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美术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论建筑美术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严理静

严理静

广西土木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笔者从具体问题入手,分析当前建筑美术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美术与设计的关系等,并根据教学的实际经验提出了可行的改良方法,同时针对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建筑美术;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1建筑美术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建筑美术课程的教学目的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建筑设计进行审美积累并启发设计思维;二、熟练绘制草图和效果图。然而,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建筑设计和效果图创作中的运用广度和深度今非昔比,其高效快捷逼真的特点使得“手工绘制”日益萎缩。在媒体时代的设计教学观念和教学技术的转变中,“手绘”走到了近乎被抛弃的边缘。但是,注重手绘的建筑美术课程在训练快速表现设计构思和艺术修养的积累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效率的计算机技术偏向程式化,而“手绘”则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手绘过程中所涉及的艺术原理和方法技巧也是计算机绘制技术的必要基础。可以说,“手绘”能够反映设计师的思维能力和艺术修养。而“建筑绘画是建筑师沟通建设单位和使用者之间的桥梁。也可以说是设计方案的宣传品或广告,建筑画也成了投标争胜的工具。”所以,建筑学专业的美术基础教学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目前,建筑学专业的美术基础课教学通常安排在低年级进行,时间相对集中。怎样在短时间里使学生的美术基础有显著提高并学以致用?然而,很多院校的建筑美术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与建筑设计教学脱节的问题。从学生方面看,一、建筑学专业通常是以对文化课水平的要求来进行招生的,有美术基础的学生很少,且兴趣不高,难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二、学生对建筑美术课程缺乏足够的认识,无法理解美术与建筑的关系,导致学习动力不足。从教师方面看,一、容易过于强调建筑美术的艺术性一面,忽视美术在建筑设计中的特殊功用性,常以绘画思维代替设计思维,时间一久,就使得美术离设计越来越远;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枯燥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建筑美术在课程设置上也往往处于孤立状态,与建筑设计课程的结合不够紧密。由此可见,学生在起点极低的情况下通过训练最终达到掌握审美规律和熟练绘制效果图的目的将是一个需要教学双方共同努力的过程。

2探索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2.1课程设置

建筑学是一门结合了理工与艺术的学科,专业内容丰富庞杂。因此,课程设置的合理性非常重要。教学效果与课程设置有很大关系,建筑美术作为建筑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在整个课程的教学时间设置上应与其他课程严密配合、逻辑分明、相辅相成。一、举办专题讲座,论述建筑学与美术学(艺术原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建筑设计中的结合点,使学生充分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建筑美术教学的重要开端;二、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从美术走向设计;三、通过基础素描、基础色彩以及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等课程,使同学们掌握艺术原理和基本技巧,为建筑绘画创作奠定理论基础和审美基础。四、美术课与设计课在教学时间上交叉结合,如美术教师可以参与设计课中的相关指导,而设计教师也可以参与美术课的指导,相互给出建议,使两种课程紧密结合,相互渗透,提高美术基础教学的针对性,最终为设计服务。建筑美术属于设计类美术,其课程内容针对性强,不同于一般的绘画课程。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都是设计类美术的重要课程。设计类的素描倾向于结构素描,所以在低年级的基础素描训练中,在强调光影和空间塑造的同时也要加强结构素描的比重。结构素描的根本出发点在于研究表现物体的结构形态和由此拓展的设计思维,它对活跃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创作意识都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在培养学生的一般造型能力之外还可训练学生认识形式美规律、研究物体形态、构造所涉及的正、平、立面的比例尺度和物体不同方位的视觉效果,是较理想的设计素描。通过光影、透视、测绘和制图、绘画、建筑模型等训练手法,设计素描可以服务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室内外装饰设计等。正因为设计与结构素描注重对结构的深入观察、分析,而后又经科学的手段与感性的绘画有机结合,形成容制图学、透视学、解剖学、测绘学、绘画艺术为一体的基础绘画教学,是建筑学专业较理想的设计基础课。与此相关的设计色彩,也同样体现了专业特色,在一定量的传统色彩造型训练基础上加强色彩构成原理知识和实践练习,运用色彩的各种要素和关系原理来进行绘制,培养学生由写生色彩的感性过度到理性的设计色彩,倡导运用写生色彩的基本知识及理性的逻辑思维,主观地组织色彩,设计出具有创造力的色彩构成关系,为学生的建筑画创作奠定基础。在实际练习中,按一定步骤,通过色彩的推移、渐变、重叠、对比、块面装饰、空间混合、色差、聚散以及情景与调性等色彩构成训练,产生不同类型的透视效果。

2.2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

通过美术提高设计意识、积累审美经验并熟练绘制建筑效果图是建筑美术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何在短期内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教师示范、学生观摩”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美术教学的灵活性和特殊性,应予以大胆的创新和补充,努力寻求多层次、多元化,并进行研究和积累,逐渐形成一套建筑美术特有的教学方式。一、展会式教学。美术是视觉的艺术,视觉经验的积累至关重要,建筑美术的教学可以进行场地的拓展,从教室延伸至博物馆、美术馆,甚至艺术沙龙,举办学生作业展览,鼓励交流,形式生动活泼,寓教于乐;二、多媒体教学。在媒体时代,充分利用先进便捷的媒体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有力补充,通过媒体展示和对图例的分析,拓展了视觉传达的方式,丰富了教学方式和内容;三、创作体验式教学。选择具有创作意识的课题,如在立体构成的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大型立体构成的设计,使每位同学都参与到思维创作和实践操作中来,进行集体研讨、共同体验,为建筑模型的创作埋下伏笔。四、经验引导式教学。组织高年级学生在美术课程中引导低年级学生,进行经验探讨,有利于低年级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学习美术的方法和专业针对性。五、互评式教学。集中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并鼓励大家进行互评,有利于交流心得和技巧,使课堂气氛变得热烈而生动。

为了达到能够手绘效果图的能力,除了进行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的训练,必须进行空间造型的训练。一般从水粉的基础造型练习开始,逐渐过渡到建筑极其配景的写生训练,培养学生对建筑及环境色彩的把握能力。首先,进行色彩感觉的培养。先确定基本色调,再进行感性认识为主的写生训练,使初学者消除固有色的观念,注意环境色的表达;其次,进行色彩空间的训练。利用色彩的三要素,从整体关系入手,用“比较”的方法去确立每一块色彩的倾向以及在整个色调中的位置,营造出色彩空间;再者,结合写生作一些调色练习。将一些常用颜色混合即可得到各种丰富、微妙的间色、复色,加强了对色彩基础知识的理解,注意色彩的倾向性,以免出现粉、脏、灰、碎等弊病。

建筑画创作是建筑美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绘画工具的选择。引导学生尝试新的绘画材料和工具,表现形式不拘一格,马克笔、彩色铅笔、水粉水彩、各类纸张等。其次,风景写生(可以有建筑)要衔接以建筑写生(必须有建筑),目的是训练对建筑形式、空间、透视、材质、色彩等的敏锐认识,“同时应尽可能地遵循以下原则:1、速写的结构;2、透视以及其他用以画出立体感的方法;3、色调、质感、暗部和投影;4、构图”。再者,在写生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感受建筑艺术所展现的各方面元素,诸如形式、色彩、空间安排等,并进行默记,为以后的建筑画创作储备信息,这既有利于建筑画技法的积累,也加深了对建筑文化的理解,中国民居及传统建筑不同于西方的建筑形式,包含着东方人文中特有的精神理念和哲理思想,而写生就是通过对其外观特征及特定造型的把握来感受其设计原理,这也将给自己的建筑设计提供启发。最后,进入主观创作阶段。根据每学期的建筑设计课的作业内容进行建筑画创作是训练学生利用所学美术知识进行手绘的有效方法,能最大程度地巩固和提高建筑画的技法,也只有如此才能更直观地体现美术课程对于设计课程的价值。

3结语

能熟练表达建筑设计构思和绘制效果图是建筑学专业开设建筑美术课的初衷之一。“所谓建筑效果图,是在充分了解建筑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制出的使人易于理解、对建筑有效表现的视觉传达形式。”首先,要对建筑画的创作有充分的认识,建筑画是建筑师表达设计意图或交流设计思想的最直观的方式,它对于设计方案的比较、设计意图的深化至关重要,是设计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绘画。建筑艺术被称为凝固的音乐,而建筑表现画应该是表达设计意图的艺术语言,也是直观地展现设计成果的有效手段,更是承载着建筑师的个性、观念和审美的作品。因此,一幅优秀的建筑画在拥有其实用性外,也同样具备独立的艺术价值。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应在学好艺术原理的基础上,勤学苦练,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掌握建筑绘画的基本方法,既保证所学美术知识具有实用性,又使自己的审美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从而在设计中游刃有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以体现一个优秀建筑师的深厚修养。

参考文献:

[1]张举毅编著.建筑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美)麦尔·史泰宾著,曹怡鲁、秦蕾译.新世纪水彩画技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3](美)R.S.奥列佛著,杨径青、杨志达译.奥列佛风景建筑速写[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7.

[4](日)山城义彦著,袁逸倩、洪再生译.现代透视图着色技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