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兵兵球运动技能的开放性及训练过程的阶段性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12-22
/ 1

浅谈兵兵球运动技能的开放性及训练过程的阶段性问题

汪秀玉

兵兵球运动是典型的对抗性竞赛项目,参赛双方的每一次还击都须在相素制约中完成技术动作,实现战术目的。由其竞赛的特点所决定,兵兵球运动的技能的核心不是在稳定的条件下熟练掌握技术动作,不是在变化的条件下,有效率完成动作。可见球运动技能显然是一种开放性技能。

开放性运动技能形成的关系是充分利用各种感觉机能和反馈原理,有效发展对条件刺激的感知能力,分化能力,应变能力及遇见能力。因而在兵兵球训练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条件刺激研究使之符合于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1.不同条件刺激方式对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影响

球训练的条件刺激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稳定性条件刺激”,即预先限定击球的落点,旋转和节奏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进行各种技术练习;另一类是“变化性条件刺激”,即不断变换击球落点,旋转和节奏,在相对变化的条件下进行各种技术练习。根据条件刺激的不同方式设立五个训练组进行比较。第一组,整个训练过程全部采用稳定性条件刺激,即:全稳刺激组;第二组,整个训练过程全部采用变化性条件刺激,即:全变刺激组;第三组,训练过程的前半段采用稳定性条件刺激,后半段采用变化性条件刺激,即:先稳后变组;第四组,训练过程的前半段采用变化性刺激,后半段采用稳定性变化刺激,即:先变后稳组;第五组,在训练过程中反复交替采用稳定性条件刺激和变化性条件刺激,即:稳定交替。经过相同课时的训练分析各组掌握技能的进展情况,比较各组的训练效果。

依据实验材料可见:“先变后稳组”掌握技能的进展情况是训练过程的前段和后段均提高缓慢,其训练效果差,说明该组的条件刺激方式不符合兵兵球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全稳刺激组”掌握技能的进展情况是训练过程的前段快、后段慢,约从二十次课开始,运动技能的提高速度明显减慢,训练效果较差,说明在训练过程后半段仍然采用全稳定性条件刺激方式,不符合兵兵球这一开放性技能的形成规律;“全变刺激组”掌握技能的进展情况是训练过程前段慢,后段快,故该组的训练效果不佳,说明兵兵球训练的开始阶段采用变化性条件刺激方式,同样不符合技术形成规律;“稳变交替组”掌握技能的进展情况是训练过程的前后阶段均提高较快,其训练效果好,但该组的条件刺激方式并非最佳刺激方式;“先稳后变组”掌握技能进展的情况是训练过程的前后段都有较大的幅度的提高,其训练效果最佳,说明在训练过程中,采用先稳后变的条件刺激方式,符合兵兵球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综上所述,兵兵球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训练过程需相应分为两个阶段:训练过程的第一阶段为掌握运动阶段,其训练任务是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熟练掌握动作技能,本阶段要求运动员要采用稳定性的条件刺激;训练过程的第二阶段为提高技能阶段,其训练任务是在相对变化的条件下,有效提高运动技能。本阶段要求运动员采用变化性条件刺激。当第一阶段的训练任务完成以后,要及时转入训练过程的第二阶段。

2.不同条件刺激组合对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影响

在训练过程的掌握动作阶段和提高技能阶段,设立若干小组,分别采用不同比例的稳定条件刺激与变化性条件刺激组合,经过相同课时的训练比较各组的训练效果。

教练员在训练中要记录好在训练过程掌握动作阶段采用不同条件刺激组合的训练效果的比较,数据和提高技能阶段采用不同条件刺激组合的训练效果比较数据。

通过实践找出符合兵兵球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3.不同条件刺激强度对运动技能形成的影响

兵兵球训练中的条件刺激强度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常量刺激”即训练中的练习难度与比赛中的通常难度相似;另一类是“超常刺激”即训练中练习难度较比赛中的通常难度略大。在训练过程的提高技能阶段,设立若干小组,分别采用不同强度组合的“常量刺激”和“超常刺激”,经过相同课时的训练,比较训练效果。

通过一段训练得知,在训练过程的提高,技能阶段,全部用“常量刺激”的训练效果并非最佳。其理想的条件刺激强度是“常量刺激”占80%,“超常刺激”占20%,说明在训练过程中,应安排适当比例“超常刺激”强度的练习内容。

综上所述,在兵兵球训练中抓住运动技能的基本特征,遵循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可缩短训练过程,提高训练质量,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掌握多种运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