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的药物治疗

/ 1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的药物治疗

李玉霞(黑龙江省延寿县人民医院黑龙江延寿1507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028-02

1细胞因子类抗病毒药物

1.1干扰素干扰素是宿主被病毒感染后,由宿主的B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或纤维母细胞或CD4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是一组具有广谱抗病毒及免疫调节功能的天然糖蛋白。

1.2胸腺素天然α-1胸腺素是胸腺提取物第5组分(TF5)中的一个主要成分,主要由胸腺的浅皮质及髓质上皮细胞产生,但在脾、肺、肾、脑及其他组织中也有低水平的存在。它是含有28个氨基端乙酰化的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量3108D,经体外及体内的试验,显示出α-1胸腺素有很强的生物等特性。

2抑制病毒各种酶活性的抗病毒药物

2.1病毒逆转录酶抑制剂

2.1.1核苷类似物: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机制可能为:①在病毒感染细胞内,核苷物被磷酸化为单磷酸化核苷,然后,在病毒编码酶作用下,被结合到复制的病毒DNA上,从而终止病毒DNA的延伸,抑制病毒的复制;②核苷类似物直接作用于病毒的DNA逆转录酶部位,抑制DNA复制;③可能同时有上述二种作用。

2.1.2非核苷类道转录酶抑制剂:此类药物能与病毒多聚酶或逆转录酶非竞争性结合,从而降低多聚酶或逆转录酶的活性,使病毒复制减少。

2.2病毒蛋白酶抑制剂:目前广泛应用为HIV蛋白酶抑制剂,有利托那韦(ritonavir),沙喹那韦(sanguinavir)、印地那韦(indinavir)和奈非那韦(nelfinavir),前3种药物HIV的作用机制为:通过抑HIV的蛋白酶活性而阻碍HIV所编码的多种蛋白质前体Gag与Gag-pol的催化,加工过程,使之不能变为成熟的蛋白质,从而抑HIV的生长与成熟,降低HIV的感染性;奈非那韦为非肽类HIV蛋白酶抑制剂,其作用方式与利托那韦等不同,具有选择性地抑HIV蛋白酶活性。

2.3神经氨酸苷酶抑制剂: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苷酶(NA)能促进新形成的病毒粒子从感染细胞中分离出来并扩散侵入周围的组织细胞。

3基因治疗的抗病毒药物

3.1作用于转录水平的基因治疗

3.1.1正义策略:利用寡核苷酸封、消耗细胞内特定的转录因子,抑制病毒基因转录。

3.1.2反基因策略:利用合成的反(抗基因寡核苷酸)或三螺施形成寡核苷酸导入靶细胞内,与靶基因双螺旋DNA形成三螺旋DNA结构,从而阻断靶细胞基因转录。

3.2作用于翻译水平的基因治疗作用于翻译水平的基因治疗主要包括:(1)反义寡核苷酸:反义寡核苷酸是根据碱基配对原则,人工设计合成的DNA分子,导入宿主靶细胞后,能与特定的靶mRNA特异地结合,形成DNA-RNA杂化分子,阻止靶mRNA翻译蛋白质同时诱导RNA酶降解DNA-RNA杂化分子的靶RNA,达到抑制靶基因表达。(2)反义RNA:与反义寡核苷酸一样,反义RNA能与靶RNA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靶基因表达。目前常用转基因方法在体外构建反基因表达重组体,然后导入宿主靶细胞内,在细胞内产生反义RNA而发挥抑制靶基因表达作用。(3)核酶(ribozyme):核酶是一类具有酶活性及剪切作用的RNA分子,被称为第二代反义RNA,它能与靶RNA特异性地结合,并能切割、裂解靶RNA,从而抑制靶基因表达。

3.3作用于病毒的包装、装配的基因治疗-病毒蛋白的基因突变体:构建病毒蛋白编码基因的突变体,导入突破主靶细胞后,在细胞内表达异常的病毒蛋白或多肽、干扰病毒核酸的包装及病毒装配。

3.4DNA疫苗:DNA疫苗具有如下的特点:①制备简单、易行避免了产生蛋白质的繁锁过程;②DNA在常温下稳定,方便运输、保存及使用;③DNA疫苗接种后,在宿主细胞内表达蛋白质,其结构与天然蛋白质更接近,免疫原性较强;④DNA疫苗接种后,既能激发体液免疫,产生保持性中和抗体,清除体液中的病毒,又能激发宿主细胞免疫(CTL反应)而清除细胞内的病毒。因此DNA疫苗既有预防,又有治疗慢性病毒感染、抗病毒的作用,被认为是免疫调节性基因治疗中最重要的措施。

4抗病毒中草药

国内外实验研究显示不少中草药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国内长期以来的临床实践中,已将多种清热解毒中药应用于流感、腮腺炎病毒、麻诊病毒、乙脑病毒、肝炎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疗,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某些中草药亦有一定抗HIV的作用,今后应更深入研究,并按照GCP的要求进行临床试验,以推出疗效更准备,抗病毒机制清楚的抗病毒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