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 1

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吴彩姬

吴彩姬(福建省沙县医院儿科福建沙县3655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1-0257-01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皮肤及粘膜黄染,病因复杂,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两大类。病理性黄疸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常导致死亡和严重后遗症。

1.临床资料

从2011年1~12月,我科共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151例,其中男92例,女59例。日龄在24小时内1例,2~7天37例,7~14天70例,14~28天43例。因黄疸出现早(24小时内);黄疸过重(血清胆红素>205.2μmol/L)或每日上升>85μmol/L;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26μmol/L,均给予了蓝光照射治疗。有146例痊愈出院,6例好转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无并发症的发生。下面谈谈蓝光照射时的护理体会:

2.护理措施

2.1光疗前的护理:蓝光照射前先予洗澡,以便清洁皮肤、减少感染。洗澡后不要扑粉,以免影响光线对皮肤的照射。患儿裸体放于箱内,用黑布遮盖双眼及生殖器,防止损害视网膜及生殖器功能。尿布面积要小,尽量暴露皮肤,以扩大蓝光照射面积,提高疗效。应剪短指甲,防止因哭闹而两手舞动,抓破皮肤。

2.2光疗中的护理:光疗箱内温度应保持在32℃左右。每隔2h给患儿翻身一次。每4h测体温一次,一般超过38℃暂停光疗,待体温降至37.5℃以下时方可进行。喂养可在蓝光箱内进行,由于光疗下的小儿易哭闹、易出汗,显性以及在光疗时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稀便中水分比正常儿也要损失两倍以上,所以,光疗时水的需要量须增加全日总量的15%~20%。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及水的摄入。喂养时应密切观察呕吐、腹泻情况,防止误吸。

2.3做好皮肤护理,及时更换尿布,预防尿布疹和红臀的出现。对于特别好动者,可遵医嘱肌注苯巴比妥,既可减轻黄疸,又可以起到镇静的作用。

2.4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皮肤、巩膜、大小便的色泽变化,以判断黄疸的进展情况。如尿量少,应多喂糖水,糖水的利尿作用可加速胆红素的排出。出现拒乳、哺养困难、吮吸无力等情况时应积极寻找原因,并立即通知医生,及时治疗,防止发生核黄疸。严格消毒及无菌操作技术,以防止感染。

2.5光疗后的护理: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蓝光箱停用后,做好终末消毒处理,箱内、外用84消毒液擦拭,在登记本上记录光疗结束时间。

3.健康教育

告知家长由于新生儿在摄取、结合及排泄胆红素的能力方面均低下,因此极易出现黄疸。生理性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除皮肤及巩膜黄染外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应注意与病理性黄疸相鉴别,观察黄疸进展情况,有无肌张力低下、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发热、呕吐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期进行护理干预,预防核黄疸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