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美术课堂创新教学

/ 1

浅谈中学美术课堂创新教学

高云鹏

新课程改革明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对人本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的吸收,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延伸。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方针必须遵守的教育方向,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客观要求。美术《新课标》指出:美术课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开发与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德最佳手段之一。

我认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虽能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氛围浓厚,但在很大程度上只起辅助作用。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仍在课堂。在此,结合自身的实际课堂中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变过去“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主角的现象,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互动,从形式上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学生,如果失去了对这门课的兴趣,那他将不会学好这门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往往是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产生。学美术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轻松、愉悦的环境会使人产生良好的心情,好的心情就会带来绘画的灵感,必然就会画出好的作品。所以,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再加上美术这门艺术的自身魅力,定会提高课堂教学中的效率。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个性,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只有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敢于质疑,敢于发言,敢于冒险,学生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一个微笑,是学生的一份信心。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环境。

二.大胆尝试教学方法与手段。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别是学校的学生情况和教学设备等实际情况,大胆尝试教学方法与手段,不能老是那固定的几个环节:提问、引导、教授、指导等。要敢于创新,要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在遵循教学原则,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要敢于打破课堂教学结构,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实现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性和自觉性。多种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使之产生互补效应。作为教学手段,有条件的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越性,课堂教学更具兴趣性和丰富性。无条件的也要自创条件,如实物挂图、投影或自制教具等。大胆打破教学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勇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到知识。要注意多激励、表扬,少批评,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之才。只有这样,学生对学习才能真正感兴趣,对创新才有激情。当然有时学生也会走入误区,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三.教师精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教师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的内容。教育家思菲德说:“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而要看到是否有利于学生良好综合素质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利益的完善,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教师应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

四.放宽学生作业的条件范围,学生作业评价活动要多样化、兴趣化。

美术作业也有自身的特点,他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作业。他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个固定的评价标准。所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潜力有充分的发挥余地。例如,在一次学生作业中,有的学生曾问我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能不能把太阳画成黑色的?我说能,结果学生的最终作业色彩丰富、和谐、令人寻味。设想一下,如果当时我回答不能,就会限制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学生的作业也就不会有创新,学生的潜力也就挖掘不出来。在作业评价上要努力寻找每个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给他们以适当的评价与肯定。知道自身的价值所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越来越浓,求知欲才越来越强烈,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不要过于单调,注意调节学生的品味,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评价,注意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创新能力。比如,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努力找优点、补缺点,知道自己应该学习别人什么;再如教师要高度评价有创新的作品,利用少量成功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再是,教师评价一些进步快的学生作品,使少部分落后学生奋起直追。放宽作业条件和评价作业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力,真正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改变评价导向,鼓励、扶持、促进创新。美术《课标》指出:“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评价主要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正确的学习评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他们向创新型人格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行鼓励,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能帮助学生提高创造能力。在评价的过程中应采取学生先说,教师后评的方式。美术《课标》也建议:“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在评价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努力发现学生创新意识的闪光点对其进行鼓励、引导。评价的原则要注意鼓励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重视个性的培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