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治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治研究进展

李莉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人民医院165023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方法: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收的9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名患儿,对治疗效果进行记录与分析比对,探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际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对照治疗,在基本病情接近的基础上,两组患者的心肌酶谱均得到了改善。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3.88%,研究组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之间的差异,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应该利用与推广心肌酶谱指标,以便于对病情做出正确的诊疗判断,当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上无特效药。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在儿科心血管病症中发生的概率较高,由于儿童年纪较小,免疫力低下,在病毒侵袭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感染的现象,儿童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很难进行治疗,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重患者的病情和痛苦程度,也会增加医疗的整体花费,该病在发病之初,无明显的症状,很容易当成感冒治疗,所以及时诊治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是对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接收治疗的9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诊疗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相关知识背景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学龄前儿童或者学龄儿童之间的病毒性心脏疾病,主要由于病毒入侵心脏,引起心脏的心肌细胞发生炎症,变性或者坏死,近些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多,且大多数的患者在病前两周之内,发生消化道感染或者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此时由于患者的身体素质下降,抵抗力削弱,少数轻度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乏力,心悸,胸闷;严重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症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如果早发现,并且获得及时的治疗,患儿基本会痊愈且不会出现后遗症。

1.2基本资料

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收了9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根据实际病情与环境等因素,对这9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病患。研究组:男童患者26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5±0.6岁;女童患者23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5±0.8岁。对照组:男童患者25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5±0.2岁;女童患者24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5±0.6岁。基本病情相似,均为病毒性心肌炎,患病平均程度相似,最长病程为2周,最短病程为3天,两组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可进行对比研究。

1.3治疗方法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诊治过程中,均接受胸片,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等检查,治疗过程中,研究组按照处方剂量静脉点滴,参麦注射液行静滴,一天一次。同时对患者进行消炎抗病毒治疗,注射抗炎药剂和大剂量的维生素,以及抗心律失常药剂。对照组同样按照处方剂量静脉点滴,黄芪注射液行静滴,辅以与实验组相同的抗炎抗毒药剂,大剂量的维生素,以及抗心律失常药。两组均进行一个疗程的治疗,为期14天。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追踪记录,严格记录两个治疗小组患儿的病症记录、生活习惯等,相关数据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时,主要采用了统计学软件SPSS15.0,并进行统计学软件的分析结果χ2作为检验。

2.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心肌酶谱变化情况均得到了提高,包括AST,CK,CK—MB及LDH等功酶指标,且研究组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组患者49例,治愈4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患者49例,治愈4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88%。

3.讨论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儿科常见的病症,主要是由于柯萨基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入侵心肌细胞导致的,逐步引发心肌细胞发生性质变化、坏死及病理性炎症。病症的发展一般为局部或弥漫性扩散。近年来,随着环境的变化,各个阶段的儿童时有发生,主要集中在3-6岁的儿童,本研究中的98例患儿,在发病之前均存在病毒感染的情况,幼儿一般表现性状为食欲差,睡眠质量不好焦躁不安,甚至出现溢乳现象。稍微大点的儿童,则出现头晕,心悸,乏力,胸闷等症状,甚至伴有发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一般集中在夏季出现,初时症状为上呼吸道感染或者肠胃感冒,但是听诊的时候可以发现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或者心动过缓,部分伴心炎患者还可以用听诊器检查后听出心包摩擦音。

临床上,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无代表性病症,易造成误诊,该疾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诊断确定,首先是心电图检查,一般情况下,心肌炎患儿检测后的心电图都存在异常,心电图的检测特异性不强,敏感度高,所以对于传统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一般只能发现传导干扰,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律不强,或者左右心房可以检测到复杂肥厚变化,甚至心房心室之间的传导阻滞也很明显,本次研究中的98位患者,心电图出现异常的有90例,占比例91.83%。紧接着是血生化检查,在抽血检查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显著提高,AST,CK,CK—MB等功酶数值异常,其中CK—MB酶提升大且持续时间长,结合心电图,基本可以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一般急性心肌炎的心脏会变大,尤其以暴发性心肌炎为最明显。本研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出现。目前,临床上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尚无特效药,主要是以抗炎和抗病毒为主,辅以维生素治疗,通过静脉注射控制炎症。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的心肌酶谱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但是临床疗效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知,结合心电图检查和血生化检查,能科学的判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中,导致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健康的饮食,不规律的作息,缺乏运动等因素,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应早诊断、早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抗病毒和抗炎症是治疗病症的主要方法,再辅以心电图,胸透等的科学手段加以排查,对病患儿童的血液进行化验,根据心肌酶谱的指标来判断疾病的治疗进展,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以促进患儿的恢复。

参考文献:

[1]潘晓波,孙景辉,高齐.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疗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5):863-867.

[2]郑慧芬.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其心肌酶和肌钙蛋白I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7):109-111.

[3]张延义.黄芪颗粒联合维生素C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6):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