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发挥职工在职工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 2

浅谈如何发挥职工在职工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青俊佚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巴中供电公司四川巴中636600

一、职工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职工文化是指由职工创作并享受,反映职工生产生活状况,体现职工思想价值观念、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活动总和。职工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职工队伍素质的有效载体,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是工会组织履行维护职能的重要手段。

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是形成企业亲和力、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的有效平台,是塑造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温暖工程,是企业文化中最生动的部分。大力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是践行“三严三实”的意义延伸,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和谐企业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工会组织在新形势下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

二、职工文化建设的现状调研

巴中公司辖有两区三县,共有职工3850人,职工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各有不同,职工文化素质、兴趣爱好和对事物的认知感受存在较大差异,对生活、工作的态度和追求也大相径庭,职工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让职工文化建设“又多又少”现象愈来愈突出,一方面,公司组织的文化活动多,职工的参与率却不高。另一方面,职工对文化需求大,却认为公司的职工文化建设过少。经调研,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一)与年龄关系。40岁以下的青年职工有1118人,占比29%,青年职工更倾向于体育、文化和娱乐活动;40-50岁的职工有1964名,占比51%,对团队建设的需求更高;50岁以上的职工有768人,占比20%,倾向于休闲健康娱乐方式,大多数爱好散步、聊天、棋牌等,核心在于打发时间,轻松身心。

(二)与性别关系。公司女性职工1169名,占比30%,男性职工2732名,占比70%。女性职工倾向于唱歌、跳舞等文化活动;男性职工更倾向于各种体育竞技活动。

(三)与文化程度关系。大中专以上职工2339人,占比61%,倾向于参与文化竞赛、书画协会和加强体育锻炼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动,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职工1511人,占比39%,倾向于空余时间看电视、上网、打游戏等活动。

(四)与职称和技能关系。高级专业技术或技能人员更为倾向于团队建设,且对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的需求最弱,而初级者对体育活动情有独钟。

三、职工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职工认识不到位。职工对职工文化建设的本质属性缺乏深刻理解,一方面职工队伍的意识基础与职工群众文化建设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思想信念淡化,不能正确认识文化建设与职工自身之间相互适应的问题。另一方面没有把职工文化建设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能力有机联系起来,担心文化活动影响正常本职工作,认为职工文化建设没有实质意义,缺乏主动积极参与职工文化建设的意识。

(二)职工文化阵地建设缺乏。巴中是山区、老区,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职工文化活动主要需要依靠公司内部文化阵地来开展。同时,巴中公司相对活动经费较少,用来建立完善职工文化阵地的经费有限,导致部分基层单位文化设施不健全,或现有文化设施陈旧、面积狭小、疏于管理,有的甚至作为摆设,没有正常开放运转。

(三)职工参与面不够。在乡镇供电所上班的职工群体大,工作地点偏远,“参与不了”,一线职工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无规律,“无暇参与”,工休矛盾、众口难调等问题,制约着职工文化建设,职工参与率不高。

(四)缺乏职工文化涉及内容的创新发展。一是外在形式传统,“下场棋”、“打场球”、“唱首歌”等形式单一、内容老套的活动载体仍然占据了大部分公司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二是内涵触及不深,职工文化建设依然停留在浅层,多以娱乐导向为主,能触及职工心灵的活动较少,无法对职工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职业道德和内心深处产生重要影响和积极作用。三是激励效果不佳,大量职工文化活动依然单一地靠发“纪念品”等物质奖励吸引职工参加,福利化现象严重,这种传统及敷衍的激励机制已显过时,并不受广大职工群众的青睐,并在职工群众中造成一定的依赖性。

四、发挥职工在职工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的思考

(一)加强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导。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家电网公司核心价值观指导职工文化建设,引导职工发扬工人阶级团结友爱,顾全大局,争先创优,勇于创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热爱企业的优良传统。在职工文化建设中,组织开展加强道德教育的“十佳和谐文明家庭的评选”、提高职工技能的“劳动竞赛”和“技术比武”、培养职工主人翁精神的“合理化建议”、提升企业发展力的“职工创新成果”等活动,注重发动广大职工出谋划策,把职工文化建设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突出文化的内聚力。

(二)找到职工参与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一是注重心理疏导,特别是关注年轻职工群体的心理动态,要从生活、工作和精神上正面鼓励,用润物无声的工作方式解人心结。二是加强人文关怀,从细微处入手,搭建展示职工价值的平台。三是弘扬劳模精神,用劳模先进的事迹激励职工,形成“创先争优”的浓厚文化氛围。四是强调企业民主,尊重职工,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等形式,让职工代表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利,从而达到维护职工的人格尊严,关心和团结职工。

(三)创新职工文化建设方式。一是组织方式从唱歌、打球、下棋等外部娱乐向内心需求和切身利益转变,关注职工劳动保护、薪酬待遇、教育培训等合法权益,通过帮贫扶困、“送温暖”工程、金秋助学、巡视督察、春安检查等载体,让职工真切感受到企业的关爱和温暖。二是激励机制从福利型向荣誉型转变,电力企业职工收入和工作环境相对较好,单纯的发放小纪念品等福利型鼓励,已无法充分调动职工参与职工文化自身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将激励机制从福利型向荣誉型转变,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资鼓励为辅,极大地满足职工心理上的需求,提高职工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四)职工文化建设空间向一线延伸。目前职工文化建设几乎全部集中在公司本部,施工现场和临时工作区域未有涉及,职工参与面没有实现全覆盖。部分职工在施工现场工作时间长,休息、居住也在施工现场,这就要求职工文化建设工作需要向施工现场延伸,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空间覆盖,扩大职工文化建设受众面,将一线职工主动参与职工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五)完善职工文化品牌建设。注重职工文化建设载体的多样化,内容和形式要贴近职工群众,用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文化大餐满足职工群众的文化需求。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活泼、寓教于乐的职工文化系列活动,打造具有红色革命老区和电力服务行业特色的职工文化活动,突出、铸造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特色和品牌,使职工文化的基础更为扎实、活力更为强大、发展更具后劲,职工积极性越高。

(六)丰富职工文化建设的载体。根据“因地制宜、自发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以点带面”的原则,尊重职工兴趣爱好,组建成立各类兴趣小组,为职工构建了一个基于共同爱好的人际交往平台,并充分依靠兴趣小组,发挥兴趣小组的辐射带动作用,使职工文化活动常态化,在全公司营造了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氛围。

总之,职工是企业发展的主体,是企业存在的核心和发展的动力,是职工文化的创造者,也是职工文化的发展和丰富者,只有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职工在职工文化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使职工文化在广大职工群众中落地生花,生根发芽,才能全面促进企业的和谐、稳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