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终末护理中护士负性心理反应及具体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1-21
/ 1

关于终末护理中护士负性心理反应及具体措施

吴丽华

吴丽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人民医院(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0)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0)11-0062-01

所谓终末护理即对人在临终时的护理,是以整个人为对象,解除其生理上的痛苦,缓和心理上对死亡的恐惧与不安,保持人的尊严的护理过程。终末护理中,护理人员心理反应会对临终者带来不同的影响,不良的心理反应会给临终者带来不良的影响。

1终末护理中负性心理反应及表现

在终末护理中负性心理反应既与普通护理中负性反应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如在一般的慢性病护理中,与病人适当的说笑可能是良好的正性心理反应,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在终末护理中就可能起到负性效果。根据临床实践,我认为在终末护理中护理工作者的负性心理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过分紧张:出现这种反应的大部分为没有临床经验的年轻护士,由于她们接触危重病人少,加之又是濒临死亡的病人,难免心理上产生紧张、恐惧感,唯恐自己难以胜任。

1.2谈笑风生:对于普通病人在做好处理和护理工作的同时适当地同病人说说笑话,这既密切了护患关系,又利于疾病的康复,但这对临终病人则不然,临床上个别护士忽略了护理对象的特殊性,当着临终病人谈笑风声,让病人觉得护士缺乏同情心。

1.3缺乏理解:终末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与普通病人不同,其最大特点是愤怒、抱怨、忧郁,临床上个别护士不了解其特点,对病人缺乏安慰和谅解,常常与病人产生不愉快。

1.4不良暗示:暗示在临终护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的暗示可以使病人减轻痛苦的折磨,心理得以松驰;相反,消极的暗示不但不利于治疗和护理,反而会使病人病情加重。

2产生负性心理反应的原因及不良效应:缺乏对终末病人心理活动的正确认识是其最根本的原因。终末病人的心理状态极其复杂,绝大部分病人首先对疾病事实的否定,表现为愤怒、抱怨、发泄,觉得周围的一切都跟自己过不去,接着开始向疾病妥协,听天由命,进而出现自卑、自责、忧郁;最终接受事实,变得平静、安然。正因为终末病人有着比普通病人更特殊、更复杂的心理活动特点,故护士在病人面前的每一言行举止都可能成为一种不良的暗示,而被病人视为不同情、不理解等等。由于护理人员自身缺乏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在病人面前表现出紧张、恐惧和逃避的心理反应,致使病人失去对护士的信任,使护患间产生心理隔阂,病人不配合治疗与护理,影响终末护理的顺利实施。

3针对终末护理中出现的负性心理反应采取以下措施:

3.1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要正确认识和掌握终末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同时要因人而异,视病情而别,充分了解其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他们多一些同情、安慰和理解,多接近他们,同时要耐心安抚、劝导病人,鼓励与支持其增强对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3.2护士在终末病人面前说话应注意分寸、语气、语调及举止,耐心听取病人的陈述与需要,热情关怀与尊重病人,取得病人的信赖。病人临终前护士应尽心尽责地护理,给病人及家属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

3.3护士应加强自身修养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在病人面前要自始至终表现出冷静、沉稳、大方、认真负责的态度,为病人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