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2

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的影响

黄有孝黄艳

黄有孝黄艳(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四川邛崃611530)

【摘要】目的:旨在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2009年5月共收治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口服尼莫地平30m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吡拉西坦,3次/d,0.8mg/次,疗程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两组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简易智能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的总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DS、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HDS、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HDS、MMSE、ADL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尼莫同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好,可以延缓病情恶化,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记忆力、提高认知功能以及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尼莫地平;双益平;长谷川痴呆量表;简易智能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022-02

血管性痴呆(VD)是由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一般认为血管性痴呆主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患者多有明显的脑血管意外病史,如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且出现记忆力下降、智力下降,但日常生活能力、理解力、判断力以及待人接物的礼仪习惯等均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状态,人格也保持得较完整,所以也称为局限性痴呆。笔者自2008年1月~2009年5月共收治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旨在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09年5月共收治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49~74岁,平均65岁。所有患者参照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痴呆诊断标准;既往有中风病史,并经CT或MRI证实;Hachinski缺血量表积分(Hachinskiischeminscale,HIS)≥7分;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文盲≤17分,小学≤20分,中学或以上学历≤24分。排除阿尔茨海默病及重度VD患者,精神病患者,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重症糖尿患者;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评价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降压、调脂,降糖等,观察组口服尼莫地平30mg,3次/d,对照组口服吡拉西坦,3次/d,0.8mg/次,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简易智能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评分的变化情况。

1.2.2疗效标准:显效,MMSE分数提高>6分;有效,MMSE分数提高>4分;无效,MMSE分数提高<3分[1]。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的的总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HDS、MMSE及ADL的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HDS、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HDS、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HDS、MMSE、ADL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血管性痴呆指的是由脑血管病引起的有痴呆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脑血管病主要有脑梗死(包括多发性梗死、大面积梗死、特殊部位梗死等)、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等。表现为病人的认知、记忆、言语、情感、性格等方面的精神减退或消失,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甚至于眩晕、偏身麻木等[2]。在血管性痴呆治疗方面,没有任何的特效药,所以在临床上以改善脑血流,预防脑卒中,促进大脑神经细胞代谢,阻止病情恶化,改善及缓解症状为主[3]。

尼膜同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其双氢吡啶环的酯基结构决定了它有对脑血管扩张作用,其脂溶性高,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其活性物质在颅内组织的分布优于其他钙离子拮抗剂,在脑血管周围更容易发挥作用,为脑功能的恢复提供先决条件,尼膜同不仅作用于脑血管,而且还可以作用于神经元,特异性地结合大脑中与学习记忆有关的功能区,尤其是海马区和皮质区,尼膜同进入脑组织后,高度特异性地与钙通道有关的受体可逆地结合,这些受体主要分布在海马和皮质的神经元等大脑内参与学习和记忆的区域[4]。

本研究结果发现,察组的的总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P<0.05)。治疗前,两组HDS、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两组HDS、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P<005)。且两组间HDS、MMSE、ADL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P<0.05)。以上说明,应用尼莫同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好,可以延缓病情恶化,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记忆力、提高认知功能以及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14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35(4):246

[3]林昭敏,吴静,王梅平.尼莫地平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J].海峡医学,2009,21(10):101~103

[4]柯绍发,张丹红,陈秋月.尼莫地平对脑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医药导报,2005,24(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