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2007-201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郫县2007-201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邓玮张宁

邓玮张宁(成都市郫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611730)

【摘要】目的分析2007-2011年郫县法定传染病疫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我县传染病防控措施和作好疫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郫县2007-201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间,郫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生14种5087例,死亡5种16例,年平均发病率193.11/10万,死亡率0.61/10万,病死率0.31%。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生8种5535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210.11/10万。传染病构成为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占45.78%,呼吸道传染病占34.91%,肠道传染病占19.03%,自然疫源性疾病占0.28%。结论预防和控制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郫县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

【关健词】传染病发病率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4-0111-02

为了解郫县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流行特点,做好预警监测,为相关部门制定传染病防控对策提供依据,现对郫县2007-201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下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下的《基本信息系统》。

1.2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郫县2007-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疫情概况

2.1.15年来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发生乙类传染病14种5087例,死亡16例,年均发病率为193.11/10万,死亡率0.61/10万,病死率0.31%;报告发生丙类传染病8种5535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210.11/10万。死亡16例,分别为艾滋病8例、肺结核4例、狂犬病2例、甲型HINI流感1例、乙肝1例。(表一)。

表一郫县2007-2011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表

2.1.2传染病发病位次2007-2011年报告发生的乙丙类传染病共22种10622例,发病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手足口病(100.01/10万)、肺结核(56.83/10万)、其它感染性腹泻(56.37/10万)、流行性腮腺炎(50.41/10万)、乙肝(49.92/10万),5种疾病共发病7833例,占总传染病数的73.74%。

2.2乙类传染病发病构成

2.2.1血液及性传播疾病2007-2011年报告2329例,占乙类总数的45.78%,其中乙肝1314例、梅毒601例、淋病254例,丙肝116例、艾滋病44例,分别占血液及性传播疾病总数的56.42%、25.80%、10.91%、4.98%、1.89%。

2.2.2呼吸道传染病2007-2011年报告1776例,占乙类总数的34.91%,其中肺结核1497例,麻疹158例,猩红热88例,甲型H1N1流感31例,流脑、百日咳各1例,分别占呼吸道传染病总数的84.29%、8.89%、4.95%、1.75%、0.06%、0.06%。

2.2.3肠道传染病2007-2011年报告968例,占乙类总数的19.03%,其中痢疾764例、甲肝152例、肝炎未分型34例、戊肝14例、伤寒4例,分别占肠道传染病总数的78.93%、15.70%、3.51%、1.45%、0.41%。

2.2.4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2007-2011年报告14例,占乙类总数的0.28%,其中乙脑7例、疟疾5例、狂犬病2例,分别占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总数的50%、35.71%、14.29%(表二)。

表二郫县2007-2011年乙类传染病发病构成情况

2.3丙类传染病发病构成共报告发生丙类传染病5535例,其中手足口病2208例(2008年5月2日纳入丙类传染病统计)、其它感染性腹泻1485例、流行性腮腺炎1328例、风疹294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89例、流行性感冒27例、黑热病3例、包虫病1例,分别占丙类传染病的39.89%、26.83%、23.99%、5.31%、3.41%、0.50%、0.05%、0.02%。

2.4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

2.4.1手足口病该病自2008年5月2日纳入丙类传染病统计报告后,截止2011年,累计报告2208例,年均发病率为100.01/10万,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20.79%,2009-2011年发病率均居法定报告传染病之首。

2.4.2肺结核5年间累计报告1497例,年均发病率为56.83/10万,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14.09%,2008-2011年发病率居法定报告传染病第2位,且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2.4.3其它感染性腹泻5年间累计报告1485例,年均发病率为56.37/10万,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14.09%,2007-2008发病率居法定传染病首位,2009-2011年发病率排位呈下降趋势。

2.4.4流行性腮腺炎5年间累计报告1328例,年均发病率为50.41/10万,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12.50%,2007-2010年发病率排位依次为第2、3、5、5位,2011年发病率上升至第3位。

2.4.5乙肝5年间累计报告1314例,年均发病率为49.88/10万,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12.37%,5年间发病率居第3-4位。

2.4.6梅毒5年间累计报告601例,年均发病率为22.81/10万,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5.66%,5年间发病率居第6-8位,前4年位次逐年下降,2011年有所上升。

2.4.7艾滋病5年间累计报告44例,死亡8例,年均发病率为1.67/10万,死亡率为0.30/10万,病死率为18.18%。

2.4.8狂犬病5年间累计报告2例,死亡2例(2007年2例),年均发病率为0.08/10万,死亡率为0.08/10万,病死率为100%。

3讨论

郫县2007-201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动态分析显示,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2007-2009年发病率有所下降,2010年发病率上升幅度较大,2011年有所下降。

22种传染病中,以手足口病、肺结核、其它感染性腹泻发病数较多,占发病总数的48.86%。手足口病2008-2010年发病数逐年上升,且上升幅度较大,2011年发病数与上年比有所下降,但发病数仍居当年之首。因此,要高度重视手足口病疫情。幼托机构是手足口病爆发的主要发生场所,其发生爆发数远远高于其他场所[1]。要加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的监测和疫情控制,加强医疗机构防治和诊断标准等知识的培训,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人群防控知识知晓率和主动就医意识。肺结核发病数较高,在我县传染病中占主要地位,其高发病数可能与近年就诊率和发现率提高有关,但仍要高度重视,在保持肺结核高发现率的同时,加强执法转诊、归口管理,严格执行规范治疗,确保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得以正确实施[2]。其它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能与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群卫生意识的增强等因素有关。同时,如政府加强对其它感染性腹泻防治工作重点人群的投入和管理力度[3]等措施。

梅毒、艾滋病、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梅毒、艾滋病的流行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给我国经济、社会、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4]。我县地处成都市近郊,流动人口多,娱乐场所种类数量也较多,存在性传播疾病发病率上升的可能性,因此,要加强艾滋病、性病的防治与监测工作,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采取主动监测、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等措施,做到层层落实,以达到有效遏制艾滋病、性病流行的目标[5]。流行性腮腺炎前4年发病数呈下降趋势,但2011年发病数有所上升,2011年流腮发病主要集中在托幼机构和小学,小学和托幼机构儿童年龄较小,人口密集,易感者集中是流行性腮腺炎聚集性疫情的高发场所[6],因此,必须加强该场所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工作,而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接种腮腺炎疫苗,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5年间发生死亡病例的主要有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我县艾滋病病例主要死因为机会性感染,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艾滋病初筛,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肺结核死亡病例主要为高年龄段且就诊不及时病人。因此,降低肺结核病死率,主要应加大肺结核防制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就诊主动性,提高肺结核诊断水平,同时提高肺结核病人服药依从性,做到早发现、早管理、早规范治疗。而要控制狂犬病死亡率主要是要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其策略是强化狂犬病防制多部门联动长效机制,切实加强犬只的规范化管理,加大犬只拴养、免疫和流浪犬捕杀力度,继续开展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对狂犬病危害的认识和犬伤暴露后的就诊率,加强犬伤门诊的规范化建设,强化犬伤病人的规范处置,提高犬伤病人免疫接种率[7]。

综上所述,预防和控制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郫县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与爆发疫情预防控制措施,巩固免疫规划防治成果,有效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

参考文献

[1]李中杰,余斐等,2009年全国手足口病爆发早期发现方式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2):1446-1447.

[2]黄明安.云安县2001-2008年实施广东省结核病控制项目效果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0,36(5):53-55.

[3]马桂芳,陈益洲等,2006年河南省其它感染性腹泻疫情特点流行病学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8,19(1):41-42.

[4]孙雅芬,朱鹏,温迎春等.哈尔滨市特殊人群梅毒、艾滋病血清学监测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学,2004,10(5):352.

[5]王文杰,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现状、问题及趋势[J].中华流行学杂志,2009,30(4):407-409.

[6]杨铁链,韩发维,李华.2005-2011年山西省古交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2.27(4):274-276.

[7]杨洪伟,梁文佳.狂犬病的预防与控制[J].华南预防医学,2005,31(6):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