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学校管理变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1

大数据时代的学校管理变革

吴天龙

吉林省临江市桦树镇中心学校134600

摘要:数据信息的价值影响着学校在管理方面的提升,要科学地运用各项数据信息,实现资源的共享,变革学校管理手段,加强学校管理的效率。本文阐述了大数据时代对学校管理的影响,提出了大数据时代下学校管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学校管理大数据变革

大数据时代给学校的管理方法带来了重大的挑战,因为在大数据时代中,信息数据的重要性越来越强,随着学校拥有的信息数据在不断地增加,信息数据的价值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目前很大的问题就是怎样去较好地收集信息数据,并且学校还要从这些信息数据中科学有效地找出拥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的数据,再进行比较科学的分析和判断,降低盲目做决定的做法。

一、大数据时代对学校管理的影响

学校中运用到的数据通常是传统的数据,普遍都是随机抽取的样本和数据。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量的信息数据在不断涌入。如今的数据信息不仅非常多并且非常复杂,这种情况下学校在管理方面有了很大的困难,使学校的环境出现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学校在管理方面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学校的管理阶层及时地解决,也就造成了大数据时代下学校管理的创新和改革。大数据是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展示,不仅是重要的技术,还是教育和思维上的重大改革。之前有很多学校会将教育的重心放在科学化和信息化的教学设施上,却忽略了对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在大数据下,学校运用对数据信息的价值实现,在管理水平上有了明显的提升。

二、大数据时代下学校管理的有效策略

1.提升管理决策能力。

想要提升学校管理的水平,就要拥有创新的教育计划和方案,还需要有大数据的不断辅助和支持。对学校中的数据库要不断地进行升级、整理。目前很多学校的管理系统都是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大数据是学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在大数据时代中,教育领域的数据信息和各类资源都极其丰富,很多的数据信息被整理、分析、探究再加以运用。为了符合大数据时代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学校的管理阶层需要充分地了解大数据的内容,拥有较强的数据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还要尽最大可能发挥出信息数据对学校管理的效用,请相关的专家进行数据信息的研究和总结,发现数据信息的最高价值。要积极地建立信息数据开放的体制,用信息数据来证明学校的发展。要建立科学的评判体系,进行监督和管理,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2.加强对大数据发展的促进。

(1)要从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去分析大数据的重点,认识到大数据的价值所在,重视在教育上的信息化改革;还要积极地创新,加强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总结能力,将数据信息较好地开发和运用。

(2)针对信息数据的效用方面,教育对信息数据的要求非常重要,需要信息化的不断增强。但我国目前很多学校在信息数据的水平上面基础不一样,数据的质量拥有强大的差异性,对信息数据的利用率也不同。很多学校在是对数据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和整合的能力并不高,数据信息很难被较好地开发和运用。这种情况造成了学校的很多数据在运用时不能做到准确性和真实性,存在着很多质量上面的不足。所以,对学校数据的改善和加强是提升学校管理的重要前提。

(3)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共享平台,精良地运用信息数据进行管理。要让学校的信息数据变得透明化,减小数据信息的多变性,化繁为简;加强对信息数据的共享,努力满足大众对信息数据的要求;对学校中的数据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升学校对各项事务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的稳定运行。

3.加强对大数据的重视程度。

大数据时代可以很好地满足学校师生对数据的需求,可以显示出学校的学风和实力。在大数据时代,学校的管理有了新的创新和改革,转变了传统老旧的管理方法。因此,学校的管理阶层需要认识到大数据时代为学校管理带来的机遇,加强对大数据技术和思维的重视,结合实际的学校管理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学校管理。要重视各项数据的归纳、分析和总结,加强信息化管理,促进学校管理的发展和变革。

三、结束语

我国目前已经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时代之下数据信息产生的效用和价值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学校的管理也因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产生了较大的变革和创新,越来越重视数据信息对教育和管理方面的作用。想要对学校的管理进行创新和改革,提升学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就要充分地发挥出数据信息的作用,促进学校管理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忆华阳小华大数据时代的学校管理变革[J].教学与管理,2014,(18):47-49。

[2]和云安星薛竞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4,(63):26-32。

[3]周湘林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管理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25-30。

[4]胡弼成邓杰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变革:挑战、趋势及风险规避[J].教育科学研究,2015,(6):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