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李媛

曲靖市富源县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云南富源655500

摘要: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工作重要部分,为了保证数据质量的准确性,必须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新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主要从量值溯源基准体系的建立,系统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环境监测人员和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进行介绍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强化建设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和时代的进步发展,环境污染已成为困扰经济发展和现代人生活的重要因素。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监管的重要手段,监测数据对环境保护的决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不断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高数据质量,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部分,是客观、科学、公正、准确监测结果的重要保证。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环境保护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监测领域不断扩大,监测因子增加,监测任务越来越繁重,对监测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质量管理水平的监测的发展是要科学、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必然要标准化和定量化。

2建立完善的监测技术体系

(1)完善监测技术体系,第一步是加大科研力度,及时跟踪监测技术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先进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同时也有了新的监测因子和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旧的监控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环境监测的需求。因此,加强对前沿科学技术的研究,及时跟踪现代监测技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仪器人员系统的实时监控,是监测基础的可靠保证。实时监控系统主要是因为在目前的市场上,一些新的仪器刚刚投入运行,暴露出监测方法的缺点和评估程序的不完善。在此基础上,要根据环境监测方法的有关标准、管理模式的修订等相关制度,建立准入制度和技术审批制度。此外,这些仪器制造商提供的技术规则和验证数据的责任应更明确。(3)监测技术水平应保持稳定,这是保证监测数据可比性的前提。(4)建立和完善监测方法的检定机构,这是保证工作标准质量的前提。

2补充建立量值溯源基准体系

基准是价值转移和溯源的基础,在质量控制、分析测试、方法验证、仪器校准和仲裁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除了使用国家基准或外国基准外,环境监测系统也有一些不具备可追溯性的监测技术。

2.1建立基准实验室,以补充国家基准

对那些没有国家标准的参数和仪器,应结合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以环境监测实验室特点的标杆,填补量值溯源的空白点,解决环境监测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2建立量值溯源的规范流程,完善行业技术体系。

对尚未建立检定或校准的程序、仪器和系统参数,应加快建设环保产业技术体系,制定规范的量值溯源流程,并建立相应的系统检测技术。特别要快速填补应急监测仪器、在线或自动监测系统的空白。

2.3恢复质量控制实验室,承担质量控制任务。

在标准样品浓度、基体和范围的类型是有限的情况下,过分依赖质量控制标准样品的模式造成了质量控制工作存在有空白点。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尽快恢复或建立制造质量控制样品、包装样品、仪器校准的实施、标准样品的性能和其他验证或检定校准等一系列功能,满足质量控制工作。

3建立监测质量控制指标体系

质量控制指标是评价质量控制结果的最主要的依据,是质量控制措施具有实际实施意义的基础。目前,由于质量控制结果的不确定性,无法及时判断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它不仅造成质量控制的漏洞,而且直接影响到环境数据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3.1注重质量控制措施的研究,加强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监测方法的建立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质量控制措施的要求,改善过分依赖结果质量控制的理念,加强全过程控制和过程控制的意识,并建立一个更完善的监测技术体系。同时,应不断探索新的质量控制模式和措施。

3.2注重质量活动计划,分步实施项目或任务管理

对现阶段环境监测质量中的控制规划工作相对薄弱的情况,应在质量控制活动策划中强调建立质量控制意识,明确目标任务,特别是应建立项目或任务的执行管理模式,改变模糊管理的情况,加强数据分类统计的质量控制,使数据质量控制和实施监测结果能够同步审计和报告,并实施量化考核。

3.3建立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完善质量控制评价体系。

目前,环境监测体系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相对薄弱、滞后,严重制约了质量管理活动的开展。应广泛开展技术研究,尽快建立针对不同监测区域、监测因子、监测方法、质量控制手段、质量类别,甚至建立不同的监测环节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与此同时,要完善质量控制评价体系。

3.4建立质量控制目标意识

我们应该建立一种质量控制指标和质量控制目标协调的理念,建立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来进行监测,不同地区之间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质量控制指标,要在监测方法、监测领域和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区别,不能全部制定同样的质量控制指标,允许多级质量控制指标共存。

3.5参考监测方法对数据进行验证,建立自己的质量控制指标。

方法验证数据是对该方法可行性的解释,应注意数据与质量控制指标之间的差异。各实验室应在满足一定控制标准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质量控制指标。质量控制指标应根据工作需要和考核范围来确定。

3.6,合理使用标准样本不确定性,加强统计方法的应用

对各种标准样品不确定度的含义、质量控制水平和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认识,明确其与质量控制指标的区别。我们应加强质量控制中的数理统计的应用,选择有说服力、科学、合理的评价依据,摆脱过度依赖甚至盲目服从标准样品的结果,提高质量控制活动的公信力。

4提高环境监测人员技术能力和水平

从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理论基础、工作经验、培训和学习机会以及区域发展水平和设备水平等方面看,都是出现了不平衡的情况。提高监测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和技术水平,完善考核机制,是提高监测质量的有效措施。

4.1,加强培训,加强技术交流,

组织技术培训班是促进技术交流,实施技术培训的有效途径。根据监测技术发展的实际需求,有效地设计和规划相应的培训内容,把握好技术培训的主线。

4.2丰富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

根据监测仪器培训需求的发展,应建立和发展交互式培训系统,建立专门培训基地或实验室,解决现有技术水平监控人员能力建设速度落后的问题。开发各类教学培训课件,普及监控技术以及相应的规范操作技能,这样能够有效丰富教学模式。

4.3建立再教育机制,激发在职培训积极性。

由于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机制不够完善,实际上许多项目和监测手段的之间存在着差异,应充分考虑环境监测实验科学,建立起再教育的机制,提高在职培训的积极性,为开展具体监测项目提供可行的技术能力支持。

4.4,强化考核机制,完善证书考试方法。

随着监测领域的逐步扩大,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的不断增加,环境监测人员认证考核工作的实施难度不断加大。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完善试题库,完善管理模式和考核方法,加强监督,有效抓好质量考核工作,提高技术水平。

4.5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素质

环境质量管理的策划和运行是由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维护,而这些管理人员也是是技术人员实施质量活动之时重要的技术支持这,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和质量标准,提高监测质量。

5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机制。

(1)实现环境监测质量监督的机制的目标。建立健全的目标首先是在建设过程中,实施网络管理的手段,同时实行一体化的协调机制(2)通过使用通用管理这种模式,在各个领域实现共同发展。(3)大力开展环境监测方法的科研活动,真的建立长效的质量监督机制

6结束语

目前,中国环境监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当前环境管理的质量监控,它可以确保监测结果公正、科学、客观、真实。随着环境监理的需要,我国环保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质量监测个领域也在扩展,使得当前和未来的环环境监测任务呈现复杂多变的趋势。基于此,新时期应努力发展和完善环境监理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最终实现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定量化、法制化和现代化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夏新.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11.环境检测管理与技术,2012(01)

[2]彭刚华,梁富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6,22(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