩、肩痛、足下垂、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等等,ADL评分也很低。来到我们康复机构,治疗起来很困难,效果也很差。相比之下早期康复治疗的患者,除上述的并发症发生率极低外,而且坐位平衡、站位平衡、步行能力等短时间内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ADL提高的更为明显,所以早期康复治疗是必要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资料证明,在1个月以内开始康复的患者,功能提高约48.56%,而1个月以后开始康复的均在20%以下。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提高的百分率来看,1个月之内开始康复者几乎100%有提高,而1个月以后开始的仅为85%,而4个月以后则降为37.5%。加大宣传早期康复的力度,保证脑卒中患者及时介入早期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2资料与方法

2.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月我院神经康复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4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卒中学术会议提出的诊断标准,并且经头部CT或MRI检查证实。入选标准:均为首次发病,除偏瘫外,全部患者神智清楚,无智力障碍。64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18例,年龄36-78岁,平均57岁。脑梗塞38例,脑出血2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变性质和程度等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2.2方法对照组接受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并辅以传统的按摩治疗。康复组在常规神经科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即在发病48h之后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时开始康复治疗。康复治疗采用Bobath方法、PNF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等。由治疗师对患者实施“一对一”的康复训练,每次40min,每日1次。内容包括:①床上正确体位的摆放,预防和减轻偏瘫典型的屈肌或伸肌痉挛模式的出现,多取患侧卧位。②被动活动关节,活动顺序从近端至远端关节,先健侧肢体后患侧肢体。③床上活动,早期床上活动是脑卒中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双手手指交叉(Bobath握手)的自助被动运动,侧位支撑训练,翻身训练和桥式运动。④按摩患侧肢体,可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⑤神经网络功能电刺激。⑥坐位平衡训练。⑦ADL训练,包括进食、修饰(洗脸、梳头、刷牙)、穿脱衣、控制大、小便等。⑧增强患侧肢体肌力训练:利用健侧肢体的联合反应和PNF技术诱发患侧肢体肌肉主动收缩。⑨针灸:针刺头部运动区和肢体拮抗肌。

2.3疗效评定两组患者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ADL。首次评定在康复治疗之前进行,治疗30天后进行再次评定,两次评定均由同一治疗师完成,大于60分为良,生活基本自理;60-40分为中度残疾,有功能障碍,稍依赖;小于40分为差,依赖性较明显或完全依赖。

2.4统计学处理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X2检验。

3结果

治疗后,康复组与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康复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4讨论

脑卒中患者随着疾病的恢复,其运动功能和ADL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与提高,但恢复慢,卧床时间较长和患者家属不规范的护理,可以给患者造成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康复治疗的早期干预能更快、更好、更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后三个月内神经功能恢复最快,三个月后因各种继发性障碍恢复减慢,故康复治疗应尽早干预。康复理论认为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或功能上具有重新组织能力或可塑性,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因此康复治疗中通过输入正常的运动功能模式来影响输出,从而促进正常功能模式的形成,达到运动功能最大限度恢复的目的。本文康复组通过30天的神经科常规用药和早期系统康复训练,其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明显得到改善,ADL也明显提高。因此,脑卒中急性期的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ADL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为恢复期的康复训练奠定基础。

总之,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提供了专业协作工作模式,增强团队精神和凝聚力,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并提高医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会极大提高社会各界对早期康复的认识及重要性,会增加接受该治疗的总体人数。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提高ADL是科学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缪鸿石。康复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36-337。

[2]南登崑。康复医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5-205。

[3]刘钦刚译。循序渐进-偏瘫患者的全面康复治疗(Bobath观念)[M]。第二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83-241。

[4]谭娟,邓景贵。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8):609-610。

[5]赵英玲,商晓英。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8(13):777。

[6]刘钦刚译。实用PNF治疗[M]。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4-23。

[7]于兑生。偏瘫康复治疗技术[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2-13。

[8]方定华,陈小梅,李漪等。脑血管病临床与康复[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9-41。

[9]缪鸿石,朱镰连主编。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32-37。

[10]GoodglassH,KaplanE。TheAssessmentofAphasiaandRelatedDisorders。2nd、Philadelphea:Lea&Febiger。1983。

作者简介:孙雁翔(1973-),男,黑龙江北安市人,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系统疾病的评定与康复治疗、心脏疾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