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肝炎的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1

妊娠合并肝炎的治疗

宋一丽

宋一丽(大庆油田总医院163001)

【中图分类号】R5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3-0120-02

【摘要】目的讨论妊娠合并肝炎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原则保肝、利胆、退黄、抗病毒及补充营养。

【关键词】妊娠合并肝炎治疗

病毒性肝炎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疾患,目前已经明确的肝炎病毒类型主要有七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型肝炎病毒。常见的肝炎病毒主要是经过肠道(粪一口)传播的甲、戊型肝炎;以及通过血液、体液、性接触等传播的乙、丙、丁型肝炎。孕妇肝炎的发生率较非孕女性高,妊娠合并肝炎更易为急性重型肝炎,有报道约为正常女性的66倍。妊娠合并肝炎最常见为乙型肝炎,其次为甲型肝炎。妊娠合并肝炎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妊娠期女性更为易感。

肝炎对妊娠的影响

1.对母体的影响妊娠合并肝炎,在妊娠早期可加重孕妇的早孕反应,易发生妊娠剧吐;妊娠中晚期易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肝功能受损引起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可造成分娩时及产后出血;如发展成急性重症肝炎,可直接影响母婴生命,容易发生DIC,出现严重的出血倾向。

2.对胎儿的影响妊娠早期合并肝炎,尤其是乙、丙型肝炎,胎儿畸形率升高。据文献报道,肝炎孕妇流产、早产、死胎、死产以及新生儿死亡率都较对照组为高。更为重要的是,妊娠期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病毒可通过母婴垂直途径感染胎儿,造成胎儿宫内感染及分娩时感染。

妊娠对肝炎的影响

由于妊娠期孕妇新陈代谢旺盛;胎儿部分代谢产物需要在母体肝脏内代谢;孕期分泌大量激素需要母体肝脏灭活解毒;分娩以及手术、麻醉、术后用药皆额外增加肝脏负担,所以妊娠期间孕妇容易感染肝炎病毒,并容易造成肝炎病情的进一步恶化,而且,妊娠越晚期,病情越严重,更易发展成重症肝炎。

妊娠期肝炎临床表现

出现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无法用早孕反应及其他原因解释的消化道症状;或出现发热、畏寒以及黄疸、皮肤瘙痒等;或腹部触诊发现肝脏大等。应高度怀疑患有肝炎。

诊断

1.病史有与肝炎病人及携带者密切接触史或有血液制品应用史。

2.临床表现见上文。

3.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检查为判断肝损害的直接证据,主要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羟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异常升高;重症肝炎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早期异常升高,提示病情严重。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常提示肝功严重受损,预后不良。

4.血清血及病原学检测检测病毒血清标志物或PCR检测病毒遗传物质,常见为抗体检测,抗原检测以及DNA、RNA标志物检测,通过以上检测可明确肝炎种类及活动程度。

鉴别诊断

应该与严重妊娠呕吐引起的肝脏损害、急性脂肪肝、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引起的肝损害,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以及药物引起的肝脏损害相鉴别。

药物治疗

(一)治疗原则

保肝、利胆、退黄、抗病毒及补充营养。

(二)保肝药物

1.维生素类

(1)维生素C。可促进机体抗氧化,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功能。

用法:口服0.1g,3次/d,饭后服;静脉用药,1~2g,1次/d。

注意事项:过量可引起反酸,大剂量长期应用可引起婴儿维生素C缺乏病;大量长期口服可引起维生素B12及铜、锌离子吸收,易导致泌尿系统结石。属妊娠期C类用药。

(2)维生素E。对脂代谢起促进作用,能抗氧化,改善肝功能。

用法:口服20mg,3次/d。

注意事项:过量可出现恶心、头痛、眩晕等症状,增加血栓形成,长期大量应用可降低性功能及出现肌酸尿;其代谢产物可拮抗维生素K作用,使凝血时间延长;属妊娠期A类用药,超量为妊娠期C类用药。

(3)维生素K1。作为羧化酶的辅酶参与肝内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Ⅱ、Ⅶ、Ⅸ、X的合成,对于肝功能受损导致凝血因子缺乏有效。

用法: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10mg,1~2次/d。

注意事项:静脉注射过快可出现面部潮红、出汗、胸闷、低血压等。

(4)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参见相关章节)。

2.三磷腺苷(ATP)、辅酶A和细胞色素C等,有促进肝细胞代谢的作用。

3.血制品如新鲜血、血浆和人体清蛋白等,可以纠正血内低蛋白,改善凝血功能,起到保肝作用。

4.近来有人报道,干扰素和干扰素诱导剂(interferoninducer)能抑制肝炎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对减少或消除体内病毒抗原有一定作用。剂量1~2rag/次,肌内注射,2次/周,2~3个月为1个疗程。

参考文献

[1]宋岩峰,黄惠娟,何晓宇,许波,何春妮,林丽莎.妊娠合并肝病分娩方式的探讨[J].东南国防医药,2004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