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学习活动提高语言学习效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2

有效开展学习活动提高语言学习效益

叶丹

叶丹

2.关注语言:有效设计活动,让学生实质参与。

在教学句型Whattimeisit?时,教师搭设了这样一个对话框架:

.

教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支点,但接下去的两位学生(一男一女)对话操练并不如意:

.

教师在这两位学生完成对话后仍是简单地评价“OK,right.”并马上进入了下一组练习。

上课教师和学生们都未进入语言传递的意义,没有注重语言的真实性。所以,在设计活动时我们要关注语言,真正让学生实质参与。

(1)活动设计指向语言,还语言教学原貌。

教语言的最终目标是学会和运用。教师设计各项活动的目的是学习和操练英语语言。因此,不可因热闹而失去活动的实际意义,各项活动一定要指向语言。

【案例六】比较级用法教学片段

在2008浙江名师英语课堂教学展示中,夏恩力老师的精彩课堂给与会老师留下深刻印象,她对语言的敏感和关注引起我们的深深思考。

在引出新知时呈现简笔画,让学生自己说出longer,shorter,smaller,bigger,heavier等形容词。在巩固阶段,夏老师对黑板上的图画稍作改动,变成了两只可爱的猪。

T:Thereare2pigs,oneisSooby,andtheotherisDooby.CanyousaysomethingaboutSoobyandDooby?Youcanusethesentence“...is...than...”.

教师由此引入自编故事“SoobyandDooby”,让学生在阅读中完成任务。同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Whoissmarter,SoobyorDooby?”使学生对故事产生阅读的愿望。

课到此,夏老师又设置了另一个环节——畅聊Abettertomorrow。具体如下:

首先用简笔画描绘出班级中一位学生现在的模样(BoyTom),然后再用另一幅简笔画描绘出这位学生十年后的模样(DoctorTom)。

T:DoctorTomis...thanBoyTom.

首先,教师让学生自我观察、发现DoctorTom和BoyTom的不同之处。然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组内一位成员描绘现在及二十年后的模样,并用英语描述他们的不同之处。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情绪,语言的输入流畅自然。

各种形式的活动都是为语言服务的,夏老师用了简单的教学资源(简笔画)引导学生输入和输出语言。没有复杂的课件,学生的思维在夏老师的勾勒引导下不断运转,表现出乐于表达的情感。

(2)活动设计有信息差,让学生有交际的热情

语言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给学生制造一定的“信息差”,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那样的语言操练才会更真实、更有意义。

【案例七】有关“询问姓名”话题的教学片段

为了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询问他人姓名的表达时,两位教师有如下不同的教学设计。

设计一:教师设计了“询问他人姓名”的任务活动,时间为8分钟。授课教师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将课桌摆放成三个并列“田”字,组员相对落座开始互相询问对方的姓名。待6对学生口头交流、笔头记录结束后,按顺时针方向更换座位。这样,交流对象就发生了变化,即可开始新一轮的对话。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与尽可能多的组内成员对话。活动一开始,学生兴趣犹存,可询问了几人后学生便开始厌烦了……

设计二:教师在课前让学生每人给自己起一个英文名字(事先让学生对此保密),然后让学生在课上相互询问对方的英文名字。活动中学生们兴趣盎然,注意力都集中在用语言做事上。

设计一中的任务活动看似热闹、有趣、操练范围广,但却是无交际意义的句型操练,因为提问方和回答方早已相识。而设计二中教师充分利用了“信息差”,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利用已知信息探求未知信息。学生一直保持高涨的情绪,并在每一次的参与中运用着交际语言,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无论是学生的个体活动还是学生间的互动,无论活动是以什么形式展开、活动的内容是什么,语言交际必须要有“信息差”。只有存在“信息差”,才能克服理解性任务中的“假读”和“假听”,以及创造性任务中的“假说”和“假写”。

3.提供运用语言的空间,促使学生内化语言。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份能力来自于每一堂课的积累。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是仅仅不够的,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而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搭建运用语言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去用语言表达思想。

【案例八】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6AtthezooPartALet’slearn部分教学片段

在引出单词big,small的教学后,教师进行了简单的操练,采取chant的形式巩固单词。之后,教师并没有接着教下一个单词,而是对学生进行如下训练。

1.呈现一个小球。

T:Thisisaball,itissmall.Theballissmall.让学生重复。

2.呈现一只狗和一只老鼠,请学生观察后完成句子:

The____isbig.

The____issmall.

3.呈现一幅中国地图,请学生比较各地区面积上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Chinaisbig.Zhejiangissmall.Hangzhouissmall....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并阐述,实现了“让学生用所学语言描述动物”的教学目标。观察地图的活动,就是老师为学生搭设的运用语言的平台,学生会很自然地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表达。

四、两点思考

关注学生的有效参与,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行走在儿童间,用童心感动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吸纳儿童文化是教师应有的情怀。学生只有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才会乐于参与活动,有效参与学习。所以,让我们用童心感动课堂。

2.徜徉在语言间,让英语课充满“英语味”。

让学生从“吸纳”到“倾吐”真正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使英语课堂洋溢着“英语味”。这份思考是一次远行,一份付出,一种积累。(完)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大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