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煤矿开采技术与工艺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浅议煤矿开采技术与工艺发展

周仁科

新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艾维尔沟焦煤集团1930煤矿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25

摘要:采煤方法工艺技术在煤矿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采煤工艺正在向高产、高效、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新时期煤矿开采工艺技术、煤矿开采方法,对煤矿开采工艺技术的适应性和先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立足于煤炭开采技术的前沿,在阐述煤矿开拓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煤矿开采技术,探讨了采煤工艺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煤矿开采工艺提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开采技术;工艺;发展

引言

煤矿开采的效率与安全性是煤矿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这些都需要依靠相应开采技术的科学应用予以保障,中国煤矿行业经长期发展在开采技术上与以往相比已有了很大进步,同时,在全球能源危机日益严峻及煤炭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总体形势下,对煤矿开采技术展开研究,结合实际促进相关技术措施的完善,并着力推动煤矿开采工艺的科学发展已显现出极大的必要性。

1煤矿开拓技术概述

我国煤矿开拓技术具有开拓方式多样;大、中、小型矿井并存和矿井开拓各具特点三个方面的特征,其具体内容如下。

1.1开拓方式多样

开拓方式多样是我国煤矿开拓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煤层的不同赋存条件决定的。在我国煤矿开拓中,作为分类标志的基本型式主要是以主井、副井的井简型式,一般都包含了平响开拓、斜井开拓、综合开拓、立井开拓等等方面。平响开拓受到了各种地质因素(地质、地形、地貌等构造)条件的限制,在矿井中应用不广。中小型矿井一般采用较多的是斜井开拓,同时还被广泛的应用于煤层倾角较小,表土层方面不厚,无流砂层的一些矿区中大型或者特大型的矿井;综合开拓主要是随着矿井的不断延深,在技术改造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立井开拓的生产系统比较简单,具有很强的生产能力,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表土层较厚、倾角较大、煤层埋藏较深含有流砂层的井田。

1.2大、中、小型矿井并存

大、中、小型矿井并存是我国煤矿工业结构的现状,就目前而言,在我国煤矿工业结构中,小型煤矿数量最多。既有受地质变动和破坏轻的无限煤田,又有受地质变动和破坏较多的有限煤田,井田的几何尺寸相差悬殊。同时,由于矿井开采技术水平上的差异,以及多种所有制的存在,使得我国矿井大小井型并存。我国国有重点煤矿以大、中型矿井为主,还有一部分大型和特大型矿井;地方国有煤矿以中、小型矿井为主,其平均生产能力为8.45万吨。由于井型的差异,使得并田的几何尺寸相差悬殊。

1.3矿井开拓各具特点

由于我国煤层赋存条件的多样性,对于采煤业来说,在煤矿开采中,矿井开拓还存在着各具特点的特征。从我国煤矿赋存现状出发,煤矿开拓技术的开采条件较为特殊,不同地区的煤层赋存各具特点,因而形成了特殊的开拓方式和开拓系统。一般来讲,多数地形都可以采用开拓系统,针对不同地区的煤层赋存条件,则需采用特殊的开拓方式。在工艺技术方面,对不同的矿井开拓也应采用不同的工艺技术。

1.4煤矿开采技术非常丰富

由于我国版图广阔,地貌复杂,因此所存在的煤矿煤层相互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种情况直接导致煤矿开采技术本身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以往所采取的传统煤矿开采技术,其分类的方式主要是结合主井和副井的形式来加以划分,具体划分的有斜井开采、平峒开采、立井开采以及综合开采等等。这些具体的开采方式和类型当中,平峒开采方式属于最易受到地形、地质及地貌影响的类型,所以在煤矿开采当中一般不被采用。斜井开采方式非常适用一些中小型的矿井开采作业,被普遍的应用在煤层坡度小、土层薄以及存在流沙层的矿井开采作业当中。更加深层次的煤矿开采,则通常采用经过改造之后的综合开采技术。立井开采技术总体上属于比较简单的生产技术类型,具有较强的生产力,比较适用于较厚土层和较大斜角的煤矿开采当中。

2当前我国煤矿开采技术中的问题分析

多年以来,各行业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多,直接给煤矿开采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以往所采取的传统煤矿开采技术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并且在实际的开采过程当中,也开始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直接阻碍了煤矿开采的正常发展。

2.1严重破坏水资源

不管采取任何一种煤炭开采方式,都将对水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如最为常见的长壁采煤法,不但会直接对岩层和地表产生破坏,同时对相应的水资源循环规律也将造成严重的影响。近年来,此类煤炭开采导致自然资源破坏的情况愈演愈烈,直接成为煤矿开采当中的主要问题。

2.2缺乏完善的瓦斯处理技术

瓦斯排放在整个煤矿开采当中属于重要的污染源,由于煤矿瓦斯本身具有易燃性的特点,因而致使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性受到严重的威胁。一旦由此产生相应的瓦斯爆炸,将直接给煤矿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直接由此引发大规模的人员伤亡情况。因此,必须尽可能地控制好在煤矿开采当中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保障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性。

3采煤工艺的发展趋势

采煤工艺的发展将带动煤炭开采各环节的变革,随着应用的水平与理论的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逐步提高,煤矿采煤工艺的发展主要呈现两个发展趋势,即壁式体系采煤技术和采煤机方面的创新,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3.1壁式体系采煤技术

壁式体系可实现连续采煤,具有单产高、工效高、采出率高及适用性强等优点。我国煤层赋存条件多样,开采条件较复杂,主体将发展以壁式体系纵才为主的不同类型的长壁式开采技术。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矿井缓斜煤层可采储量及产量比重均在85%左右,综采程度尚不到50%,长壁综采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另外,我国缓斜厚煤层储量丰富,从厚煤层中采出的产量占国有重点煤矿的40%以上,也主要采用倾斜分层长壁开采。虽然近几年来,我国较广泛采用放顶煤开采,分层开采的比重有下降的趋势,但目前仍占主导地位。分层开采的装备与中厚煤层有通用性,特点是:顶分层需增设铺网工艺及有关装备;中下分层需在网下进行开采。缓斜厚煤层采用命层综采在中国、前苏联等国得到广泛应用。但从长远来看,壁式体系采煤技术仍是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

3.2采煤机方面的创新

采煤工艺的发展趋势还表现在采煤机方面的创新上。采煤机是综采成套装备的主要设备之一。发展大功率、高可靠性薄煤层采煤机、刨煤机是一个趋势。只有大功率,才会有更高的可靠性与更广的适应性。就目前而言,制约我国薄煤层采煤机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主电机功率与机面高度的矛盾较难解决,研制适用于薄层采煤机使用的体积小、功率大的电机是当务之急。我国薄层采煤工作面输送机的设计长度一般仅为150~200m,而国外普遍为250m,有的达300m以上,差距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采煤机研发有了长足的发展,研制了30余种放顶煤液压支架架型。并对矿压显现规律、顶煤碎裂规律及可放性、放煤规律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生产起了重要指导作用。我国在架型结构功能、参数、理论研究及使用效果等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我国厚煤层储量大,因此,加快完善与发展放顶煤综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结束语

我国煤矿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大,煤炭的用量也变得越来越大。然而当前所拥有的开采技术,极大的浪费了相应的煤炭资源,甚至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乃至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革新煤矿开采技术,由此提升开采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金立.浅议煤矿开采中井下采煤技术及采煤工艺选择[J].科技创业家,2013(6):265.

[2]谢国强,杨军辉,谢生荣,等.大采高综采面超高水材料充填开采技术[J].中国矿业,2013(3):70-72.

[3]杨效博.新形势下对煤矿开采中的采煤技术探讨[J].中国包装工业,2012(9):36.