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D试验阳性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PPD试验阳性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李芬马家兰许菊秀

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434000

摘要:目的:探讨PPD试验强阳性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言谈、行为变化等观察,从而对PPD试验强阳性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试验结果次日心理状况和一个月后的心理状况。心理护理可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振作精神,积极配合治疗。结论:心理护理可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振作精神,积极配合治疗;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PPD试验强阳性患者焦虑、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有利患者病情恢复。

关键词:PPD试验阳性;心理状况;分析

结核菌素(PPD)试验是检测人体是否感染结核菌的一项试验,是判断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患者往往对PPD试验强阳性结果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如焦虑、害怕、紧张等。2012年2月-2014年10月,我们对80例PPD试验阳性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PPD试验阳性患者80例,男40例,女40例,所有患者接受PPD试验,语言表达清晰、听力正常。

1.2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由护理人员进行1周的护理干预。1)认知干预:PPD试验是监测患者是否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从而诊断是否为结核病。由于患者对试验缺乏认识,护士应告知患者受结核菌感染4-8周后,在获得免疫的同时产生变态反应;详细说明试验阴性、阳性、强阳性分别代表的临床意义,使患者对试验结果有明确的认知。2)心理干预:患者对试验结果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担心家庭、生活、工作发生改变,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精神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加重病情。护理人员要以和蔼的态度安慰患者,告知以积极的心态正确面对现实;告知患者经规范、系统的治疗是可治愈的,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1]。3)生活干预:告知患者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进食高营养、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告知多吃水果,提高机体抵抗力,以利于病情恢复。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适当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房间保持空气流通,适宜的温湿度,阳光充足。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对着他人咳嗽或打喷嚏。和家人分开使用餐具。经常在日光下暴晒被褥。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1.3评价指标评定两组患者得知试验结果次日和1个月后的心理状态。

2结果

PPD试验结果次日患者焦虑、紧张、恐惧;护理人员进行1周的护理干预,1个月后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正确面对现实。

3小结

PPD试验是基于Ⅳ型变态反应的一种皮肤实验,用来检验患者有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凡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的患者,会产生相应的致敏淋巴细胞,具有识别结核分枝杆菌的能力。当再次遇到少量的结核杆菌时,致敏T淋巴细胞受相同抗原再次刺激,释放出多种淋巴因子,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强,巨噬细胞聚集在局部造成浸润,约在48-72h内出现红肿硬结的阳性反应。若受试者未感染过结核杆菌,则局部无变态反应。硬结平均直径10-19mm为阳性,硬结平均直径≥20mm为强阳性[2]。PPD试验者大多无法接受该试验为强阳性,对自己患有传染性疾病会产生强烈的心理抵触。我们对患者进行为期1周的护理干预,包括PPD试验认知、心理干预、生活干预等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护理,以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配合治疗及护理,有效缓解PPD试验强阳性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病情康复。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91-194

[2]叶任高.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